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辉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是教师向学生输出和传达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生数学思维意识的重要方式。恰当的提问能够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构建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巧妙提问;小学数学;课堂应用;策略探析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常常是以教师单方面讲解和传授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这种模式显然不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背景,教师应当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积极的实现师生互动。其中,课堂提问就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交流与互动的教学形式,不仅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还能在教学中适时的提出问题,为学生营造一个参与课堂的机会,引导学生在自主思考和独立探究中建设数学思维,掌握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巧妙提问的有效策略,希望為广大小学数学教学工作者提供思路和见解。
1及时提问.理清学生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出现模糊的原因就是他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因此,当教师发现学生思维体现出模糊时,应当采用反问或者点拨性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与反思,带领学生更加深入的探求事物的本质,帮助学生运用正确的思维规律去全面的,辩证的看待问题。
比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数学上册《小数的加减法》这部分练习题内容时,有道题是5-(2+1.4)=?在做题的过程中,老师观察到有一个学生只将整数部分相减,得到3+1.4;另一个学生先计算2+1.4=3.4,然后再从被减数5中减去3.4,但是在退位时出现问题得出2.4。这说明这两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片面性,思维模糊不清。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引问:“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要想将答案变成3+1.4或2.4,那么题目该如何改动呢?”这个问题立刻会激发全班学生解答的兴趣,大家会纷纷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整数加减小数中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就会轻而易举的暴露出来,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来自学生,但是又能够通过学生自身来解决,不仅帮助学生树立的自信,同时还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了教学质量。
2适时提问。营造思考氛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的思想往往会受到阅历水平的限制,导致思想停留在浅层次水平上,这时教师要及时的提问,引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深入、向纵向拓展,设计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的质量。
比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内容时,教师将三张同样大小的A4纸各取了1/2,1/3和1/4,随后让学生观察得出大小的结论,同学们都可以发现“1/2>1/3>1/4”,接着教师提问:“同学们发现了什么规律呢?”此时有同学回答道:“我发现分母越大,那个纸就越小。”随后教师可以引出“异分母”的概念,同时需要启发性的激发学生思维:“那么怎样准确的判断异分母的大小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适时的提问,学生的思维就会跟着教师走,营造了思考的学习环境。
3目的提问。实现课前导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提问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还能实现良好的课前导入,是一种单刀直入、行之有效的提问方式。
比如,在教学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上册《认识二分之一》内容时,教师用课件给学生出示4个汉堡和2个盘子,并提问:“现在我们要将4个汉堡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得几个?大家用击掌的方式告诉老师好不好?”学生们都击掌2次,教师:“2个汉堡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学生们击掌一次,教师:“数学上将分的一样多称之为什么呢?”学生:“平均分”,教师:“那么接下来,将1个汉堡分给2个小朋友,怎么分?”学生们都不知所措,说道:“老师,只有半个,没法拍呀!”教师:“如果没法击掌,我们只能用数的方式表示了,那么,用怎样的一个数表示呢?”此时书写出1/2,教师:“像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可以准确的表示半个汉堡的含义。”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提问,学生学习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实现。
可见,教师要学会善问、巧问,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只有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才能使课堂提问变的更加灵活和有效,才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