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琼
课改之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课改理念体现于教师的每一堂课中。相比之下,新课程标准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又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然而,当代的教育往往重视智力的投资和开发,却忽视了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导致我国目前相当多的青少年存在着心理障碍。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课改工作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在新课改中关注农村小学高年级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呢?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认为可以從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教师健康的心理是育人的基础
一个成功的教师,他的心理一定是健康的,品质是高尚的,能从育人的事业中体验到快乐。如果达到这种境界,他们就有了健康的心理基础,有了不畏困难的力量,有了不断进取了热情,有了培养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工作底蕴。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而无人能及的。换言之,教师既是学生行为的榜样,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教师的心理不健康,他的教育对象就难免受到影响,因此,教师的心理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奠基石。
二、借助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和别的教育一样,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以活动为载体,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但在活动中蕴涵,传递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而且要抓住问题作为教育契机开展生动、直观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还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无意识地渗透到教师烦琐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汇于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的规范教育之中,在五彩缤纷的课外活动中去实践,体验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来源于生活,实践于生活。
三、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的农村小学高年级贫困生中间约有五分之一左右的儿童、青少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他们能和家长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但害怕失败。在成长的道路上,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面对孩子失败,部分家长无法接受,便对孩子指指点点,低估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害怕失败,生怕受挫折,因而耐挫力差,经不住挫折考验,面对挫折恐惧而消极悲观忧郁,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重者导致心理障碍,影响身心健康。记得一次单元测验后,我班一个很优秀的女生只考了八十几分,心里难受得哭了。放学后也不肯回家。我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她说回家了会被父母打骂,因为分考得少了。听了她的话,我很震惊,于是安慰她说:“别怕,老师送你回家,保证你不挨打。”小女孩半信半疑地和我上路了。一路上同,我对她说了许多鼓励的话,让她觉得失败并不可怕,偶尔一次失败说明不了什么,相信自己是最棒的。来到她家,我向家长说明来意,并给家长分析孩子此次失败的原因,请求家长不要责怪孩子,多鼓励孩子,相信自己孩子的实力。从那以后,孩子不怕失败了,也没有失败过。
四、重视养成教育,减少不良心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并决定孩子的德性养成。因此 德性教育能够从根本上矫正孩子的一些不良心理,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德性教育还能使孩子构建稳固的人格趋于完善化,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心理,能使学生克服脆弱心理,从而更加自信,能以更坚强的毅力去应对一切困难。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位学生,既懒又好吃且不爱学习,不管老师采取哪种教育方式,他都不“买账”。索性放弃吧,良心上过不去,他毕竟是个孩子,是来接受教育的。于是,我向他再一次发起进攻,这一次我成功了:原来这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母亲不堪贫穷,孩子不到一岁就跟着有钱人跑了,留下父子俩,这给本来就穷的家雪上加霜,父亲整日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吃了上顿不没下顿,孩子经常挨饿,挨打,过着不象样的生活,他觉得生活无指望,学不学一个样,反正父亲说过没有钱送自己读书的。我认真听孩子诉说,心里仿佛在流血。那天,我和孩子交流了很久很久,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让孩子看到前途的美好。最后,孩子心悦诚服,在以后的学习中慢慢改变坏习惯,期考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多可悲的孩子,从小就被不良言行的影响,好在教师的教育及时拯救了孩子,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五、借助榜样的力量进行人格教育
乌申斯基说:“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人格。”教师希望学生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就先做怎样的人。如要学生做环保小卫士,自己首先捡起每一片纸屑果皮。 根据学生的好胜心,选择身边的典型事例,树立学生心中榜样,使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更具体亲切,更能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一种向上的思想。如:推选班上学习成绩优异,工作热情高,有专长的学生作榜样,召开主题班会,号召学生向榜样学习,学生从中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因此产生“我也能行”的热情。随着时光的流逝,学生的完美人格逐渐形成。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新课标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尊重、理解、信任学生,让学生感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优点与不足,现实与未来,使其能更准确地选择自己的成长之路,在今后的人生路上,目光远大,心胸宽广,正视挫折,对未来充满信心,在学会处理与社会,他人的关系中,使人格得到升华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进一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为祖国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