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雪华
摘要:本文主要聚焦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白苍鹭》女主人公复杂的内心感受,讨论分析女主人公面对成长过程中的诱惑时的复杂的心理,以及如何通过“超我”的力量来压迫和钳制成长过程中的诱惑,并能打破个人视野的局限,获得人生的“顿悟”与成熟。本文认为,该小说的关注超越了文本局限,具有普遍的成长教育意义。
关键词:白苍鹭;本我;自我;超我;诱惑;成熟
作为美国19世纪下半叶“乡土文学”的代表人物萨拉·奥恩·朱厄特的短篇佳作的《白苍鹭》,虽然该故事情节简单,只是讲述了西尔维娅,一个孤独而贫穷的九岁女孩,为了保护珍稀动物白苍鹭,抵制住了金钱和友谊的诱惑,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全文中却到处充满洋溢着自然的清新空气和生命的勃勃生机。本故事采取第三人称的叙事手法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经历的故事来反映其思想和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成长过程。又由于篇幅的局限,文中作者并未对西尔维娅复杂的内心世界着墨太多,给读者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因此,本文试图运用佛洛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来解剖主人公面对成长过程中出现诱惑时的复杂矛盾的心理,然后将其升华到具有普遍成长教育的意义。
一、佛罗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
1923年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人格的三重结构”说,即心理过程是三种力量冲突的结果:本我,自我,超我。本我受本能的驱使,遵循“享乐原则”,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原始欲望和冲动,而这些欲望和冲动又是本我运作的原动力,它们不受时间空间的约束,长期被积淀在自我之中,而自我既接受本能的冲动又要想法把这种冲动限制在理性所允许的范畴之内,使之遵循“现实原则”以换取本我的安全和成功。超我俗称良心,是人人必须要遵循的社会道德模式准则,是本我的压制者,依靠的是“求善原则”。此外,这三者又相互渗透,相互转让,不可截然区分。
二、用人格三重结构来解剖《白苍鹭》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本文通过分析女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面对诱惑时的矛盾心理,来获得普遍的成长教育意义。根据佛罗伊德精神分析法将女主人公的人格分为三重结构:自我,本我,超我。
(一)自我
正如小说的开头呈现出的那一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仲夏夜森林边,女主人公正和奶牛莫莉一起快乐地往家赶,天边斜晖,葱葱树木,淡淡光芒,林间小道,归巢鸟儿,柔和的空气中夹杂着丝丝的甜意,好一副乡村晚归图。与之前生活的喧闹,拥挤的城市生活相比,如今生活在这和平,宁静,充满生机的大自然之中的女主人公重新找到了安全,找到了自信,此刻她的精神也因找到了家园而得到解脱,焕发出勃勃生机。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她能每天和心爱的小动物们待在一起,与它们和谐相处甚至成为了它们中的一员:因为她可以和老牛莫莉快乐的嬉戏,愉快的捉迷藏,鸟儿敢到她的手边吃食。此时的女主人公因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后找到了自我,再也不愿回到那个喧闹,拥挤,带给她不安全感的城市。因此可以说,此时的女主人公心理处于自我阶段,因为,她用理性和审慎来保护自己,坚决不愿意回到那个带给她不安全感的城市家里。
(二)本我
