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侠
摘要 阐述了小麦绿色增产模式的产量目标和生育指标,总结了小麦攻关栽培技术,包括科学选种、精细整地、平衡施肥、秸秆还田、科学播种及田间管理、适时收获等方面的技术措施,以供广大农技人员和种植户参考借鉴。
关键词 小麦;增产;栽培技术;安徽蒙城;2017年
中图分类号 S512.1.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032-01
1 产量目标和生育指标
产量目标:8 250 kg/hm2。产量结构:有效穗数675万~720万穗/hm2,穗粒数35~38粒,千粒重40~42 g。冬前壮苗指标:越冬期主茎叶龄6.5~7.5叶,单株一级分蘖3~4个,其中2~3个分蘖达3片叶以上,次生根7~8条,叶片清秀。茎蘖动态指标:基本苗数240万~270万株/hm2,茎蘖数越冬期1 200万~1 350万个/hm2、返青期1 350万~1 500万个/hm2、拔节期为1 500万~1 650万个/hm2,成熟期穗数为675万~720万穗/hm2。
2 栽培技术
2.1 科学选种
在品种布局上,以半冬性品种为主,充分利用土壤墒情和光热资源,实现适期早播、高产优质和节本增效的目的。按照“生态适应性好、符合生产需要、市场前景较好”的原则,确定示范区主导品种为安农0711、华成3366、淮麦28、济科33、涡麦9号、新麦26等品种。
2.2 精细整地
推广大型机械作业,加深耕层,深度达20 cm以上,耕后耙2~3遍,耙细、耙透、耙实,做到上无坷垃、下无卧垡、地面平整、无“龟背田”。使用深耕犁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块,深翻以20~25 cm为宜,翻压后用拖拉机配套的旋耕机耙透、镇实、整平;若选用旋耕机械整地,耕深应达15~18 cm,要深旋2遍以上,最好纵向、横向各旋1遍,使秸秆、尿素与土层充分混合,耙实后播种,播后镇压,以消除因秸秆造成的土壤架空。旋耕田块每隔2~3年深耕或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促进根系下扎,提高保水保肥能力[1-2]。
2.3 平衡施肥
在玉米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推广使用有机肥,合理调配氮、磷、钾肥,补施中微肥;推广化肥深施和氮肥后移技术。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纯氮210~225 kg/hm2、五氧化二磷75~90 kg/hm2、氧化钾90~105 kg/hm2、硫酸锌15 kg/hm2。有机肥、磷肥、钾肥及锌肥一次性全部用作基肥;氮肥的60%作基肥,40%在拔节期至孕穗期追施。有条件的可施用48%缓控释肥(23-12-13)750 kg/hm2作基肥,拔节至孕穗期根据苗情长势,追施尿素90~120 kg/hm2 [3-4]。
2.4 秸秆还田
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玉米时直接粉碎玉米秸秆;也可以使用玉米收割机收获玉米,不直接粉碎玉米秸秆或是人工摘穗,在收获后,趁秸秆青绿(含水量30%左右)时,及时使用拖拉机配套的灭茬机粉碎秸秆。
2.5 科学播种
2.5.1 种子和土壤处理。提倡采用包衣种子进行播种,未经包衣的种子要进行药剂拌种,50 kg麦种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 mL+10%戊唑醇15 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2 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 h,待麦种晾干即可播种。地下害虫严重的田块,除药剂拌种外,还要进行土壤处理。可用40%辛硫磷乳油7 500 mL/hm2,加水30 kg/hm2搅匀,拌细土450 kg/hm2,均匀撒施全田,撒后立即整地。
2.5.2 适期适量播种。适宜播种期为10月8—15日。在适宜播种期范围内,基本苗240万~270万株/hm2,播种量165~180 kg/hm2,秸秆还田麦田播量187.5~202.5 kg/hm2。不能在適期内播种的小麦,尤其是秸秆还田地块,每推迟2 d,播种量增加7.5 kg/hm2。
要足墒下种,土壤墒情不足时,一定要先造墒,后整地,再播种。在适期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确保一播全苗。
采用机械条播,播种行距20~22 cm,播深3~5 cm,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种时每隔3~4 m留一行道,行距30 cm,便于田间管理。
2.5.3 播后镇压。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播种后再用镇压器镇压1遍,努力提高镇压效果。尤其是对秸秆还田地块,一定要在小麦播种后用镇压器镇压,才能封住口墒,减少水分蒸发,保证小麦正常出苗和根系发育,从而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
2.6 田间管理
2.6.1 冬前管理(出苗—越冬)。
(1)化学除草。于11月中下旬选择无风晴朗的天气,用20%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乳油450 mL/hm2,或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450 g/hm2+56%二甲四氯45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阔叶杂草;用6.9%骠马水乳剂600~900 mL/hm2,或10%世玛750 mL/hm2防除野燕麦、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
