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港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传播

2019-11-15 16:52:08宋明翰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海南海口570228
电影文学 2019年15期
关键词:海南岛文化

宋明翰(海南大学 人文传播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一、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本土特色与使命担当

(一)独特的热带岛屿空间与符号

独特的地域空间造就特有的地域文化。由于地质的变化,海南岛从雷州半岛分离出一个独立与封闭的岛屿,地质的断裂造就了这个封闭的岛屿却又孕育出独特的地域文化。唐宋年间,这里变成官员和文人的流放之地,他们的到来不断影响海南岛本土文化的变化与成长。

酷热的气候特征形成了海南岛居民独有的生活方式。热让这里的居民不想动,一动就出汗,渐渐形成“懒”性。渴了就从椰树上摘下椰子大口地喝,饿了就在海上撒个网便可以吃上美味的海鲜,海南人似乎从来不缺少美食。海南人喜吃清淡饮食,喜欢原汁原味的美食。早上和下午一家人或是约几个老友一起喝老爸茶是海南慢生活的标签。“军坡节”是海南人独有的风俗,节日时村民会“装军”演戏,贩售土特产,敲锣打鼓招待客人一同欢度节日。

全年的碧海蓝天、椰树婆娑,创造了旅游、度假、康养、医疗、运动、会展等业态的发展和融合。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打造了海南岛城市特有个性气质。黎族和苗族独特的生活方式、民族服饰、建筑特征、饮食文化是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让海南从经济特区到国际旅游岛到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支点再到现在的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海南一次又一次地华美转身,华丽蜕变。

(二)改革开放的战略高地

1988年,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经济特区。2018年,党中央决策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30年的风雨兼程,海南再担改革开放新使命,努力成为中国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

在全岛3.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实施自由贸易港政策,建成后将成为全球最大自由贸易港。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定位中强调:“经济特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握好新的战略定位,继续成为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改革开放的试验平台、改革开放的开拓者、改革开放的实干家。”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赋予了海南经济特区新的历史使命。

2.国家战略定位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明确指出,发挥海南岛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紧紧围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3.市场管理政策

文化和旅游部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文化市场管理政策的通知:一是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二是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演出经纪机构;三是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演出场所经营单位;四是允许外国投资者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娱乐场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锡军指出,文化部关于文化娱乐、旅游领域里头这些新开放措施,对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对海南经济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有极大的优势和利好的。

专业选修课程当中包含了大量的实践教学内容,尤其是独立设课的实训课程。在这一环节主要涉及到的实践教学以校内实训为主。因此,这需要各类实训场所和设施设备的支持。目前在旅游管理专业当中开展的实训课程主要是导游实务训练、旅游电子商务、酒水知识与服务、酒店实务训练、管理信息系统、社交礼仪等,基本涵盖了旅游业的主要业务所需的各种管理与服务技巧。这些课程基本都是独立设置,需配合相关课程安排在合适的学期开展(比如酒店实务训练是旅游饭店管理的配套课程,需安排在旅游饭店管理开设学期或其后学期开设),一般为每周一次。通过校内实训活动可以让学生集中学习企业所需的实践技能,为今后参加顶岗实习或就业提供条件。

(三)中国故事的传播平台与种类

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新标杆,必将在国家形象塑造、讲好中国故事和提高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承担起对外传播的责任。“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无疑在其中担当重要角色。

电影节是提高电影艺术创作水准,发展电影贸易和促进电影艺术工作交流的文化活动。电影节按照传播载体来划分为活动空间媒介传播、电影产品传播、人际交流传播、大众媒介传播、设备终端传播。按照传播主体来说,政府、企业、机构、电影工作者、参与者、观影者和游客都是传播主体。其中电影工作者、参与者、观影者和游客既是传播主体又是受众群体。按照传播受众来说国内的组织与个人、外国、组织机构、企业和个人。从传播内容上来看可分为活动传播、信息传播、人际传播和电影产品传播。从传播场域上来看分为主会场、分会场、室内外展映厅、产品交易厅、城市街道、城市交通、城市景观、城市电影院、城市广场和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等。

