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延文
摘 要:我校从2015年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要运用“自学—议论—引导”模式,要求教师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会积极思考、交流合作、探究发现、充分展示和大胆质疑,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數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然而通过本人同其他教师谈话,了解到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我们的课堂只是增加了花哨度,让课堂看似热闹起来,对于学生学业成绩的提升并没有多大的作用。对于这一现象,本人开始了一次实际的调查实践研究。通过该项研究,构建适合大班额环境下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从小组的建立、小组课堂合作学习的内容的选择、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后利用小组巩固学习效果四个方面来研究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优势,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技能,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一、科学分组
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和保障。教师在分组时,不能随随便便,在分组之前,必须清楚了解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学生的上课学习状况了如指掌,大致了解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性格特征。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8组,每组8至9人不等,按照组员的学习水平、性格特征、性别精心搭配。每个小组中都有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小组中选出一位学习成绩好且责任感强的同学当小组组长,在小组内,男女比例平衡,既有活泼开朗的学生,也有内向心细的学生,这样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学习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以便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小组建成后,形成以组长统领,各组员之间相互帮助,我们倡导的是“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原则,追求的是“人人有进步”的宗旨。
二、教师精心备课,有效设计小组讨论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用来进行小组讨论。特别是高中阶段,学生面临的是高考,看重的是成绩,你不管课堂如何设计教学,如果成绩没有提升甚至下降,那么这种方式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在这种背景下,课堂小组合作活动的开展就必须优化设计,不能敷衍了事,不然就是浪费时间,对学生的极度不负责任。因此,高中数学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不能追求数量,而是要追求质量,且是高质量地完成学习目标。哪些内容适合小组合作学习呢?
第一类是具有规律性的学习内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找出其共性特征。
第二类是具分类属性的学习内容,通过各个小组探讨找出不同类别的属性。
第三类是解决方法和结果开放的学习内容,即我们常说的一题多解的题型,通过小组合作可以集大家的智慧于一起,大家头脑风暴,开动学生的大脑思维。这种学习方式特别适合习题课。
第四类是个人无法完成的学习内容。
三、教师角色扮演——当好引路人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后,我们都知道教师不是更清闲了,而是担负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调控职责。教师调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把握好教师扮演的角色。教师应该是课堂小组讨论的组织者、维护者和规则制定者,在小组开展合作与交流时,教师除适时地组织、引导外,还必须置身于学习小组中,参与到学生中间去,在内容、时间、学生的情绪等方面适时进行调控,以达到相互学习与提高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既不能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过程,又不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袖手旁观,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不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处。特别是要给那些平时不善言谈、不合群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尽其所能地为他们创设大胆发言的时间与机会。
其次是把握好讨论时间的长短。教师需要利用有关经验对讨论时间进行预判。关联性较小的问题,应把时间控制在5至8分钟左右;涉及较全面的问题时,可能需要用整节课的时间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小组再次讨论,小组代表再次发言,教师再次讲评,如此反复,直到完成教学和学习目标。
四、小组合作学习课外延伸——学习效果的固化器
课后落实效果好不好,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不是看节目,看热闹,你一言我一语后就结束,而是打开某个数学知识的钥匙,要最终把本次学习内容转化为学生数学能力和素质。如何转化,课后的小组合作监督、竞争必不可少。
首先组长监督本组成员及时、足量地完成本节课的课后作业。其次对于完成作业过程中出现的小问题可以采用组内一对一互帮的方式解决,对于组内较普遍没有弄清楚的问题,组长先组织全组讨论,若还无结果,组长将问题提交老师,老师在自习课时指导全组解决。最后对于各组内的数学后进生组员要经常鼓励,组长有的放矢,量体裁衣,舍弃课后作业中难度较大的部分题型,额外增加基础题型的练习量,并纠错。教师将小组长反馈的信息张贴在自己的办公桌前的墙面上,这样就可以随时看到本班学生课后的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后督查大大减轻了教师的日常工作量,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筛选出学生的课后作业情况,作为教师,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有的放矢,针对个别特殊情况专门处理。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改变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转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达到了一种更加稳定和谐的师生、生生互动教学。在师生、生生互动中,学生之间的关系得以良性发展,同时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不是一个在讲台上、一个在讲台下的关系,教师真正走进了学生学习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王丽.浅谈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J].新课程,2015(12).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科学教育出版社,1984.
[3]胡双全.论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J].科技视界,2016(16).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