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地理原理在高考试题中延续性考查对教学的启示

2019-11-19 08:36山东
教学考试(高考地理) 2019年6期
关键词:考试题积雪盈余

山东

全国高考试题的设置,往往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延续性考查的地理原理大多是教材中的重难点、近期学术研究的重点、社会关注的热点、命题专家研究的特长点等。

笔者通过研究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三年的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深挖延续性考查的地理原理,对延续性考查地理原理的分析进行比较研究,研究其考查的异同点、切入点、落脚点,运用分析结果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让教师和学生了解高考试题的设置特点,破除高考试题的神秘感,增强学生备考的自信心。

一、水量盈余的地理原理概述

水量盈余的计算公式:水量盈余=补给量-损失量

地理学科中的补给量主要从河流、湖泊的补给形式入手,大多是以雨水补给、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为主,有时还要考虑地球内力作用对水域的影响。

水量损失的自然因素主要从水循环的环节入手,包括蒸发、植物蒸腾、下渗、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人为因素主要从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过度和不合理的利用角度分析。

二、水量盈余的思维导图

图1

三、水量盈余地理原理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延续性考查的分析

(一)2017年全国卷Ⅰ中关于水量盈余的考查

(2017年全国卷Ⅰ)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 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下题。

图2

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试题分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题干中提到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补给量和损失量相当,在本题中即为蒸发量和降水量相当,所以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数值差不多,约为210毫米。试题主要考查水量盈余的地理原理,试题引导学生从损失量和补给量的角度分析问题。答案选C。题目中的2 000毫米为干扰选项,如果学生没有严格按照水量盈余的相关地理原理解题,很容易错选B。

(二)2018年全国卷Ⅰ中关于水量盈余的考查

(2018年全国卷Ⅰ)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图3)。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图3

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试题分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本试题依然是关于水量盈余的考查,因此分析的角度还是围绕补给量和损失量作答。

【参考答案】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三)2019年全国卷Ⅰ中关于水量盈余的考查

(2019年全国卷Ⅰ)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变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4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4

(1)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试题分析】(1)本试题依然是从补给量和损失量角度分析问题,成为淡水湖的重要因素是补给量大于损失量。冰期气温较低,蒸发弱;气候变暖,冰雪融化,里海的水量补给大。在一定时期内,里海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成为淡水湖。(2)本试题分析的角度依然是补给量和损失量,补给量小于损失量时,再加上没有河流流出,因此盐分积累形成咸水湖。里海为淡水湖时,主要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补给量大且含盐量低。气候继续变暖,冰川消退,补给量减少,补给形式演变为河流补给。补给量小,且携带盐分注入里海,加上里海没有出水口,盐分难以排出,最终导致盐度升高。

【参考答案】(1)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2)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四、水量盈余地理原理延续性考查的教学思考

这三组试题都是关于水量盈余的考查,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三个区域背景材料的阐述,将相同的地理原理蕴藏在不同的材料中。2017年试题选取的是我国西北地区的盐湖,考查的形式为选择题,分值4分;2018年试题选取的是我国东北地区扎龙湿地作为区域背景材料,考查的地理事物为湿地,考查的形式为综合题,分值为6分;2019年试题选取的是世界区域里海作为背景材料,考查的地理事物为湖泊,考查的形式为综合题,分值为12分。通过研究可发现关于水量盈余的地理原理考查的形式越来越复杂,分值也逐渐增加至12分,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连续三年的高考试题虽然依托的材料有所不同,但考查的地理原理的本质没有发生改变,地理原理考查的延续性强。

五、对高中地理教学的启示

(一)深挖高考试题中的地理原理,形成微专题

微专题是指一个相关联的、可以单独研究的小规模知识和能力体系。可以针对学生的易错点、知识盲点、重难点、思维的阻断点等构建微专题进行知识迁移能力的重新整合。让学生遇到雷同题目时能迅速找到有效的解题切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试题中延续性考查的地理原理较多,选取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地理原理,通过比较研究形成微专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1.积雪地理原理的微专题

保温作用:积雪能阻止地面辐射的散失,且能阻止地面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因此有积雪时,对地面能起到保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防治冻害的发生。

反射作用:白天,积雪能反射太阳辐射,减少积雪面(积雪面即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因此有积雪的地面白天温度较低。

(2016年全国卷Ⅱ)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下题。

气候变暖但冻害加剧的原因可能是

( )

A.蒸腾加剧 B.低温更低

C.降雪期推后 D.太阳辐射减弱

【试题分析】本试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试题中长白山冻害加剧的原因就是雪期推后,植被积雪覆盖的时间也推后,因此冻害加剧。此题是关于积雪保温作用的考查。答案选C。

(2017年全国卷Ⅰ)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图5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图5

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四条曲线分别是当地寒冷期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本试题①②学生运用温差的相关原理即可进行有效区分。但是③④学生常常容易做错,有积雪的地面温度应该比没有积雪的地面温度低,因此④是有积雪的近地面大气温度,③是无积雪的近地面大气温度。此题考查的是积雪的反射作用。答案选B。

(2019年全国卷Ⅱ)“北京2022年冬奥会”申办成功带来了“全民上冰雪”热潮。近年来,浙江省建立了10余个室外人工滑雪场。这些滑雪场散布于全省各地的山地丘陵中,且多建于当地旅游景区内或其附近。雪道厚度一般维持在1米以上,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目前,浙江省滑雪场多为初级雪道,主要接待一日体验型滑雪者,平均接待人次和旅游收入排在全国前列。图6示意浙江省主要滑雪场分布。

图6

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试题分析】南方地区,冬季气候温和,降雪频率低、积雪融化快,地表多无天然积雪可利用,需大量人工造雪,人工造雪需消耗大量水资源和电力(维持低温条件),因而雪道建设成本高;冬季平均气温高于0°C,气温较高,积雪融化速度快,为保障雪道的积雪厚度,需经常造雪、补雪,导致雪道维持成本高。

【参考答案】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大,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2.积雪地理原理微专题的比较分析

2016年全国卷Ⅱ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积雪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积雪可以阻挡地面辐射的散失,因此对地表植被起到保温作用,防止冻害的发生。2017年全国卷Ⅰ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积雪的反射作用。白天积雪能反射太阳辐射,导致近地面大气温度较低。2019年全国卷Ⅱ的高考试题主要考查积雪的融化过程,需要吸收太阳辐射,吸收大气热量,考查的是积雪的吸收作用。

(二)依托思维导图,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强化学生思维导图的运用,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新授课和一轮复习中,学生自主构建知识和地理原理的思维导图,既能让学生的知识和地理分析能力实现网络化、模块化,又能让学生在解决复杂的地理问题时做到溯本求源,有据可循。

在二轮复习中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实现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的模块整合、思路碰撞、交叉融合,能将繁杂的地理原理简单化,能让学生抓住最核心的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切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农产品质量优良的原因分析为例建立思维导图(图7)。

图7

(三)尝试改编高考试题,深化地理原理落地生根

(2018年江苏卷试题改编)图8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 500~3 400 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 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5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完成1,2题。

图8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 )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52%,产生地下径流。2.甲自然带位于山地针叶林和山地草原的下方,结合降水量判断应为半荒漠,故D项正确。

猜你喜欢
考试题积雪盈余
对一道高考试题的拓展探究
阿尔卑斯山积雪
酯缩合在高考试题中的应用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做好干涉实验,答好高考试题
一道集训队选拔考试题的推广
关于经常项目盈余的思考
我们
大粮积雪 谁解老将廉颇心
积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