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

2019-11-19 11:09李征瀛王晓蕾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9年5期
关键词:西地那非持续性血氧

马 娟 李征瀛 王晓蕾

无锡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无锡 214062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常见危急重症,易导致新生儿右心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并引发死亡,故临床需对其予以积极治疗[1-3]。近年来,西地那非逐渐用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本研究探讨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效果,针对不同药物治疗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新生儿疗效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无锡市儿童医院40例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按照用药的不同分为观察组采用西地那非联合硫酸镁治疗20 例,年龄37~40 周,平均(38.72±1.19)周,男性11 例,女性9 例;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20 例,年龄37~41 周,平均(39.05±1.28)周,男性12 例,女性8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包括高频震荡通气、水电解质纠正等,具体为:(1)高频震荡通气,通气频率为8~ 12 Hz,吸入氧浓度控制在40%~80%,气道压控制在6~ 12 cmH2O,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节振幅,以患儿腹股沟有轻微振动为宜;(2)水电解质纠正,根据患儿水电解质紊乱情况,控制液体入量,进水量控制在150 ml/kg。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200 mg/kg 硫酸镁注射液 与250 ml 5% 葡萄糖注射液混合后静脉滴注,持续滴注30 min,再按照30 mg/kg·h 的速度给予患儿硫酸镁注射液静脉滴注,直至血氧饱和度达90%;观察组给予硫酸镁联合西地那非,硫酸镁给药方法同对照组,西地那非碾磨成粉加入温水中送服,每日4 次,每次0.5 mg/kg,持续治疗5 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肺动脉压情况(肺动脉收缩压 和肺动脉平均压)、血氧状况(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血氧饱和度)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4]:(1)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血氧饱和度增至90%,肺动脉收缩压降至30 mmHg;(2)好转:临床症状有所减轻,血氧饱和度增高幅度达到10%,肺动脉收缩压降低幅度达到10 mmHg;(3)无效:均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治愈+ 好转)/ 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2.0 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单元格理论频数小于5 时,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19/20)高于对照组65.0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两组用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27.19±4.82)h 和住院治疗时间(6.37±1.34)d 均短于对照组(33.25±5.97)h和(9.08±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肺动脉压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动脉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肺动脉收缩压和肺动脉平均压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和肺动脉平均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肺动脉压情况比较(mmHg,±s)

表2 两组肺动脉压情况比较(mmHg,±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 0.05;1 mmHg=0.133 kPa

项目 时间 对照组(n=20) 观察组(n=20)肺动脉收缩压 治疗前 50.35±12.87 50.16±12.69治疗后 36.67±9.58# 25.42±714#*肺动脉平均压 治疗前 26.21±5.48 26.05±5.53治疗后 20.54±4.56# 15.92±3.97#*

2.4 两组血氧状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氧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血氧状况比较(±s)

表3 两组血氧状况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1 mmHg=0.133 kPa

项目 时间 对照组(n=20) 观察组(n=20)动脉血氧分压(mmHg) 治疗前 40.21±3.12 40.45±3.03治疗后 79.54±4.56# 85.92±4.97#*氧合指数(mmHg) 治疗前 30.69±3.42 30.81±3.25治疗后 35.43±4.57# 39.90±4.69#*血氧饱和度(%) 治疗前 75.54±4.37 75.69±4.28治疗后 91.12±5.43# 95.94±6.67#*

3 讨论

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在新生儿期较常见,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肺动脉血流阻力增大所致,易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心脏血流向左分流现象,久之则致右心功能受损,加重肺动脉压,形成恶性循环,肺动脉压出现持续性增高[5-7]。新生儿发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后,其临床表现以发绀和呼吸困难为主,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临床需对患儿实施积极治疗[8-9]。

目前,临床治疗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主要采用硫酸镁,该药物可激活腺苷酶,增加环磷酸腺苷的合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前列腺素,诱导肺动脉血管舒张,减轻肺动脉压血流阻力[10-11],但单一硫酸镁治疗无法取得满意疗效,部分患儿接受硫酸镁治疗可能会影响到其体循环,引起低血压,对其治疗效果产生干扰。

近年来,研究报道西地那非用于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可取得良好效果[12]。西地那非属于肺动脉血管扩张剂,可选择性地激活蛋白激酶G,促使钾离子通道开放,阻断钙离子通道,促使肺动脉血管扩张,有利于改善肺动脉血管内血流,还可对肺动脉中层肌肉产生靶向作用,诱导血管舒张,还可利用一氧化氮介导血管舒张,增加心输出血量,降低肺动脉压,且西地那非具有高度选择性,对患儿的体循环无影响,不会引发低血压[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19/20)高于对照组65.0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治疗时间(27.19±4.82)h 和住院治疗时间(6.37±1.34)d 均短于对照组(33.25±5.97)h 和(9.08±1.7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肺动脉收缩压和肺动脉平均压均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血氧饱 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西地那非可提高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更好地解除肺动脉高压状态,改善血氧状况。两组用药后均未发生不良反应,说明在硫酸镁基础上加用西地那非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西地那非用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中可增强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动脉压及血氧状况,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猜你喜欢
西地那非持续性血氧
2016年华南地区一次持续性异常降水过程分析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西地那非在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保健酒中非法添加一种西地那非类化合物的确证
基于无线技术的医用血氧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
持续性根尖周炎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分离与鉴定
基于血氧模拟前端AFE4490的无创血氧测量模块设计
胸科手术中脑血氧含量下降与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不同剂量西地那非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