正当女主人公沉浸在这安全祥和宁静的大自然之中时,突然,林中一声突兀的口哨声打破了这一片祥和的气氛,同时,她也在这口哨声中隐约感觉到了些许的进攻性,使她联想到了城市中那个经常追逐,吓唬她的男孩带给她的不安全感,吓得她连奶牛莫莉都顾不得了地躲进灌木丛中,以此想来避开陌生人,但是最终还是依然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被陌生人给找了出来。而陌生人的到来也预示着女主人公成长中必须要面对的诱惑的到来,因为从来没见过这样年轻英俊的女主人公已经在内心产生了本能的欲望和冲动,所以她渴望得到这位陌生人的友情,希望能讨得了他的欢心,同时,陌生人许诺的十美金的报酬也深深地激起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对金钱的渴望,因为“那天晚上,她的梦里全是她和她的祖母用十美金能买的好东西……”由此可见,女主人公的内心此时已经处于本我阶段,为了欲望能做任何事。于是,为了寻找白苍鹭给那位陌生人一个惊喜和得到他许诺的十美金,她不惜生命危险去攀登参天大树,显然这就是她内心原始的欲望和冲动所激发的原动力。因此,我们可以得出女主人公此时处于本我阶段,因为此时的她已经完全被本能所驱使,愿意为那个陌生人去做任何她能做的事情,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三)超我
但当女主人公爬到松树之巅,极目远眺,领略了自然的壮丽和白苍鹭飞翔时庄重,优雅的美丽身姿时,她突然领悟到了对自然和自己的认识,以及自我和自然的和谐一体,此时,她感到豁然开朗,好像自己也能像白苍鹭一样能够迎风飞翔。这种天地人和万物相融的境界于她而言,已远远超乎了她目前心心念的人际关系,刹那间,她人生顿悟,心智成熟起来,她虽然喜欢那个陌生人,但是却不能接受他得到白苍鹭后将它杀死制成标本的事实,也不愿意为了自己的一己之私,而牺牲掉这只美丽优雅的白苍鹭。这就是女主人公成长精神裂变的过程,她顿悟到了人生价值的真谛,因此可以说,此时的女主人公处于超我阶段,因为她正是运用了超我的“求善原则”压制住了想要讨陌生人欢心的本能欲望和冲动,从而保护了白苍鹭的性命,同时实现了她的人生蜕变,启迪了她的人生智慧,使她放弃了本能原始欲望的诱惑,从“小我”中走出来,蜕变成把天地万物装于心间,敬畏生命,道德完善的“大我”,显示出了她性格中成熟的一面。因此,女主人公爬树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她成长过程的一个缩小版本。
三、普遍的成长教育意义
由上文的分析中可知文中女主人公为了挽救白苍鹭,继续忠贞于大自然,她抵制住各种诱惑比如陌生人的友爱,十美元的报酬,但她却因此得到了比这些更好的东西,比如,美丽的苍鹭,人格的成熟,和谐的大自然和自己精神世界的完善。因为她拯救的不只是一只鸟,而是白苍鹭带给她的那种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安全与亲切,她从自然中汲取了博大,辽阔以及内心的安全与精神解脱,使她在这个物欲横流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找到了做人的根基与价值。
从女主人公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到普遍的成长教育意义。众所周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注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比如物质的诱惑,爱情的诱惑,这些诱惑如同文中陌生人的友谊和十美金的报酬一样,可以迫使我们的本我去为此付出任何的代价,因此会使我们脱离了既定的成长轨迹,因此也许可能会走上不归路。
四、结语
《白苍鹭》叙述了女主人公成长过程中一次抵住诱惑,获得人生顿悟与成熟的经过。本文通过运用佛罗伊德的人格三重结构解剖并描写女主人公在遇到陌生人前后人生态度的变化,着重凸显了在这个过程中女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内心变化,通过爬树的过程,西尔维亚完成了心理成长的过程,实现了自己人格的成熟,回到家后她能忍受住外婆的责备和她心仪的陌生人乞求的目光,坚决不透露白苍鹭的秘密,因此,《白苍鹭》可以说是一部展示个人成长的小说,一部为我们提供普遍成长教育意义的成长小说。
参考文献:
[1]崔静.朱厄特《白苍鹭》的结构主义解读[J].安徽文学,2012(05).
[2]李卫华.朱厄特《一只白苍鹭》生态伦理思想的三个维度[J].外国文学研究.
[3]Oates, Joyce C.The Oxford Book of American Short Stories[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3.
[3]孙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剖析《一只白苍鹭》[J].语文建設,2014(10).
[4]唐彬.评萨拉·朱厄特的《白苍鹭》[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0(02).
[5]芮渝萍.《白苍鹭》中的女性意识[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