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
【摘要】体育是小学阶段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科。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开展体育游戏也成为教师教学实践的重要思路。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渗透体育知识,还应做好道德教育,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实现身心协调发展。从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入手,对体育游戏中的道德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结合体育游戏设计探究道德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体育 游戏教学 道德教育 实践策略
一、分析德育价值,设计体育游戏内容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内容丰富、形式有趣的体育游戏恰好契合了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深受学生欢迎。在个体游戏中,学生能够获得更加自由的探索空间,并尽最大的努力表现自己,展现个性,以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在集体游戏中,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与学生的监督中认识到规则的重要,并主动协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自觉建立人际沟通与交流,提升团队精神,在拼搏、努力、奋进中强化心理素质,提升思想境界。由此可见,体育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因素,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充分分析游戏中的德育因素,并合理选择游戏内容,实现对学生针对性的指导。例如,为实现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设计了双人持球障碍跑接力的游戏,在游戏内容設计中,教师不仅分析了学生在游戏中体能的训练,更强调各组成员的团结合作精神,让学生在团队荣誉的激励下相互帮助、奋力拼搏,以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二、渗透德育因素,优化体育游戏过程
小学生好胜心很强,希望在与同龄人的比较中占据优势,而一些包含竞技因素的体育游戏,则满足了小学生在这一心理需求,让学生在竞争情境中,逐渐突破自身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局限,以获得新的成长空间。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竞技性体育游戏的设计,潜移默化地渗透道德因素,引导学生在竞争与拼搏中重新定位自我。在小学足球教学中,教师为了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设计了趣味游戏。首先,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强调足球作为一种集体性运动的特点,并系统讲解足球游戏的规则,要求各组学生理解并遵守规则。其次,在竞赛中,教师应保持公正、公平的态度,对犯规的学生给予处罚,同时鼓励学生敢于突破自我,展现足球技巧的灵活性,对对方的传球迅速做出反应;第三,根据各组的表现给出公正评判,让学生在反思与回味中体会足球运动对身心素质的锻炼,进而在趣味中提升道德素养。
三、注重学生层次,调整体育游戏方案
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决定其对德育渗透内容的理解与领悟能力不同。而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体育与德育的完美融合,则应根据学生主体的特点,设计差异化的游戏形式,构建具有层次性的指导方案,让学生在契合其心理调整的游戏情境中主动接受德育熏陶。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易行、情境生动的游戏内容,如可以利用“123集合”的游戏,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规则,从规则中寻找快速集合的办法;设计“趣味接力”的游戏,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在团队沟通中建立友谊;设计“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激发学生应对困难的勇气与自信。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应强调趣味与运动的融合,让学生在具有一定生理挑战的游戏中,主动调整心理环境,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帮助学生塑造果断、勇敢、不畏困难、敢于突破的优良品质,提升德育培养效果。
四、构建生活情境,提升学生精神品质
在小学体育游戏中落实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生活,体验生活。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生活中处处充满教育因素,而通过对生活情境的提炼与再现,能够为学生营造新的教育氛围,帮助学生在生活情感迁移中树立道德标准。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从生活中汲取游戏素材,引导学生朴素、有趣的运动情境中获得德育熏陶。例如教师深入生活,将“跳房子”“丢沙包”“滚铁环”等民间游戏融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让学生在这些与生活密切相连的游戏中,积累生活经验,体会游戏中的人文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场景融入到体育游戏中来,如教师可以根据抗震救灾的情境为学生设计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穿插障碍跑、匍匐前进、快速跑、接力跑等项目中,理解灾情的紧急,进而培养其坚忍不拔、吃苦耐劳、乐于奉献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中,挖掘并渗透道德教育,能够让学生在快乐、愉悦的实践氛围中潜移默化地接受道德规则、树立价值理念、强化心理素质、提升人文素养。基于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分析游戏中的德育价值,优化游戏过程,并结合学生层次,设计差异化的游戏方案,渗透生活理念,让学生在游戏与运动中逐渐提升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孙凤.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策略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9,(02) :62.
[2]王雪艳.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J].出国与就业,2011,(24) :225+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