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分析

2019-11-21 01:01石道宏
世界复合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结合部阿帕国药准字

石道宏

商南县医院消化内镜室,陕西商洛 726300

胃癌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 该疾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各类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1]。 胃癌在发病早期不存在典型的临床症状,十分容易被患者忽略,其早期诊出率在10%以下,而临床中有超过60%的患者诊出时已经发展至中晚期,此时,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和放化疗[2]。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也是一种胃肠道恶性肿瘤,近几年,其临床发病率逐渐升高,该疾病一般浸润患者胃壁深层,往往合并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情况,治疗难度比较大,放化疗效果较差[3]。 阿帕替尼属于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该药在2014 年被批准用于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的治疗[4]。 此次研究主要是为了明确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临床应用,对此,文章对该院2014 年1 月—2019年1 月收治的100 例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该院收治的100 例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了观察,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患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给与手术治疗+常规化疗,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与阿帕替尼治疗,分别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 例患者。研究组患者年龄37~74 岁,平均年龄(52.7±1.8)岁,包括21 例男性和29 例女性,其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8 例, 胃癌患者32 例, 临床分期:I 期患者8例,II 期患者6 例,III 期患者18 例,IV 期患者18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38~76 岁,平均年龄(53.1±1.9)岁,包括20 例男性和30 例女性, 其中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16 例,胃癌患者34 例, 临床分期:I 期患者6 例,II 期患者6 例,III期患者17 例,IV 期患者21 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经胃镜活检及病理学检查均可确诊为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影像学检查提示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进行该次研究;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该次试验。

排除标准:排除药物过敏患者;排除手术禁忌证的患者;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排除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排除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排除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该院进行手术治疗和放疗, 经手术切除食管胃结合部和胃部病变组织, 该次所有患者远端胃大部予以切除, 给与毕Ⅱ式胃肠吻合与Braun 吻合术,针对Middle 及Upper 区肿瘤, 实施全胃切除术+食管空肠Rouxen-Y 吻合术,常规清扫淋巴结。 化疗方案如下:1 000 mg/m2、d1~d14 卡培他滨(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3 3365)+100~130 mg/m2、d1 化疗;100~130 mg/m2、d1 奥沙利铂(国药准字H20093892)+40~60 mg、d1~d14 替吉奥,每天两次;替吉奥(国药准字H20080802)口服化疗。3 周为1个化疗周期, 连续治疗4~6 个周期。 给与250 mg 氟尿嘧啶(国药准字H11020223)+10 mg 多柔比星脂质体(国药准字H20113320)+50 mg 奥沙利铂 (国药准字H20093 892)行灌注化疗栓塞。

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与阿帕替尼(国药准字H2014 0105)治疗,250~850 mg/次,1 次/d,具体依据患者病情而定,4 周为一个周期。 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药物耐受情况,合理的调整用药剂量,一般患者在2~3 周将出现不良反应,此时需要调整用药量,或是停药,停药时间应当控制在2 周内,症状消失或大部缓解后复用。

1.3 观察指标

将患者的治疗疗效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4 个维度,经影像学检查确定患者治疗情况,治疗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50×100%。 统计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使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组间数据的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43 例), 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34 例),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2.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分析

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8 例),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20 例), 两组不良反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

3 讨论

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出现肝转移是导致疾病进展和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肝转移一般通过血液转移实现,经门静脉转移至肝脏而后形成病灶[5]。在出现肝转移后,再行单纯的化疗对疾病的控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因而,临床中更多的考虑联合其他手段进行治疗[6]。

临床研究表明胃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较高, 有大约30%的胃癌组织中存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因而,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对疾病的进展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7]。 阿帕替尼属于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该药具有高度选择性, 可以竞争小分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酪氨酸激酶结合点,阻滞下游信号的传导作用,从而阻断肿瘤血管新生和供血。 该药在2014 年被批准用于临床治疗。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6%(43 例),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8%(34 例),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效果显著,能够被用于手术和化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有效的控制和缓解病情。 此外,阿帕替尼本身是一种小分子靶向药,能够靶向针对病灶,减少了对其他躯体组织和器官的影响,因此,其不良反应也比较少。 这一点观点在结果2.2 中得到了论证,结果2.2 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为16%,而对照组高达40%。 方成等[8]也对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的疗效进行分析,其研究结果指出: 阿帕替尼用药下, 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各项数据与常规化疗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研究与该研究论证的观点一致,仅存在一定的数据差异,可能是受患者个体差异和病例数的影响。

综上所述, 阿帕替尼治疗胃癌和食管胃结合部腺癌伴肝转移疗效比较显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且不良反应较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确保患者遵医嘱展开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结合部阿帕国药准字
更正声明
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系统评价
甲磺酸阿帕替尼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凋亡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工电道岔结合部联合管理机制的探讨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CTCS-3级列控系统RBC与ATP结合部异常信息处理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术治疗食管胃结合部癌的临床对照研究
栓接结合部迟滞非线性建模与辨识方法
欧乃派克通过药品广告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