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斯凯尔夫人《南方与北方》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2015-06-15 03:43张慧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5年6期

张慧

内容摘要:从家庭结构以及母子关系等方面来看,盖斯凯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具有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解构,《南方与北方》中的俄狄浦斯情结主要表现在桑顿及其母亲间的“亲密”关系以及桑顿太太对玛格丽特的敌对态度,与以往的俄狄浦斯情结不同的是,主人公最终摆脱了俄狄浦斯情结并走向成熟。

关键词:盖斯凯尔夫人 《南方与北方》 俄狄浦斯情结 成熟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心理学家。他创立的精神分析学说几乎对所有的人文学科和精神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俄狄浦斯情结在弗洛伊德的整个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至今对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有着不可低估的指导意义。

盖斯凯尔夫人(Mrs. Gaskell, 1810-1865),原名伊丽莎白·克莱格亨·斯蒂芬逊,是十九世纪英国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之一。盖斯凯尔夫人的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类:反映英国工业大城镇中工人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与工厂主之间的斗争;英国小市镇生活。她的文笔优美、朴实且幽默风趣梁玉春在翻译她的作品时,曾这样介绍到:“这位女小说家是英国小说家里第一个把穷人们的生活老老实实描写出来”,“她大胆地将英国工业区里工人穷苦不堪地状况朴素地写出,而成为很好地小说”。《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是盖斯凯尔夫人的一部工业小说,描写了英国南方农村与北方城市的差异,期间穿插着工人的悲惨生活和劳资斗争。克莱门特·肖特在为此书写序言时,称它是“现代英国小说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但就目前而言,国内对《南方与北方》的研究较少,近年来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点:一是从女性主义的理论分析女主人公玛格丽特;二是把《南方与北方》与盖斯凯尔夫人的另外一部工业小说《玛丽·巴顿》(Mary Barton)放在一起进行分析比较研究。目前还没有人运用弗洛伊德的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结着手,分析文中桑顿及其母亲之间过分亲密的“母子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感关系。

1.《南方与北方》概述

英国工业革命期间,来自英国南方的玛格丽特是中产阶级教区牧师的女儿,因信仰问题父亲辞去南方牧师的工作,举家搬到全然陌生的北方制棉工业城镇米尔顿。年轻的磨坊主约翰·桑顿成为她父亲的学生,他深深被玛格丽特所吸引,但对这类粗俗和没受教育的阶层,玛格丽特明显地表现了她的不满及成见,拒绝了他的求爱。随着时间的推移,玛格丽特先前对于桑顿的成见有所改观。随着双方误会的逐渐解除,在桑顿陷入经济困境之时,玛格丽特对他施以援手,最终他们走到了一起。

2.《南方与北方》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通过研究发现“男孩子早就对他的母亲有一种特殊的柔情,视母亲为自己的所有物,而把父亲看成是争夺所有物的敌人”,“父母本身也常刺激子女,使其产生俄狄浦斯情结的反应。”由此演绎出母子间的“恋母情结”、“恋子情结”,但这些情结都不以有形的性欲满足和生殖为目的。

从桑顿父亲早年去世,母子相依为命的家庭结构以及桑顿与母亲间的亲密关系,可以发现明显的俄狄浦斯情结解构。桑顿第一次到黑尔家做客,从谈话间可以看到他对母亲的崇拜和尊敬,“十六年前,我父亲在很凄惨的环境下去世了……幸好没有几个人有一个像我那样的母亲,——一位精明强干、意志坚决的女人。”桑顿的父亲很少提及,我们知道的是他疯狂地做投机买卖,失败后因忍受不了耻辱自杀,留下一大堆的债务。桑顿太太鄙视怯懦的人,“她不自觉地看不起性格懦弱的人,”,所以面对丈夫的自杀她定会嗤之以鼻。受母亲和早年贫穷生活的影响,在桑顿的心中,父亲一直是一个不称职的形象,以后经营工厂时,桑顿坚决反对投机行为,这也是对他父亲做法的反对。

桑顿和母亲之间不仅充满了浓浓的亲情,还有一种明显的爱意。当桑顿成了一个成功的磨坊主,他尽力让母亲过上好的生活以弥补她早年受的磨难。在桑顿希望母亲去拜访黑尔一家时,提前替母亲租马车,他在话语中透漏出对母亲的关爱,“我的母亲是不喜欢抱怨的。” 他有点儿自豪地说,“可正因为这样,我更得照护您。至于范妮,生活艰苦点儿对她会有好处的。”当桑顿向玛格丽特求婚被拒后,他回到家里向母亲倾诉,在这时,桑顿的俄狄浦斯情结达到了一个高潮,“他托起母亲苍白的、毫无表情的脸,亲了亲,咕哝道:‘除了您,妈,没有人爱我——没有人喜欢我。”此时,在桑顿心目中,他把桑顿太太当作一个情人,而不是一位母亲。

