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归来》看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异同

2019-11-15 16:52毕彦华河北传媒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河北石家庄051430
电影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归来文学语言张艺谋

毕彦华(河北传媒学院 国际传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1430)

文学语言简单来讲就是泛指书面语言,包括文学艺术作品、自然科学著作、社科类杂志等,是经过加工处理后的规范性书面语言。在文学作品中,文学语言服务于叙事,包括人物关系、故事情节、对白、戏剧性等元素。电影《归来》取材于严歌苓的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之所以说是“取材”,而不说是“改编”,是因为电影《归来》中表现原著的内容极少,电影内容是导演根据原著《陆犯焉识》的结尾部分联想出来。电影用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描述了一段特殊时代背景下的温情的爱情故事。

文学语言要克服一般语言的抽象性,表达审美意义的效果,就必须发挥其自身超越性和意象性的特点,在语言表达中勾勒一幅形象的空间图画,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作家张爱玲在描写划火柴的动作时这样写道:“黑暗中他划燃了一根火柴,这橙红色的三角小旗缓缓地摇荡在它自己的风里,渐渐地它燃尽了自己的旗杆,归于寂灭。”通过张爱玲的文字,读者仿佛看到一个刚刚点燃的火苗在跳动,其动态感、真实性,非常细腻。但在审美上又显得游刃有余,不矫揉造作,不扭扭捏捏。这种文学语言画面感强烈但不突兀,就像悄悄流淌的小溪,浸润读者的心灵。但文学语言又是多层次的,其呈现出来的语言形象也是不规律、不规则的,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理解方式和想象空间。[1]

电影语言是一种语言表现艺术,其来源于生活却与现实生活有着很大的区别,人们在观影时可能会被某个电影场景或者某段语言所感染,这种从听觉和视觉上生发感官效应的电影表现方法就是电影语言。电影语言构成了电影的视觉性效果,通过摄影艺术、视觉造型来实现电影的视觉奇观。相比文学语言,电影语言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电影语言对情境以及人物的表现效果都是文学语言无法比拟的。自从小说改编电影开始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电影语言的影响和魅力所在。

一、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的比较

(一)两者之间的差异

文学语言与电影语言之间的差异体现在三个方面,语言构成元素的差异、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以及传播机制方面的差异。首先,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一种书写符号,构成语言的音素、词素等语言单位是一种抽象代码。电影语言则截然不同,电影语言由自然符号构成,不存在语言单位之说,主要包括剧本创作、情境设置、音乐表现、人物塑造等内容。在张艺谋的电影《归来》中,导演设计的声音语言部分甚少,更多的视觉语言的运用,通过人物和情境的表现来阐释电影语言。[2]其次,文学语言比较注重通过语言来描写、抒情、叙述,具有极强的概括性。例如在读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中,往往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对某一段文字语言描述来想象一番景象或者一幅画面,然后理解它、接受它。而电影语言主要是通过视觉元素来进行叙述说明,具有一定直观表现力,观众不需要进行想象活动。相比文学语言,电影语言更具有创造性和丰富性,观众只需要依靠正常的感知活动就可以感受到电影《归来》中的电影语言表现效果。再次,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都可以实现信息的传播,都是文学艺术的传播载体,但在传播机制上两者是有差异的。文学语言以文字为传播媒介,读者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到作品表达的思想和灵魂,而电影语言对信息的传播是通过光学镜头以及声波来实现的。

总体看,文学语言抽象性较强,需要读者根据文字去构思或者想象一种画面或者场景,但若是不同的读者,其感受的内容不同,其构思的画面或者场景也许是存在差异的,因此,文学语言难免会出现内容和形式的脱节。相比较而言,电影语言似乎是站在一个视觉奇观的角度,直观展示场景,营造氛围,内容和形式的结合比较紧密。

(二)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都是一种语言形式,两者在语言艺术方面存在一定相似性,其相似性体现在三个方面,表达内容上的一致性、价值取向上的一致性和文学作品的基本遵循。首先,电影和文学虽然是不同的文艺创作形式,但两者在表达的内容上是具有一致性的。电影语言注重视觉效果,文学语言注重文学描写,二者在表现的内容上是相同的。在小说《陆犯焉识》中,用大量的叙述、描写等文学语言,通过设计故事情节和场景描写来表现人物和故事情节;而电影《归来》则通过简单的只言片语,大量的声光电、造型美学、高清拍摄等,营造视觉的奇观效果,成功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每种语言形式都有各自独特的风格韵味,[3]但对内容的把握是一致的。其次,不论是原著《陆犯焉识》还是电影《归来》,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在价值取向上都可以完整地反映出现实、现代主义的文学表现风格。再次,所有的改编电影都是来自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改编,文学作品是电影的基本遵循,文学语言是电影语言的基本遵循。

因此,相对于内容来说,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是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二者殊途同归,目的都是表现内容。相对于相同的价值取向来说,文学语言更需要从简单的文字叙述中领悟、遐想,而电影文学则更直观地表达了爱恨情仇的情景,一目了然。

