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稚,汤 军,杨晓红,余 鸿
(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四川 泸州646000)
2016年6月16日,MOOC平台“学堂在线”推出一款混合式教学工具——雨课堂[1];它采用PowerPoint和微信作为技术基础,对教师来说简单易上手。教师可以将带有视频、习题、语音的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的微信客户端,课堂上通过实时抢答、弹幕互动等手段,能有效提高教学的互动效果[2]。
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课程是医学研究生从事科研课题研究前必选的一门课程。为更好地提高课程授课效果,让研究生更好地熟悉和掌握细胞培养技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雨课堂”应用于理论教学,并就如何利用此工具提高教学效果做一探讨。
医学本科生阶段主要是学习和记忆已公认的医学知识,而研究生阶段需要用创新精神去做科学研究,因此需要更多地主动参与和思考。组织细胞培养技术课程理论内容较抽象,涉及的操作细节多且要求高。若采用传统的“PPT、粉笔加嘴皮”的授课模式,教师和学生互动很少。这或将导致老师在不厌其烦地强调学生已经听懂的知识,而老师却可能对学生没听懂的内容草草带过;有的学生盯着PPT但思想却不知在何方神游;也有可能根本没有听课,只是在座位上不断刷着手机。因此急需一种工具,能在课上及课下,让师生间进行及时的沟通反馈。
1.简单易用好上手。老师可以在课前,将预习材料(如课件、微视频、语音)上传至“雨课堂”,通过微信推送给学生,学生可以在课前随时随地预习;老师在后台能及时浏览到每个学生的预习情况。在课堂上,教师开启雨课堂授课后,每一次切换幻灯片,PPT就可一张张同步发送到学生微信上,学生不再忙于做笔记和拍照。下课后,根据课堂上学生答题的情况,再次发布课后复习题;学生可随时复习雨课堂中的课件,还能记录个人的学习心得,将疑问或感受再次反馈给老师。
2.互动有趣效果好。使用雨课堂后,针对重难点,学生可在没理解的那页PPT界面,点击“不懂”,教师可以当堂对于不懂发生率高的内容,及时调整授课内容,进行详细讲解。教师还可发送一个单选题或多选题进行随堂测试。在课间,学生可以发送弹幕,这是一种活跃课间氛围的不错方法;还能利用弹幕对老师提问,相互讨论,气氛十分热烈。老师还可以给答题准确且用时最短的学生发送奖励红包,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数据实时易分析。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大数据时代,越来越多地通过对巨量数据做比较、聚类、搜索分析归纳后,做出决策[3]。雨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覆盖了教学过程中多个环节,由后台系统仔细记录诸多细节性的数据:如有多少学生在何时进入雨课堂、有哪些题目错误率高、哪些知识点没弄懂;学生是否观看了预习视频、课后作业能否按时完成等等。以这些数据此为基础,进行学习习惯的分析和挖掘,能够辅助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过程。
1.“雨课堂”如何在课程中应用。研究生们个性需求较强,最关注的是老师们能否通过该平台,起到为学生答疑解惑的效果。因此我们在“雨课堂”用于教学时,从以下几点加强设计力度。(1)在课前,通过“雨课堂”发布课件,学生们可预先了解授课内容,学生可留言反馈,比如希望老师在课上结合自己课题组的项目进行相关讲解。(2)在课上,学生们即可直接提出疑问,也可通过点击“不懂”来反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还可通过弹幕提出和授课内容或自己课题相关的问题。每次课设置好随堂测验,以了解学生们对基本实验技术及策略的掌握。(3)在课后,学生们可通过留言再次向老师提出一些细节问题,老师在线逐一回答。总之,应用 “雨课堂”教学工具,搭建起一个沟通顺畅的平台,达到课前—课中—课后师生互动不下线的研究生特色教学效果。
2.学生对雨课堂用于课程后评价。课程结束时,我们对参与课程的研究生发放了网络调查问卷,以了解学生对该平台的真实接受程度,而在此之前,85.94%的学生都未曾听说过“雨课堂”。主要的问题包括:(1)对于教师采用雨课堂授课是否满意?有93.75%的学生选择了满意和非常满意。(2)对于课前利用“雨课堂”预习教学微视频提出疑惑;课堂上解答,课后反馈,这样的流程是否满意?有接近90%的学生选择了满意和非常满意,10%的学生认为不必拘泥于这样的流程,也可先操作再做理论总结。(3)“雨课堂”哪些教学手段,能给你的学习带来积极的体验效果,使学习更有趣味性?该选项为多选,学生们觉得最能提升学习效果的前三个选项分别为课后PPT下载(73.44%)、课上PPT推送(62.5%)和课后复习重点推送(59.38%)。(4)学习过程中,你觉得对信息量摄入方面带来改善的“雨课堂”教学手段有哪些(即这些手段让你在同样时间、精力条件下接触到更多的知识)?该项也为多选,选择最多的四个选项如下(见图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更看重的是通过雨课堂,能及时获得预习和复习资料的便捷,同时这种课前—课上—课后资料的及时推送,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无声的鞭策。经雨课堂后台统计,本学期学生的课前留言反馈率达到92.5%,表明大部分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课堂互动气氛明显高于往年。参与学习的125名学生在课后共提出265条留言,其中183条与课件内容相关,72条与学生自身的研究方向相关,说明每人平均有2-3次使用了留言功来与老师互动。通过比较去年与今年学生考试成绩的差异,发现采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后,学生整体成绩和优秀率有了较大提高(见附表)。
图1 对教师采用雨课堂授课是否满意?
图2 对“雨课堂”授课流程是否满意?
图3 雨课堂哪些教学手段能给你的学习体验带来积极的体验效果?
图4 雨课堂哪些教学手段能对你的信息量摄入带来改善?
学年人数A(100-80)B(80-60)C(70-60)D(<60)2016学年11540(35)75(44)0(21)0(0)2017学年12595(57)30(34)0(19)0(0)
雨课堂的优势在于:(1)投入小,学校不需要投入新的设备,只需安装雨课堂软件,就能把现有的传统教室,升级为具备智慧功能的教室。(2)工作量增加不大,通过几小时地学习,就能实现多种互动功能。(3)成功将课堂上的负面影响因素——智能手机,变成实时学习工具。(4)通过教师的巧思,能够加入更多个性化的学习引导和情境性的教学设计。(5)轻松实现面向教学实境的大数据“全景式记录”。
雨课堂成功将微信、PPT和MOOC融为一体,这正与我国高校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前景相一致,大学授课或将进入一个新的黑板+互联网+移动终端的时代。当然,当我们对每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进行尝试和探索时,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有少数研究生认为,频繁的互动打乱了上课节奏,减少了授课内容。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对策,如互动频率的多寡、实施互动的控制节点,是需要从多方面、各环节,师生共同努力探讨和解决,才能达到更佳的授课效果。期待“雨课堂”在教学工具层面能推出更多实用小工具,推动教学法的持续创新,助力教学改革的有效开展,我们也将不断探索和实践出最佳的研究生“雨课堂”授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