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冰,胡 杨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四川 德阳 618000)
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性别、相似年龄、相同背景、共同经验、相似生理状况或由于某种原因使其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是让部分人先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再将这些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同伴,使更多人在短时间内掌握知识和技能[2]。
同伴教育教学法就是一种体现了教与学的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施教,能有效促进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方法。本研究将同伴教育应用于护理专业基础课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心理学基础教学中,以期探索一种适合我国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教学方法,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从某医学院2017级护理专业大专生35个班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抽取两个班学生为研究对象,年龄17~20岁,均为国家统招入学护生,学制三年。以班为单位分为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同伴教育组57人,对照组57人。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及护理专业基础课程成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由教师负责讲授理论知识,教师占主导地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集体答疑,学生课后自行复习。
2.2.1 同伴教育者的选择与培训(1)同伴教育者的选择:选择责任心强、自学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强,善于人际沟通的学生,经过责任教师培训之后方能成为同伴教育者。
(2)同伴教育者的培训:授课之前,教师采用理论讲授、讨论与答疑、现场示范的方式培训同伴教育者。培训后同伴教育者必须对负责的课程内容进行试讲,教师旁听。
2.2.2 具体实施方法 实行同伴教育者对同伴教育对象负责制,1名同伴教育者负责6~7名学生。课前:同伴教育者在教师授课之前先对教育对象进行辅导,即理论知识讲授以及学习经验传达;课堂:理论课上,教师进行集体统一授课,课程的个别章节同伴教育者与其教育对象针对课程内容展开小组讨论后到讲台进行讨论结果汇报;课后:当日授课完毕之后,课余时间由同伴教育者对教育对象将当天所学理论或技能进行复习巩固。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双人检错,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如表1所示:同伴教育组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理心理学基础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与同伴教育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对照组与同伴教育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 护理学导论 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 护理心理学基础对照组63.19±13.53868.12±9.73460.69±11.309同伴教育组71.07±13.83075.71±8.14964.59±9.159 t 2.725-4.877-2.029 P 0.0090.0000.047
本研究显示,同伴教育组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和护理心理学基础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授课对象为“00后”学生,他们思维活跃,自主意识较强,喜欢新事物,对同伴教育结合教师讲授的新教学形式接受能力强,能满足其对学习的新鲜感,增强学习主动性。通过同伴教育者对其教育对象课前、课堂和课后的帮助,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随着社会发展,对护生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重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是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方向。同伴教育教学法就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目前,国内外同伴教育在护理教学中的实施主要涉及护理操作、临床教学、临床实习等,在护理理论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相关经验不足。本研究结果显示,同伴教育可应用于护理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教学。
同伴教育者需要教师对其就有关理论知识、课堂组织、授课内容、授课技巧等进行培训,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增加工作量。此外,同伴教育还对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授课技能等都提出了较高要求。同时,如何协调同伴教育与传统教学,使其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也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难点之一。
同伴教育过程管理、质量控制以及如何将同伴教育与其他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有机结合起来扩展应用到护理专业其他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等领域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由传统被动接受的验证型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探索型学习,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有利的平台,以及如何将同伴教育教学方法灵活科学地应用到护理教学中也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