二、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联系

张艺谋在《归来》中采用的电影语言是非常适合文学小说文本的,他找到了最适合文本小说的电影语言,可以说是其从事导演以来在电影语言应用中最成功的一次突破。情感影像、运动影像和感觉影像是构成电影语言的几部分。感觉影像由言说符号和溢构成,其中言说符号是通过镜头对正在看到的人物取景来构成固定的形式,是一种感知的感觉。在电影《归来》中,在冯婉瑜的影像中只有永远等不来的陆焉识,女儿丹丹的举报也成为冯婉瑜心中过不去的坎。陆焉识看到妻子冯婉瑜在苦苦等待她心中的丈夫归来时的影像,构成他处理与妻子之间关系的切入口;通过读信的影像,促成陆焉识在冯婉瑜心中的慢慢觉醒。这些都是电影设计的言语符号,而对这些言语符号的综合同时也构成了溢,给人一种液态、流状的感觉。感觉影像的两种符号的应用是电影《归来》中真正的电影语言。在电影最后的画面呈现出一个活在过去的女人一直在等待丈夫的归来,而一个活在现在的丈夫一直陪伴着活在过去的妻子。电影通过对感觉影像这种电影语言的应用,借助演员的面孔来表现电影艺术。

有学者用“文学在先,电影其后”来形容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顺序关系,因为对文学语言的研究多是为了促进电影语言的进一步发展和突破,对电影语言的研究首先需要从文学语言研究中汲取营养。[4]文学语言是叙事的重要功能,通过文学语言反映社会现实,所以除了叙事,文学语言也可以评价社会以及批判现实。而在电影艺术中有很大的不同,观众可以通过影像的表现感受到电影语言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不需要作者的评论、表达,借助电影画面就可以将现实反映出来。

三、电影中对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的应用

电影拍摄过程中文学因素和视觉因素如何分配是每位导演需要面对的辩证性问题。如果电影以视觉因素为主导,则文学性因素自动退而求其次;如果电影以叙事为中心,则视觉因素的应用会比较薄弱。在张艺谋拍摄的所有电影中,基本上都存在叙事和美学之间的矛盾。电影从范式上可以分为两种,注重文学叙事的运动影像和注重视觉效果的时间影像。例如电影《活着》属于运动影像范式,而电影《英雄》则属于时间影像范式,张艺谋的电影中有以文学性因素为主导的作品,也不乏以视觉性因素为主导的作品。张艺谋的热情不在于文学作品的叙事本身,而是在于作品叙述的故事是否具有提供视觉语言的可能性,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讲,张艺谋是运动影像范式创始者,这在电影《有话好好说》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都有所体现。正因为对美学的坚持,张艺谋的电影更加注重对于人物语言的编排,力求通过精准的语言设计,达到对于电影内容的深化。电影《英雄》是一部褒贬不一的作品,这是由于导演对视觉奇观的表现偏重过于叙事有着极大的关系。电影《活着》则是将文本放大,叙事偏重于视觉奇观,此时美学的表现就显得弱不禁风。在电影的拍摄中,文本叙事和视觉表现在某个角度上是对立的关系,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对电影的拍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5]在张艺谋的大部分电影中,其对电影语言的应用占据上风,在文本叙事上略显不足,电影中对视觉性因素的应用总是压制文学因素,很难对视觉性因素和文学性因素进行平衡处理。

电影《归来》的原著是严歌苓的《陆犯焉识》,但影片中对原著内容的表现部分极少,电影的创作是导演对原著结尾部分的联想,是通过联想生发出来的想象性的电影语言,尤其注重对视觉画面的表现,而在叙事上略显单薄,但如果因此将电影《归来》定位为一部个人美学作品显然是不准确的。电影《归来》的创作体现了导演的自律性,使用高清器材拍摄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电影语言风格上的造型美学表现,而且在文本叙事方面也下足了功夫,对讲故事的方法也进行了细节处理,尽可能通过人物表现来支撑影响语言。原著《陆犯焉识》是以“文革”为背景,而电影的创作没有去挖掘“文革”的“伤痕”,更没有进行大篇幅的叙事,而是采用慢而稳健的叙事节奏,没有因为追求宏观主题而显得空洞,也没有刻意表现影视画面,而是运用了最适合表现小说文本的电影语言,对于他个人而言,这是对电影语言内在的突破,实现了文学语言到电影语言的转换。

对于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之间的异同要辩证来看,二者既有对立性也有统一性。一方面对立很难避免,因为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在表现手法与形式上的特殊性,让电影制作者(包括导演和演员)很难把握,拿捏的“度”是关键因素。文学语言太多,叙事占据上风,影响了美学的发挥,给观众的视觉冲击小,影响了电影现代性的体现;同样,如果电影语言运用太多,挤占了文学语言,炫酷的美学背后,难免让观众感到内容的空洞。如何在二者之间拿捏,找到一个平衡,既有充足的叙事让内容更加饱满,又有现代的灯光技术和高清摄像体现电影的先进性。总体来说,相比较张艺谋导演的其他电影,《归来》没有沿用凸显视觉奇观的名胜古迹背景作为叙事背景的惯常,而是在更加简洁明了的场景下叙事,这对于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来说,应该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四、结 语

电影《归来》是一部有票房有口碑的文艺电影,电影语言更注重的是对人物的刻画,从语言语速等表达人物的心理活动。利用电影语言展示文艺电影的美学实现了文学语言向电影语言的转换,这对我国文艺片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期待的是,张艺谋导演或者其他导演,能够尽快找到一条最佳的选择,以恰当处理电影语言和文学语言的关系,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无论对电影观众,还是对电影事业的发展都是巨大的满足。

猜你喜欢
归来文学语言张艺谋
现代网络文学语言的审美维度研究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张艺谋:上合之光辉映“中国梦”与“世界梦
错过了张艺谋,她没有错过爱情
孤独者张艺谋 我有各种想法却无人能说
张艺谋电影的流变及文化、美学再反思
20世纪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整合现状简析
电影《归来》的诗意叙事与美学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