在桑顿和玛格丽特的关系中,我们常迷惑为什么桑顿在玛格丽特面前总是感到自卑而没了一贯的强势精明?我们从俄狄浦斯情结的角度便能清晰的分析出原因。厂主在那个年代的社会地位不同于今天,被认为“周身铜臭”,桑顿的备受尊崇仅限于他所处的社会阶层。玛格丽特来自有教养的南方,但她并不来自上流社会,也不是来自有爵位的家庭,在世俗眼中,她还没到高不可攀的标准。在米尔顿桑顿定见过不少比玛格丽特漂亮、有钱的姑娘,但是都未让他动心。为何单单对玛格丽特倾心呢?玛格丽特南方佳丽的知性和典雅固然是吸引他的原因,不过根本原因还在于:玛格丽特跟他的母亲是同一类人,她们都坚强坦率、善良正直且有着坚定的意志。桑顿从小依赖并敬慕母亲,在选择爱慕对象时会不自觉的按照其母亲的标准来参照,玛格丽特正是和其母亲一样的人,她身上有桑顿母亲的影子,而桑顿对母亲一直是仰慕的,所以面对玛格丽特时,桑顿下意识里会像对待母亲一样对待玛格丽特。至于自卑,桑顿受俄狄浦斯情结影响,内心深处一直爱慕着自己的母亲,但又因这是社会伦理的禁忌而怕被他人发现,和玛格丽特相处时,他要时刻留心,生怕自己恋母的秘密被玛格丽特知道从而被她鄙夷。

桑顿太太对桑顿的占有更是加剧了桑顿的“恋母情结”。根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当妇女丧夫,把儿子作为丈夫的形象崇拜时,就容易产生“恋子情结”。桑顿太太对她丈夫的自杀行为很失望转而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在长期的相依为命中,母子形成的“恋子情结”尤为浓烈,母亲把儿子当作自己的一件珍品,谁也休想从她手中夺走。

她含辛茹苦把桑顿抚养成人,一旦被毫不相干的女子占去,心里总有点愤愤不平。由此我们便能明白桑顿母亲为什么不喜欢玛格丽特。从一开始桑顿去黑尔家前换衣服时,桑顿母亲就敏感的察觉出儿子的异样。后来见到玛格丽特之后,桑顿太太明白儿子如此重视黑尔一家的原因来自玛格丽特。在经过工人罢工暴乱事件后,桑顿太太的心再一次提了起来。工人发生暴乱时,玛格丽特因为保护桑顿而受伤,这让桑顿母亲有种不好的预感。果然,桑顿打算向玛格丽特求婚,这让桑顿太太倍受打击,内心承受着巨大的煎熬。后来桑顿求婚被拒,回到家里伤心的向她哭诉时,桑顿太太说道,“母爱是上帝赐予的,约翰。它永远、永远牢牢地保持下去。姑娘的爱就像一阵烟——它随风变化。”桑顿太太希望儿子不再迷恋玛格丽特,回到她的身边,成为她一个人独有物。后来玛格丽特离开前向桑顿太太告别时,桑顿太太对她的敌意解除了许多,在对待玛格丽特时态度也温和了许多。如若玛格丽特不是桑顿爱慕的对象,桑顿太太也不会如此的反感她,玛格丽特为人爽利,有胆量,她的毅力和勇气也是桑顿太太欣赏的。

3.《南方与北方》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不同之处

较于以往作品描写母子间过分亲密的感情致使儿子无法摆脱母亲的影响,不能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相比,《南方与北方》的不同之处在于儿子最终摆脱了俄狄浦斯情结,逐渐走出了对母亲的依恋而把情感转向另外一个女人,并最终走向成熟。

虽然玛格丽特拥有桑顿母亲的坚毅与勇气,但同时她有着南方特有的温柔知性的女性之美,而这些是桑顿无法从母亲那里感受到的。母亲的教育让桑顿学会坚强的面对生活的严酷,但是这种过分的坚强有些压抑人性,使得他无法从生活中找寻生命的乐趣,在小说前半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桑顿基本上都是眉头紧锁的抑郁表情。而黑尔一家则不同,他们很注重享受生活的乐趣。和他们在一起让桑顿觉得很放松,有家的温馨和安适,容易让人产生归属感。这样一个女子,可以和桑顿一起勇敢地面对风雨,也能在风雨之后给桑顿一种家的归属感,怎能不让他迷恋沉沦呢?

4.总结

盖斯凯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与狄更斯的《艰难时世》同列为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社会小说中最重要的优秀小说。但是国内对其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也较单一。研究文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对于我们深入的研究《南方与北方》中人物的心理活动、情感波动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且此书也可作为文学中儿子最终摆脱俄狄浦斯情结走向成熟的一个标本,这也给我们现代的父母们一个启示:而要正确地引导自己的孩子处理与父母亲之间的关系,让孩子身心都能健康的成长。

参考文献:

[1]Gaskell, Elizabeth. North and South [M]. New York: Penguin Group,1994.

[2]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盖斯凯尔夫人.南方与北方[M].主万,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以后凡出自本书的引文均只列出页码)

[4]葛桂录.中英文学关系编年史[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4.

[5]陆扬.精神分析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6] 周香花.《南方与北方》:冲突与解构[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9(05):127-130.

[7] 朱虹,盖斯凯尔夫人,主万.从阶级矛盾到文化冲突——《南方与北方》赏析[J]. 名作欣赏. 1995(03):26-41.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