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姝
摘要:西方文化的传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中西传统文化逐渐融合的过程中,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文化的教育和传承应该从学生开始,特别是对于高中历史的学习,融入对祖国的感情,给予学生深刻的教育,家国情怀教育是培养中学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与实现国家富强的伟大理想有着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国家从衰败到强盛的过程,从而帮助其树立明确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在中国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叹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从而赋予学生民族自豪感以及报效祖国的动力源泉。
关键词:家国情怀;教育;高中历史学习;途径
中华民族是由成千上万个小家庭组成的,通过让学生学习我国历史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唤醒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责任感和自信心。历史发展到今天,不仅展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综合实力,而且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学生来说,从学习的角度感受祖国的发展,对祖国的传统情怀有新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的德育
德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主要指学生的靈魂教育。良好的道德教育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品质,一个人的道德发展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从历史教育的方面来看,家国情怀教育有着很强的德育功能,从国家的角度看,学生只有怀着爱国的心态,对中国历史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真正爱国,以自己是一名中国人为荣,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家庭的角度来看,学生可以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庭,形成尊老爱幼的良好性格。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德育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心理道德素质。
2.推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家国情怀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的接班人。古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修养和国家思想。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二十四字”的弘扬。两者均是以人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社会和自然三者统一,其策略是非常相似的。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高中历史教学,可以将历史与当代社会联系起来,让年轻人更深刻地理解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二、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途径
1.运用媒体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融人家国情怀教育,还可以辅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给学生看教科书上没有的图片和视频等资料,学生可以充分理解战争在历史上的残酷,从而对祖国产生深厚感情。通过运用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进行历史教学,促进学生对家国情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是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现在这样的生活,培养对国家的感情。
2.创新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学生才是教学任务的主体。在课堂上,有必要放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充分投入到课堂中去。
3.深入分析教材
在现如今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最主要的教学资源仍然是教材,因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自然需要以课本为中心。历史教材不同于一般的历史通俗读物,汲取了浓厚的历史理论,介绍了事件发生的原因、结果的影响及意义,但是却难以有效地触及学生的情感。在这一点上,教师需要对教材资源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并紧跟一定的点进行深度挖掘。
比如,以第十课《鸦片战争》为例,这是近代史上第一次列强入侵中国的战争。虽然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但是在战争中却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如定海三总兵中的郑国鸿,六十五岁高龄在炮台被攻破后,上阵杀敌,鲜血染红了战场。又比如,三元里人民为了抵御外敌自发地团结起来,利用各种农业工具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这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很大的帮助。
4.利用生活进行教学
由于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中生目前的生活距离较远及文化的差异,使得高中生准确地理解历史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应善于激励学生关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为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率铺平道路。
比如,教师在讲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演示1975年前后中国的房屋建筑,出行方式依赖于自行车。而到了2018年前后,中国的房屋建筑,出行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1975年和2018年的社会历史变迁,使他们能对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变革产生更深刻的认识,对家国情怀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等。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递和渗透家国情怀的过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高中历史教师应继续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观念,在日常教学中逐步进行家国情怀认同的教育。教育的整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步一步稳步前进的,以获得最终的结果。通过教师在教学中的渗透,学生的民族认同逐渐生根发芽,最终成长为影响他们生活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