蒋田南
深度学习是相对于浅层学习而言的,是指运用高阶思维建立认知结构、处理问题的学习方法。深度学习的特点是能让人主动地、理性地、探究式地去学习,以有效促进学习者的元认知能力发展和知识迁移。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事物、地理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也有助于教学朝着纵深方向发展。那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呢?
一、深度解读教材,促进教学延伸
初中地理知识体系庞大,覆盖面非常广,但是由于篇幅限制,初中地理教材中收录的内容相对有限,无法充分体现地理教学的全部。但是,教材始终是教学的根本,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教材安排的顺序来进行。在深度教学中,教师必须深挖教材内容,深度解读教材,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搜集、选取可用的教学资料,有目的地组织、安排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学习完善认知结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背后的地理思想和方法。在教学《中国的疆域》时,教师可以将这一部分内容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中国的行政区等知识点结合起来,进行深度教学。例如,在讲述黑龙江的地理位置和边界形状时,教师可以这样来教学。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也位于“大公鸡”的鸡嘴和鸡冠部,黑龙江的地形图看上去好像一个向西而立的长颈龙。黑龙江的特产非常多,除了黄豆、玉米、各种山中珍品外,还有五常稻花香大米、哈尔滨红肠、东北野生松子等。在一一讲述完各地相关的地理知识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利用提前准备好的中国省级行政区的拼图,让大家玩拼图比赛,看哪个小组的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正确完成拼图。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教学的深度,让学生对行政区版图和中国地域知识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与浅层学习和被动学习相比,深度学习强调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结合现代教学论可知,主动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内部学习动机。初中生贪玩好动,耐性较差,他们的学习动机大多属于外部学习动机。要想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法,挖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情境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基于学生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和主动意识,为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在教学《农业》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提前收集一些视频资料,制作成课件,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在讲述完有关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分布后,教师可以利用央视推出的大型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的一些片段,展示一些地方的美食,并提出问题:该地为何会有这样的传统美食?当地以哪种农作物为主?该地的气候、水文、地理环境如何?最后,结合问题让学生讨论、学习。如,黄馍馍是陕西绥德的特产,黄馍馍其实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绥德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干旱少雨,糜子耐干旱,所以糜子是当地的主要作物。这样,借助多媒体和问题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三、结合现实生活,激活知识经验
地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关联紧密的学科,生活中处处都有地理知识,许多现象都可以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去解释。新课标指出,地理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实现深度发展,培养学生利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合地理教学目标可知,要想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实现地理教学目标,具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将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将生活化教学与学生深度学习有效对接,让学生在生活背景下去探究和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水资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某地的降水特点(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分析影響降水的地形、气候原因。还可以结合某地用水存在的问题,如夏天高峰用水期,由于供压负荷较大,所以许多社区经常会阶段性供水,也会建议高层用户提前储水等,让学生探讨、分析解决城市居民用水紧张问题的对策。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深入社区,了解社区的水质、水价、家庭平均用水量,去附近的河流了解水资源情况,从网上搜集“南水北调”工程的资料,了解地方水资源的现状、特征和分布特点。这样,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教学,既可以拓宽教学空间,促进教学延伸,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还可以培养学生惜水、节水的美德,使学生产生爱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责任感。
综上所述,深度学习是一种优质学习理念。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正视深度学习的重要性,立足于对地理课程知识体系的认识和了解,开展深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向深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