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淑云
摘要 利用1970—2016年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资料分析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吕梁市离石区近47年降水量呈逐年略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3.64 mm/10年;月降水量变化显著,1—8月的月平均降水量呈不断增多趋势,8—12月则呈逐月减少趋势;各季降水量波动性较大,春、秋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夏、冬季降水量趋于下降。
关键词 降水量;变化特征;山西吕梁;离石区;1970—2016年
中图分类号 P468.0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198-01
气候变暖造成降水量出现异常,而降水量异常是造成农业干旱的主要因素,对农业生产不利[1-2]。吕梁市位于山西省中部西侧,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寒夏暑,四季分明,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境内干旱或洪涝灾害多发。本文利用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47年降水观测资料,分析降水量变化特征,以期为合理利用水资源,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1 吕梁市离石区年降水量变化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年降水量波动较大,呈逐年增多趋势(图1a),气候倾向率为13.64 mm/10年,未达到显著性检验水平,说明年降水量增多趋势并不明显。近47年离石区年平均降水量479.3 mm,最多年份降水量744.8 mm,为1985年;最小年份降水量仅245.5 mm,为1999年;最多年份与最少年份相差499.3 mm,差值高于历年平均降水量。
分析近47年吕梁市离石区年降水量距平(图1b),其中年降水量正距平有23年,24年为负距平。离石区年降水量经历丰水期和枯水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晚期及21世纪初期为丰水期;7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及90年代为枯水期;丰水期年降水量距平率大于正距平率表明降水比較集中,极易引发洪涝灾害,而枯水期年降水量负距平率要大于正距平率表明降水量偏少,易引发干旱灾害。
2 吕梁市离石区月降水量变化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月降水量变化特征明显,近47年月平均降水量44.5 mm,1—8月的月平均降水量呈不断增多趋势,8—12月则呈逐月减少趋势。其中降水集中在5—10月,降水量累计平均为425.4 mm,占年总降水量的88.8%;以8月降水量最多,月平均降水量113.77 mm,占年总降水量的23.7%;7月次之,月平均降水量106.93 mm,占年总量的22.3%;1月降水量最少,月平均降水量2.67 mm,仅为年总量的0.6%。近47年月降水量历史极大值为381.1 mm,在1977年6月;历年6月平均降水量66.6 mm,历史极大值是其5.7倍。近47年有11年1月或2月未出现降水或有效降水,个别年份在2月、3月及4月未出现降水或有效降水。
3 吕梁市离石区季降水量变化
分析吕梁市离石区1970—2016年四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可知,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集中在夏季,历年平均降水量287.25 mm,其次为秋季与春季,平均降水量分别为118.28、68.73 mm,冬季最少,平均降水量仅12.27 mm。近47年四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起伏波动较大,其中春季和秋季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呈逐年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416、10.077 mm/10年;夏季与冬季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同,呈逐年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957、-0.226 mm/10年;且春季、夏季及冬季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秋季通过0.0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春、夏、冬季降水量变化不明显,秋季降水量增加显著[3-4]。
近47年吕梁市离石区春季降水量在1991年达到峰值,降水量154.4 mm;夏季降水量在1977年达到峰值,降水量763.7 mm;秋季降水量出现4个峰值,分别为1983年、1985年、2003年和2009年,降水量分别为212.7、235.5、251.0、225.8 mm;冬季降水量有3个峰值,分别为1976年、1990年、2004年,降水量依次为32.9、31.2、32.8 mm。
4 结论
吕梁市离石区近47年年降水量总体呈逐年增加趋势,但增加不显著,气候倾向率为13.64 mm/10年;降水周期动荡较大,其中有23年降水量为正距平,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晚期以及21世纪初期为丰水期,7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及90年代为枯水期。
离石区年内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1—8月降水量呈不断增加趋势,8—12月则呈逐渐减少趋势。以8月降水量最多,占年平均降水量的23.7%;1月降水量最少,仅占年平均降水量的0.6%。
离石区近47年四季降水量波动较大,春、秋季降水量呈逐年增多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4.416、10.077 mm/10年;夏、冬季降水量呈逐年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6.957、-0.226 mm/10年。
5 参考文献
[1] 王雁,阎世明,孙鸿娉,等.20世纪后半叶山西省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J].山西气象,2004,69(4):16-18.
[2] 杨艳萍,庞丽英,王丽.铁岭地区近53年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1):15385-15386.
[3] 于竹娟,肖鹏.达州市近50降雨量变化特征及趋势分析[J].陕西气象,2012(6):20-24.
[4] 陈操操,谢高地,甄霖.泾河流域降雨量变化特征分析[J].资源科学,2007(2):172-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