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爱民
地理课程肩负着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责任,在资源短缺、生态失衡、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频发的今天,我们要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地理教学中,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责任、有地理素养的人。
一、开发德育内容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或捕捉学生身边的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全球化视野,形成科学的发展观、人口观。教材是师生交流的载体,但教材中的案例并不一定适合于每一个地区的学生。因此,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教材为依托,积极地开发与利用资源,或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水资源》时,教师呈现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洪灾以及内蒙古草原干旱的图片,让学生了解了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从而养成节约水资源的良好意识。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与地理有关的节日活动,充分利用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环保观念。例如:在举办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活动中,开展关于退耕还林、风沙治理的宣传;在世界水日活动中,帮助学生形成节约用水的意识;在世界地球日活动中,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低碳出行的意识。教师还要组织学生参与调查、访问,拓宽自己的认知视野,促进地理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組织学生参与乡土地理的考察,让他们领略家乡的自然风光,了解家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将所学的地理知识与家乡的实际联系起来,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师还可以举办“我是小导游”的活动,让学生选择家乡的某个景点,设计观赏路线与解说词,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了解滨海的文化底蕴,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区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区域的人文、自然要素各不相同,有着独特的文化底蕴,教师可以编写乡土教材,让学生了解该地区的自然、人文、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教师还可以展示德育资源,挖掘德育素材,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探索德育方法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地理知识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让学生对地理现象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产生探究地理奥秘的愿望。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灾害》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播放2008年初的雪灾、2013年的雅安芦山地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学生的感受较为强烈,他们的发言也很积极,他们意识到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就会被瞬间毁灭,生命会被无情夺走。接着,教师向学生呈现洪涝、干旱、台风、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图片,让学生找出这几种自然灾害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使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从而产生防灾减灾的意识。教师要努力发挥媒体育人的价值,但多媒体的使用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学生接受。
地理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要让学生运用地理的眼光去欣赏世界,用地理的思维去分析现象,要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引入地理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大大提高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通过沟通交流,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河流》的教学中,教师向学生呈现河流航运、灌溉等图片,以及一些洪灾的图片,让学生说说河流、湖泊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能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通过讨论交流,从灌溉、航运、渔业、旅游、水能方面谈“利”的方面,从水灾方面谈“害”的方面。
教师要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的天性得到释放,构建民主、和谐的生态课堂,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师可以营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融入课堂,表达自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多变的天气》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再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一说前一天北京、上海、广州、滨海的天气状况。在学生认识了卫星云图和常用天气符号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模拟主持人,预报全国各大城市的天气情况。学生在扮演活动中能识别简单的天气符号,能读懂简单的天气图。
三、提高综合素养
教育主管部门要根据教师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或组织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要认识到德育的价值,要承担起德育教育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与地理思维。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挖掘地理学科的德育价值,在重视知识传授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道德养成,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品观、资源观,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