二、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传播功能呈现

(一)国家文化形象的核心表达

电影媒介作为传播国家形象的有利推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电影一方面是一种艺术性很强的艺术创作;另一方面也是在商业包裹中的文化作品。电影作品总能在一定程度上传达一个国家的社会价值观、国家意识形态、人民的信仰、民族的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电影节既是展示国家形象、民族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主要载体,又是艺术创作者个性和观点的表达、学习、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平台,还是商业经营者发行、营销、传播、发现有商业价值的艺术人才的重要窗口。观众与游客是电影节最主要接受信息、加工信息和分享信息的受众群体。美国奥斯卡金像奖在选片过程中注重本土电影能反映美国的国家形象和意识形态。每部入选影片都会架构一幅意识形态的图景,在欣赏影片之余形成社会的舆论导向,产生思维定式,进而使每个受众悄无声息地认同了影片所要表达的主流意识形态,并以此作为现实实践的价值标准。美国的大众文化看起来甚至不像是一种进口的东西。[1]从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设定清晰准确的传播任务和传播目标,制定中国故事世界表达的技术方法与手段。电影艺术创作者要在充分理解国家顶层设计的内容、含义、目标和任务的情况下去艺术自由地创作与发挥。商业经营者在整个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都具有传播国家形象的属性、功能和作用。充分挖掘和利用每一个生产、销售和发行环节传播国家形象,表达国家核心文化价值观。观众和游客方面,在城市空间和活动空间中要具有影响市民文明行为的准则、宣传口号和生动的图像导读。

(二)文化创意产业的链条传播

文化创意产业链是具有文化性、创意性、信息性、技术性和市场性的经济活动。产业链的上游是内容与创意端,中游是制作、发行与展示端,下游是延伸产品端。在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消费和服务的整个经济活动中都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

电影工业是文化创意产业之中最能彰显创造经济与社会价值的一门产业,同时作为一门艺术旁征博引和全面容纳与吸收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具有广泛传播和易于接受的特征。今天的电影已不能从独立的角度去研究电影,而应该站在文化创意全产业链上去看待问题。电影节是电影人与影迷的盛宴,同时“电影节对于推动地区文化繁荣和城市发展产生积极作用”。[2]电影节活动在传播城市文化与塑造城市品牌方面更具有独特的功能。电影节是从电影产业链延伸到文化创意产业链的链条传播。

电影产业的上游传播(内容与创意端)如小说、网络文学、文学剧本、漫画、IP等都具有媒介的传播功能,“产品的存在直接联系着设计师、生产者、市场和消费者,它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纽带。在产品传播活动中,产品作为媒介传播着功能、生活方式、审美信息以及社会的文化特征,它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传播一种观念,建立一定社会关系的作用。可见,产品既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的一种物质实体,又是一种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媒介,产品本身就是产品信息的载体。”[3]因此,电影的文化产品在电影节与城市中去推广、展示、阅读和销售是一系列传播活动,它连接艺术创作者、电影工作者、城市管理者与读者、消费者进行信息交流与共享,使产品的使用者通过产品媒介向其他人群传达产品的美学和文化价值等信息。

电影产业中游传播(制作、发行和展示端)连接上游的内容制作、发行与展示。主要是电影制作公司、网络视频平台、电影院线、旅游演艺等。中游的传播,一方面是信息的加工者,主要集中在组织、机构和公司有计划地组织信息传播;另一方面作为平台的媒介,主要是电影院线、卫星电视、网络视频、演艺舞台等。电影节中信息加工的机构和信息发布的媒介既有共同利益相互关联,又相互作用于受传者。除了在电影节活动空间进行信息的展示与交流,在城市物质空间中的电影院线、演艺舞台、公共文化广场与城市虚拟空间中的卫星电视和网络视频都与受传者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电影产业下游传播(延伸产品端)更多的是把上游的内容和中游的制作与发行变为现金流,衍生出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新业态链。牵涉到的行业、市场、媒介和参与人会更加复杂和具有变化性,传播的空间和受众群体范围会更广泛,影响面会更大。电影具体衍生到工艺产品、互动游戏、服装道具、主题公园、漫画、玩具、饮食、酒店等消费品。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精密联系,形成循环消费链。在下游端的产品开发上,产品更具有娱乐性、消费性、文化性、艺术性和流行性。市场规模更加广泛,参与行业更加多类,受众群体覆盖面更广,信息更加复杂化,传播媒介与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信息和符号的意义的生成与解码会更加多意。例如,迪士尼的电影产品并不是集团主要的收益,最大的利润还是在下游端的延伸产品。这是一种源源不断的创意内容衍生到大众消费产品中的循环系统,从传播学角度去分析就是创造活态的文化符号,让符号具有成长的经历和成长的故事,这些经历与故事恰恰是伴随着受众群体的成长,容易与受众群体产生移情、同情和共鸣的情感因素。

