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宁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乳甲外科,山东济宁 272000
哺乳期乳腺脓肿在临床中是一种常见疾病, 发病率 高,多发于哺乳期妇女中。 该疾病主要以乳房胀痛、局部皮肤温度提升, 边界触及硬结, 轻微触痛感等为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加重,可使炎症扩散,导致全身性感染[1-2]。 对哺乳期的乳腺脓肿患者,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方案, 为提高患者疗效, 该研究对该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收治80 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采取不同方案效果分析,报道如下。
选择该院收治80 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为两组。 对照组40 例,年龄22~38 岁,平均年龄(29.91±6.79)岁,左侧21 例,右侧19 例,脓肿大小2.4~7.7cm,平均(5.25±0.91)cm。 研究组40 例,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55±6.40)岁;左侧22 例,右侧18 例; 脓肿大小2.5~7.6 cm,平均(5.30±0.97)cm。纳入标准:患者处于哺乳期,经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脓肿;明显红肿热痛等;均知情签订同意书,研究经伦理委员会了解和批准。 排除标准:并心肝肾等脏器损伤者;存在精神病史;手术禁忌者;造血系统异常者。 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实施局部麻醉,行放射状切口切开将脓腔内的脓液排出,使用浓度为3%双氧水和氯化钠溶液0.9%对脓腔进行反复冲洗, 直至无脓液流出。 对脓腔填塞无菌油纱,给予加压包扎。 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换药。 研究组采用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 术前使用B 超明确脓肿数量、位置等,对较大脓腔置入辅助定位VSD 装置,明确位置和方向。 患者取仰卧姿势, 实施麻醉给予常规消毒。 做一乳腺放射状切口,伸入手指进行钝性探查,并分离其脓腔内的纤维条索,尽可能贯穿较小脓腔,将坏死组织彻底清除, 并行药敏试验。 使用等渗盐水或是浓度为3%的过氧化氢液对脓腔给予冲洗, 同时进行止血, 置入VSD 装置。根据脓腔大小裁剪VSD 敷料,将其填塞至脓腔内,使其充分接触创面,完全湿润。 对引流管周围切口进行间断缝合,引流管固定。 使用半透性的分子阀贴膜封闭切口,对冲洗管与引流管的接入点给予妥善密封。 引流管连入中心负压管道,负压设置为120~350 mmHg。
对两组患者瘢痕长度、脓肿消退、切口愈合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两组疼痛度,分数0~10 分,分数越少,疼痛度越轻;对比两组并发症(切口感染、发热、血肿)情况[3-4]。
研究组瘢痕长度、切口愈合、脓肿消退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切口愈合(d)瘢痕长度(cm)脓肿消退(d)住院时间(d)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13.51±3.77 9.66±2.33 5.494<0.05 2.95±0.68 0.81±0.23 18.854<0.05 15.52±3.21 10.73±2.18 7.807<0.05 9.15±2.66 6.18±1.35 6.297<0.05
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度比较[(±s),分]
表2 两组疼痛度比较[(±s),分]
组别治疗前治疗后t 值 P 值对照组(n=40)研究组(n=40)t 值P 值9.49±1.47 9.57±1.50 0.540>0.05 6.38±1.23 3.96±0.67 10.927<0.05 10.262 21.597<0.05<0.05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5.00%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比较[n(%)]
哺乳期乳腺脓肿在临床乳腺外科是常见多发疾病,好发于产褥期或哺乳期妇女中,患者可表现出乳房胀痛、乳房压痛、局部皮肤温度提高,边界能触及硬结,有轻微触痛感等[5]。 该疾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严重,部分患者会采用负压吸乳器或是按摩乳房, 但由于腺体内的乳汁大量淤积,会使乳腺管内的细菌大量繁殖,导致病情不断加重[6]。 而病程在进展时乳房会受到感染出现化脓现象,金黄色葡萄球菌则是乳腺脓肿较为常见的致病菌,因此,一旦感染会快速波及到乳腺管与乳腺实质[7]。 为探讨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临床效果观察,该研究针对该院收治80 例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临床资料给予分析。
该研究显示:研究组瘢痕长度(0.81±0.23)cm、切口愈合、脓肿消退及住院时间(6.18±1.35)d 少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比对照组低, 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 (3.96±0.67)分明显比对照组(6.38±1.23)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梁栋[8]研究结果[观察组疼痛频繁(3.96±2.61)分比对照组(6.88±3.17)分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符合,表明对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行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疼痛程度,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原因:以往,临床对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多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该手术方式操作相对简单,治疗费用低,并且对医疗设备和医生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准确定位病灶位置,手术创伤较大,愈合时间慢,换药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并且术后会有明显瘢痕,严重影响乳房美观,多数患者接受度低[9-10]。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和成熟,因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1]。 在该次研究中, 临床对哺乳期乳腺脓肿患者采用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可减轻疼痛度,并发症发生率低,临床疗效显著。 若临床单一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容易造成引流管堵塞,导致引流失效;不能明确脓腔数量、位置、大小,容易使小脓肿遗漏。 而通过超声定位可以提前明确患者脓腔的位置、大小、数量等,不会出现遗漏小脓肿情况;将辅助定位VSD 装置置入较大脓腔中,能明确方向和位置[12]。并且通过采用敏感抗生素冲洗和高负压吸引脓腔,可降低细菌内外毒素浓度,促使血管新生与肉芽组织形成,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13-15]。 受外部环境与样本例数等因素制约,关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予以分析补充。
综上所述, 超声辅助定位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敏感抗生素冲洗治疗哺乳期乳腺脓肿, 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疼痛程度,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