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2019-11-19 03:40肖文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年31期
关键词:圆孔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肖文华

三叉神经痛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的发作性剧痛为主要表现,主要患病人群为中老年人[1]。患者主要表现为阵发性、电击样剧烈疼痛,患者在进行吃饭、洗漱等时会出现疼痛,女性略多,随年龄增长而增加[2]。疼痛部位常位于单侧,右侧多见。分布以三叉神经第Ⅱ、Ⅲ支分布区最常见,单纯Ⅰ支痛者少见。对其生活及工作影响较大,必须给予三叉神经痛患者有效的治疗措施。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多点射频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3]。本文选取我院三叉神经痛患者50 例(2010 年4 月—2018 年6 月),观察多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三叉神经痛患者50 例(2010 年4 月—2018 年6 月),随机分为对照组(25 例)与观察组(25 例),对照组男、女分别为14 例、11 例,年龄35~77 岁,平均(54.23±4.33)岁,病程1~7 年,平均(4.36±1.45)年;观察组男、女分别为16 例、9 例,年龄36~76 岁,平均(55.71±4.22)岁,病程1~6 年,平均(4.27±1.33)年。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精神病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三叉神经干及外周支封闭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给予静脉镇静及局部麻醉,每3 天局部注射1 次2% 1 mL 利多卡因(厂家:北京市永康药业有限公司规格:2 mL ∶40 mg,国药准字H11020558)与0.5 mL 维生素B12混合液。经皮穿刺患者颏孔、眶下孔、翼腭孔等骨孔,出现剧痛感后进行射频温控热凝靶点毁损治疗,治疗4 次,第1 次治疗温度为65℃,然后每次增加5℃,1 次治疗80 s,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封闭治疗[4]。

观察组给予三叉神经干及外周多点射频热凝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给予静脉镇静及局部麻醉,每3 天局部注射1 次2% 1 mL 利多卡因与0.5 mL 维生素B12混合液。患者穿刺入路有圆孔及眶下孔、卯圆孔、颏孔,针对圆孔、眶下孔入路者,给予2%2 mL 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前两种入路方式为经皮肤垂直穿刺约5 cm,针尖至翼板外,皮下退针。圆孔、眶下孔入路者,进针点为向上10°、向前15°,直到翼腭窝上部,等穿刺部位不出现。卵圆孔入路着,进针点为向内、向后、向上方,至卵圆孔外。颏孔入路者,在前庭沟处进针,进针至其骨面,向前、向下、向内进入颏孔,在患者穿刺区域出现疼痛后,给予射频治疗[5]。

1.3 观察指标

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6],一条长为10 cm 的线段,两端分别表示无痛(0 分)与剧烈疼痛(10 分),无痛(0 分),轻度疼痛(1~3 分),中度疼痛(4~6 分),重度疼痛(7~9 分),评分低即疼痛感轻;治疗效果[7]:分为显效(疼痛感消失)、有效(疼痛感改善)、无效(疼痛感明显),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总例数×100%;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工具:SPSS 20.0,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用()、(%)表示,分别用t检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疼痛情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1 天,VAS 评分(2.4±0.4)分,治疗后3 个月,VAS 评分(1.7±0.6)分,治疗后半年,VAS 评分(1.2±0.4)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对比

表1 疼痛情况对比(分,)

表1 疼痛情况对比(分,)

表2 治疗效果对比 [例(%)]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见表2。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对照组头晕4 例,恶心4 例,并发症发生8 例,发生率为32.00%。观察组头晕1 例,恶心1 例,并发症发生2 例,发生率为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发生于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强烈疼痛就是三叉神经痛,在人体面部具有较高发病率[8]。临床上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方式较多,如药物治疗、利尿、针灸治疗等,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主要为三叉神经中传导痛觉的无髓细纤维在加热后出现变性,髓粗纤维能传导触觉,并且能耐受较高的温度,温控加热后,会对痛觉纤维造成选择性破坏,进而保留痛觉纤维,最终起到止痛作用[9]。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的特点,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10]。

本文结果中,治疗前,两组VAS 评分对比,P>0.05。观察组治疗后1 天,VAS 评分(2.4±0.4)分,治疗后3 个月,VAS 评分(1.7±0.6)分,治疗后半年,VAS 评分(1.2±0.4)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00%,低于对照组(32.00%),P<0.05。在三叉神经痛治疗中,封闭治疗就是在患者疼痛部位病变位置或神经走行位置注射不同浓度的药物,进而使局部病变对中枢的刺激减小,改善局部营养,最终起到消炎止痛、促进神经痊愈的作用[11]。在三叉神经干及外周多点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过程中,必须进行准确的定位及穿刺。术前,需要向患者讲解治疗过程,叮嘱相关注意事项,提高与医生的配合度[12]。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穿刺体位,并且对穿刺时神经异感进行准确的表达。对患者三叉神经病变情况进行观察,然后为患者选择最为合适的穿刺入路,并且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13]。进行方波刺激,如果患者出现该支神经支配区疼痛及皮肤异感,并且与其自发疼痛相符合,表示定位准确,可以给予患者射频治疗,然后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掌握穿刺方向及深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中,给予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干及外周多点射频热凝术治疗,治疗效果更好,原因为这种治疗方式射频针刺孔为圆孔、颏孔、眶下孔等,不会进入患者颅内,避免对患者颅腔造成反复刺激,进而导致颅内感染的出现,并且这种治疗方式具有操作简单、穿刺成功率高的特点,安全性较高,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所以,在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中,应用多点射频治疗,能减轻患者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圆孔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头痛、卒中:竟是这个孔惹的祸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脑池段MR形态测量研究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罕见病因分析及手术方法
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对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价值比较
“能帮医师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机器人”在京面世
不同药物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分析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