(2)防治虫害。可用1.8%阿维菌素4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小麦潜叶蝇;用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防治麦蜘蛛。
(3)浇好分蘖、越冬水。适期播种的小麦,出苗后15~20 d(11月上旬)开始出现分蘖,如果分蘖期土壤表墒不足,必须浇1次水。越冬前(12月中旬),如土壤干旱,要浇越冬水,保苗安全越冬,为春季生长打好基础。
2.6.2 早春管理(返青—抽穗)。
(1)防除杂草。冬前未防除杂草或春季杂草较多的麦田,应于小麦返青期,日平均温度在8℃以上时防除麦田杂草,防除药剂同冬前。小麦拔节后严禁用药,以免产生药害。
(2)化学调控。播量偏大或生长偏旺麦田,于起身期用国光矮丰600~750 g/hm2或壮丰安600~7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抑制小麦基部第一、二节间伸长,使节间短、粗、壮,提高抗倒伏能力。
(3)重施拔节肥。返青期一般不追肥,3月中下旬重施拔节肥,追施尿素120~150 kg/hm2,以巩固分蘖成穗,减少小穗小花退化,增加有效穗数和穗粒数。孕穗期对拔节肥施量不足、叶片发黄、表现脱肥早衰的麦田,遇雨追施尿素45~60 kg/hm2。
(4)预防春霜冻害和低温冷害。在寒流来临前对干旱麦田灌水,增加田间湿度。受冻后,立即施速效氮肥浇水、喷施营养液,促进小麦早分蘖、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减轻冻害损失。
(5)防治病虫害。返青至拔节期是药剂防治小麦纹枯病的关键时期,当纹枯病病株率达到5%~10%时,用12.5%井·蜡芽水剂2 250 mL/hm2,或20%三唑酮乳油525~60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施药时要加大用水量,对准小麦中下部喷药,使药液能流到小麦基部,以提高防效。麦蜘蛛可选用1.8%阿维菌素2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2.6.3 后期管理(抽穗—成熟)。
(1)叶面喷肥。在小麦抽穗至灌浆期喷施叶面肥,能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预防早衰,促进籽粒饱满,提高粒重,增产效果显著。可用98%磷酸二氢钾1 500 g/hm2或稼福乐750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喷洒,也可选用美洲星、黄腐酸等叶面肥。对叶色发黄、有脱肥早衰现象的麦田,加入尿素7.5 kg/hm2喷洒,增产效果更佳。每隔7 d喷洒1次,连喷2~3次。喷施最好在晴天10:00前或16:00以后进行,以免烧伤叶片,利于吸收。
(2)病虫害防治。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在小麦扬花期遇连阴雨或有雾天气,极易暴发成灾,应在小麦齐穗至初花期施药预防。用45%戊·咪450~600 mL/hm2或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兑水450 kg/hm2喷雾,若花期遇雨雾,应在药后5~7 d再喷1次,防止二次侵染。当锈病病叶率达5%时,用15%粉锈宁1 200 g/hm2或20%粉锈宁乳油900 mL/hm2,兑水450 kg/hm2均匀喷雾,7~10 d喷1次,连喷2次[5]。蚜虫用10%吡虫啉450 g/hm2,或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300 g/hm2,或40%氧化乐果750 mL/hm2,兑水450 kg/hm2喷雾防治。防治小麦吸浆虫于小麦抽穗扬花前,成虫盛发时用20%杀灭菊酯3 000倍液常规喷雾或50%辛硫磷1 500 mL/hm2兑水225 kg/hm2低容量喷雾。防治麦叶蜂当有虫18頭/m2时开始施药,在3龄前用50%辛硫磷1 500倍液,于傍晚或10:00前喷雾,可提高防治效果。
(3)一喷三防。为减少劳动强度和喷药次数,可将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稼福乐、美洲星)与预防赤霉病或防治锈病的药剂以及防治蚜虫或吸浆虫的药剂等混合在一起使用,每种药剂依据各自的用量,但兑水量应不少于450 kg/hm2,喷药时间应掌握在晴天的10:00前或16:00后进行,以免混合后的药液浓度高,烧伤叶片,利于吸收,达到“一喷三防”的目的。
2.7 适时收获
小麦的适宜收获期为蜡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选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收获后及时晾晒。入仓籽粒含水量控制在12.5%以下,以防发生霉变。
3 参考文献
[1] 程志杰,牛翠彪.柘城县小麦高产攻关田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5(11):14-15.
[2] 齐晓红,张中州.国审小麦品种漯麦18超高产攻关田栽培技术[J].中国种业,2015(8):83-84.
[3] 张东升,王璐,刘清瑞.小麦百农207特征特性及高产攻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5):43.
[4] 韩国路,闵思桂,宋宏梅,等.宁麦13小麦超高产攻关及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4(23):56-57.
[5] 倪爱民.宿州市埇桥区小麦高产攻关栽培技术规程[J].农技服务,2009(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