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杰明 周新红 郑祖祥 陈云飞 魏 征 罗必超 曾长江 吕旭光
1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仙桃 433000
2 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仙桃 433000
原发性肝癌属于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分别排第4 位和第3 位[1]。原发性肝癌发生后,部分患者门静脉系统受累,易引发门静脉癌栓,导致患者病情加重,合并门静脉癌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其预后更差[1-3]。临床上需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实施积极治疗,本研究选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以探讨不同方式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疗效。
选取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 年1 月至2017 年3 月收治的80 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性27 例,女性13 例,年龄39~81 岁,平均(56.25±14.37)岁;观察组男性26 例,女性14 例,年龄38~82 岁,平均(56.83±14.4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体位选择仰卧位,于患者右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将导管置入肝脏肿瘤供血靶动脉,注入造影剂,明确肝脏肿瘤位置,再经导管注入表柔比星40 mg,采用碘化油乳剂对靶动脉进行栓塞。
观察组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先实施超声引导下125I 粒子植入,经门静脉造影明确癌栓长度及范围,计算所需植入的125I 粒子数量,患者采取仰卧位,采用美国GE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实时监测,将植入枪连接好,采取由深至浅缓慢后退的方式按照布阵顺序植入125I 粒子;于125I 粒子植入后1 周实施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步骤同对照组。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术后第1 年和第2 年统计患者生存率和局部复发率;术后第1 年和第2 年对存活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评估,评估工具为中国癌症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CC)[4],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 和总体感觉4 个维度,单维度分值为0~100 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
评价标准[5]:(1)完全缓解(CR):靶病灶基本消失,无新发病灶;(2)部分缓解(PR):靶病灶面积缩小幅度达到30%,至少持续4 周无新发病灶;(3)稳定(SD):靶病灶面积缩小幅度不足30%,持续4 周无新发病灶;(4)进展(PD):靶病灶面积未缩小,甚至增大。缓解率=(CR+PR)/ 总例数×100%。
采用SPSS 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缓解率72.50%(29/40)高于对照组50.00%(20/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P=0.039, 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U/L,±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U/L,±s)
注:# 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指标 时间 对照组(n=40) 观察组(n=40)谷草转氨酶 治疗前 39.83±4.51 39.72±4.17治疗后 50.34±5.83# 44.89±5.21#*谷丙转氨酶 治疗前 38.24±3.19 38.05±3.27治疗后 47.58±5.08# 42.43±4.39#*
第1 年和第2 年,观察组患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第1 年和第2 年存活率 和局部复发率比较[n(%)]
术后第1 年和第2 年时,观察组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第1 年和第2 年生存 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术后第1 年和第2 年生存 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维度 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生理健康 第1 年 74.91±6.24 82.47±7.69*第2 年 78.34±6.42 86.18±7.85*心理健康 第1 年 75.18±6.32 82.56±7.21*第2 年 77.25±6.59 85.49±8.13*社会功能 第1 年 73.95±6.19 81.29±7.57*第2 年 77.53±6.71 85.65±7.94*总体感觉 第1 年 74.46±6.23 81.96±7.24*第2 年 78.12±6.70 85.50±8.09*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可能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和化学物质等有关[6-7]。原发性肝癌发生后患者伴有肝区疼痛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其肿瘤常累及门静脉系统,导致患者并发门静脉癌栓,门静脉癌栓是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44.0%~62.2%,并且加剧患者肝癌期进展,导致其生存期限缩短[8-10],故临床上主张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临床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主要手段,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穿刺置管,注入化疗药物使癌细胞凋亡,再对肝脏肿瘤的供血靶动脉进行栓塞,阻断靶动脉对肝脏肿瘤的血液供应,促使肝脏肿瘤逐渐坏死和萎缩,达到缩小肝脏肿瘤的目的,有利于控制肿瘤进展[11-12]。但单纯采取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无法取得满意疗效,在此基础上实施125I 粒子植入可提高其近期疗效[13]。125I 粒子植入属于近距离放射治疗,通过植入125I 粒子至癌区,125I 粒子可在癌区持续释放放射线,破坏癌细胞DNA 链,诱导癌细胞凋亡,而在超声引导下实时监测植入,可确保125I 粒子植入到位,充分发挥其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14-1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缓解率72.50%(29/40)高于对照组50.00%(2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肝功能指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125I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提高患者疗效,更好地改善肝功能;术后第1 和第2 年时,观察组患者存活率 和高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存活患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125I 粒子植入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可延长患者生存期限,改善其生存质量,并减少复发。
综上所述,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可有效提高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提高存活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还可减少局部复发,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