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需要复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规定的所有考点,时间紧而任务重,因此探究高三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提升一轮复习效率至关重要。
为获得较好的课堂效果,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注意这几点:一是课堂容量要大。教师使用PPT或者word文档投影上课,可以增大课堂容量。word文档可以大量展示例题,可插入彩图,制作起来比PPT容易些;鼠标上下滚动可随意翻页,使用方便灵活。为使投影效果更佳,在制作word时可采用三号字加粗;使用时双击上下页衔接处,可隐藏两页之间的空白。二是要重点难点突出。教师上课必须重难点突出,详略得当。高频考点要细讲,难点要突破。发给学生的练习答案应带有解析,这样我们在讲评习题时,老师可以只讲解学生错的多的试题,重点分析错因,并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做题能力。三是重视所学知识的强化和巩固。每节课课前都应有学习目标,课后有课堂小结,并留出时间让学生消化巩固当节内容。每节课后留的作业应是考查本节考点的练习题,利于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近些年高考试题越来越灵活的特点,除了以上基本做法以外,还应该探究课堂教学策略,强化对地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使学生能活学活用。笔者通过多年一轮复习的教学实践,摸索出以下一些做法,可使课堂复习效率明显提升。
现在高考命题往往小切口、深挖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平时上课应善于将简单的事物“复杂化”,深挖知识内涵,培养学生能力。
例如,气候的影响因素包括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和洋流等。但是仅学习这些要点还不够,我们应再小切口、深挖掘,细化分析。如分析地形是如何影响气候的,可以细化到以下内容:
地形影响气温: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山地可阻挡冷热气流;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处则一般气温较高;山间河谷盆地,地势相对较低,多下沉气流,易增温,气温较高(特例:西伯利亚的奥伊米亚康地势较低,冬季冷空气在此处堆积,因与周边高差小,气流不易增温,所以气温很低)等。
地形影响降水: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山间河谷盆地,周围山地阻挡外来水汽进入,且气流多下沉,降水少(特例:四川盆地水汽不易散失,雨日较多)等。
如果学生能掌握这些知识,做下面这两道高考题就很容易了。
【例1】(2019年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答案】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例2】(2013年全国卷Ⅰ)(节选)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位于金沙江谷地)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
分析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答案】这里纬度较低,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位于河谷地带,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地势较低,气温偏高;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很多地理原理深奥难懂,但是如果能换一个角度将复杂原理“简单化”讲给学生,则利于学生理解。例如,降水的影响因素包括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内容复杂,学生不好掌握,教师可以简单总结成:要想形成降水,一要有水汽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二要有触发机制,如气流的抬升、气流遇冷等,这样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再如,关于河流水与地下水、湖水之间如何相互补给的问题,可将复杂原理“简单化”——实质就是“水往低处流”,学生立刻就懂了。而关于陆地各种水体水量的变化:黄河下游为什么断流?咸海面积为什么不断缩小?暴雨后的城市为什么多发内涝?这些看似不同的几个问题,其实都可以用简单的水的收支变化解释。其“简单化”理解就是水平衡原理,是指一个流域、一个水体或任一空间,在一定时间内,收入水量减去支出水量等于该时段内的蓄水变量。下面通过两道关于水量变化的高考题进行说明。
【例3】(2018年全国卷Ⅰ)(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如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乌裕尔河原本为外流河,蒸发量加上流出到嫩江的水量之和等于降水量,故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成为内流河后,流域的降水量基本不变,蒸发量逐渐增大;随着扎龙湿地面积的扩大与深度变浅,蒸发面积加大,蒸发量继续增加,直至降水量等于蒸发量,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例4】(2017年全国卷Ⅰ)(节选)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题。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答案】C
题中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蓄水变量不变,所以该流域的水分收入等于支出,故多年降水量应等于多年蒸发量,故该题选C。
如果老师只讲空洞的理论,学生即便是学会了知识也不会运用,也不知道如何用语言表达,因此在学习高考高频考点时要多展示经典案例或例题,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知识面,启发学生思维,又使学生熟悉了该类问题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可谓“一箭双雕”。
如在学习关于生物多样性问题时,可展示以下几组经典案例。
【例5】(2014年全国卷Ⅱ)(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蚀、沉积及沼泽的吸收(附)影响河流泥沙和营养物质含量。水体中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浮游生物量,与水温共同制约鱼类资源数量。下图所示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地势低平,冻土发育,河流众多,沼泽广布。
通常,大河河口的鱼类资源丰富,但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相对较少。说明鄂毕河河口鱼类资源较少的原因。
【答案】鄂毕河河口区纬度高,水温低,鱼类生长慢;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偏低;鄂毕河流经沼泽,营养物质被植物吸收,河水中营养物质严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北冰洋营养物质和饵料较为贫乏。
【例6】哥斯达黎加素有“中美洲花园”之称,全国25%的国土被划为国家公园。该国地形以山地为主,仅沿海有狭窄平原分布,世称“火山之国”。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为52%,其国土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1%,但却拥有全球近4%的物种。
说明哥斯达黎加物种丰富的原因。
【答案】纬度低,热量丰富,且这里受海洋影响大,降水充足;地形复杂多样,内部自然环境差异大;相对高差大,气候的垂直分异显著;森林覆盖率高,生态 环境好;很多国土被划为国家公园,环境保护政策好。
【例7】马达加斯加岛,为世界第四大岛屿。岛上动植物资源丰富,其中80%为特有物种。如珍稀动物狐猴,已完成长达5 500万年的进化历程。
分析马达加斯加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答案】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岛屿面积大,高差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东部分布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