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业需求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产后康复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2019-11-15 06:58徐勤磊孙小斐王晓丽李晓玮曹君君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22期
关键词:产后康复临床

邹 颖,徐勤磊,孙小斐 ,王晓丽 ,程 芳,李晓玮 ,曹君君

(1.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2.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淮安 223001;3.南京君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04)

随着国民经济及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医学模式转变,人们的健康审美观念日益提升,产后康复——这个致力于女性健康和美丽的全新行业,已在我国悄然兴起。妊娠和分娩给女性的身体带来巨大的改变,产妇在产后不能得到正确、系统、主动的医疗指导,可能出现盆底肌肉损伤、盆腔脏器脱垂、子宫复旧不良、产后抑郁、产后肥胖、压力性尿失禁等[1-2],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和工作。康复治疗在肌力训练、低频电刺激、传统康复治疗、有氧运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在产后治疗中已经得到临床的认可,并已开展治疗[3-8]。但是,正规的产后康复培训机构凤毛麟角,专业人才屈指可数,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目前国内院校产后康复人才培养还是空白。江苏护理职业学院通过与当地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中心进行3年的课程共建,探索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的产后康复课程,并应用于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介绍如下。

1 课程开发

1.1 开展产后康复项目需求调研,精准构建课程框架

对综合医院妇产科、妇幼保健院围产中心产妇开展调研,采用自行设计的关于产后康复锻炼的认知、需求的问卷,内容包括盆底功能康复、形体恢复、乳腺疏通、疼痛治疗等,由专人对产后42天返院复查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现场回收问卷。调查发现催乳与乳腺疏通、盆底功能评估和治疗、子宫复旧、形体恢复、排尿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是产妇选择频率较高的产后康复项目,根据上述项目所需的理论和技能作为产后康复课程的教学框架。

1.2 借助循证医学数据,明确课程内容

循证医学的本质即遵循客观证据,要求对疾病的防治干预措施均应建立在充分的科学证据基础之上。当前,产后康复市场鱼龙混杂,开展的项目没有统一标准,如何从中选出有效的治疗项目,就要求课程设计者在进行决策时不仅根据以往的经验,还要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开展市场调研,从提高临床水平的角度探求课程的开发。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是一种全新的医学教育观[9]。课程建设小组经查阅、分析文献[10-14],并结合孕产妇的需求调研,确定了以孕期前后有氧运动、盆底肌运动训练与电刺激、乳腺功能障碍治疗等为主的课程内容。1.3依托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把握课程培养方向

初步拟定课程内容后,召开由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高校教育教学专家以及用人单位组建的产后康复课程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该门课程的设置。行业专家从临床工作过程角度进行内容的编排,教育教学专家从学生认知规律角度进行内容的衔接和整合,并对具体教学过程进行指导。

2 课程设置

2.1 课程概况

课程开设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在校授课的最后一个学期(三年制第四学期,五年制高职第八学期),2学分,36学时(其中考核2学时)。课程目标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产后相关生物力学变化、孕期康复宣教,掌握产后常见问题的康复治疗方法。

为使学生具备学习产后康复课程的相关理论基础,对前期先行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如在人体结构与功能课程中增加女性生殖系统的内容;在临床医学概要课程中增加妇产科常见疾病的内容;在运动学课程中增加盆底肌群的内容;在运动治疗技术课程中增加躯干核心肌群、盆底肌群训练的内容;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中增加理疗在产后的应用等内容,为学生学习产后康复课程做铺垫。

2.2 课程内容

根据前期需求调研、文献查阅以及专家指导意见,结合临床工作实际,在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基础上,制订本门课程的内容,见表1。

表1 产后康复课程内容

3 课程实施

3.1 实施思路

校企(医院)合作共同开发和建设产后康复课程,学校从医疗机构聘请产后康复技术骨干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参与课程建设。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共建”项目,采用“驻点教学”方法,把学生送至临床,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由临床精选的骨干技术人员进行理论讲授和技能操作训练。在“驻点教学”过程中,由校内一名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并负责学生的交通安全、教学组织和管理。

3.2 教学团队

产后康复是一门跨领域较多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对教师的学科背景要求较高,目前从事产后康复的人员大多为临床各科转行而来,高校的人才培养落后于行业发展需求,前期没有医学院校进行专业的人才培养。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由校内专职教师和本市妇幼保健院产后康复科的兼职教师组成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遴选经验丰富的临床工作人员和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并以集体备课、校内专职教师跟班学习技能和进修为主要形式,培养该门课程的“双师型”教师。

3.3 教学方法

产后康复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很强,因此采用“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医学教学理念,以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共建”项目,让学生在临床看、在临床学、在临床做,理论课、实践课和后期的实习都在临床。在实际授课中,采用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把学习置于任务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学习隐含在任务背后的科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15]。同时,综合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PBL教学法、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的小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16-18],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微课等信息化教学资源,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操作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3.4 教学效果

在教学结束后向学生发放包括提高自学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临床思维、提高师生互动沟通能力、提高信息获得能力、提高总结归纳能力、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共9个项目的调查问卷[19],通过无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将其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主观指标,每项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4个选项。结果显示,学生选择非常好和较好的比例超过90%,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在近两年的招聘会上,有产后康复岗位需求的医疗机构慕名前来招聘,每届约10%~15%的毕业生从事产后康复工作。

3.5 成绩评价

建立以综合素质为核心的评价体系,重视过程,不仅对学生进行评价,还对授课教师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过程性评价、结果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三部分。学生的成绩=平时成绩(20分)+技能考核成绩(30分)+理论考试(100分)×50%,平时成绩包括出勤(5分)、作业(5分)、课堂回答问题(10分)。重视课堂管理,加强对教师到课情况、授课质量的检查,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教学专家评课,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以参加产后康复实习、毕业后从事产后康复工作的学生以及行业专家与技术骨干为调查对象,每年进行一次课程教学评价和课程调研,将所获得的信息作为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调整的依据,见表2。

表2 产后康复课程教学评价

3.6 教材建设

目前国内暂无产后康复课程相关教材,教学团队在前期授课过程中采用制作课件、发放讲义等形式进行教学。经过3轮教学实践,通过对授课内容进行不断调整和充分论证后,组织由临床工作者和有教材编写经验的校内教师,以理论够用、突出技能、结合案例为指导思想进行先期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满足教学需要。

4 结语

在对产后康复需求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产后康复治疗师岗位能力要求和工作过程搭建课程框架,借助循证医学数据确定治疗技术的有效性,在课程指导委员会指导下确定产后康复课程教学内容。根据知识关联性和认知规律,补齐先行相关课程的知识点,为课程开展进行铺垫。在教学实施中,通过“驻点教学”,让学生看在临床、听在临床、做在临床,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在不断总结经验和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校企合作、课程共建”项目,充分发挥校企(院)合作优势,全面推行“理论实践一体化”即“教、学、做、评一体化”。通过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职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并参考实习医院和用人单位对课程教学与临床岗位需求契合度的调研,对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进行调整。但由于该课程为新开发课程,目前教学资源匮乏,教师自制的讲义、PPT课件、微课、视频等在数量和质量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故今后教学中还需加强教材建设,希望更多的院校开展产后康复人才培养,参与规划教材编写。

猜你喜欢
产后康复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复合妊娠32例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女性产后便秘怎么办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爱自己从产后护理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