(三)城市文化旅游的人际传播

电影节推动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法国的戛纳电影节除了带动整个城市文化旅游的提升,还带动了整个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每年300多个会展让戛纳成为世界的文化中心。电影节的举办是最能聚集人气的,人的参与、交流、分享和扩散带动城市的传播和电影节的传播。人际传播既是真实世界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与传播,又是虚拟世界网络的信息与符号的传递与扩散。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首次推出全国拍摄景点推介大展,是以“文化+旅游”为概念的影视景点品牌会展。推介会中一方面可以展示城市知名文化景点,促进城市文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为影视创作提供素材,创作出更好的作品。举办电影节过程会请很多专业电影人士、国际明星、专家学者来为电影节代言,他们创造了现实的人际传播媒介景观和虚拟的网络社交媒介景观。参与电影节的电影人、观影人、城市居民、游客共同构建人际传播网与话语传播体系。明星与粉丝的互动传播、观影人和观影人面对面的分享与交流、游客和居民的对话与传播、记者和电影人的对话与传播、商人和艺术创者者的交流与合作。从中划分出活动传播、事件传播、话题传播、人物传播、跨文化传播等类型。

电影节的人际传播是国家形象塑造最为重要的途径,是中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形象向外国友人展示的最佳媒介。电影节的人际传播具有吸睛性、明星性、话题性的传播特点。电影节的人际传播主要由电影人、观影人、政府机构工作人员、主办会议的工作人员、游客和居民共同构成。其中国内的与电影节相关的人员都是传播的主体,负载国家文化的信息,通过和外国公民的交往与交流传递中国文化与国家形象。其中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担当一定的信息“把关人”的功能,管理人的行为规范和树立文明行为的典范。城市居民与国内游客、电影人既是传播主体又是受传播者,应当树立文化自信,提高文明素质,承担起国家形象传播的担当与使命。

三、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特色设想

电影节是电影人与城市居民和游客的重大节日,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是中国展示国家改革开放形象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平台。在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机遇下,“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电影节”,以“全年展映、全岛放映、全民观影、全产业链”为电影节主要特色。建设“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对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和国家改革开放形象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多元性与包容性

国际性的文化节庆最大的特征就是文化的多元性与包容性。电影作为文化表达的重要部分,既有艺术创造性又有文化工业商业属性。对于艺术创造者而言,个性的发挥和思想的自由表达是他们追求的极致。追求利润的商人则看重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最小化的生产成本与高品质的内容创造。电影爱好者专注多元化、个性化、明星化、品质化的作品。平衡三者之间的利益与需求关系是办好电影节的关键。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要发挥它的特殊性和创新性,首先,打造国家改革开放形象的展示平台;其次,体现具有开创性精神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与众不同的个性气质。海南岛电影节打造的不是一个区域常规的电影节,而是要在全岛打造以电影为主导全产业延伸的文化旅游+电影娱乐岛。“我们不只是办一个电影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将努力推动电影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推动产业前端和终端形成各种有效的合作、交流并最终形成健康的商贸关系,最终切实地为以内容为王的电影产业链提供有效服务。”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秘书长符宣国如是说。[4]以电影与海南旅游、会展、康养、休闲、体育、娱乐和商贸等行业深度跨界融合,形成365天循环消费生态链,由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全岛电影全产业链的电影娱乐王国。

节庆的成败关键在于如何把人吸引过来,聚集国内外的人气。这就需要考虑电影艺术创造者、电影爱好者和商人的利益与需求。电影艺术创造者的需求是拥有能让他们自由发挥的艺术平台。因此,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既要有总的电影节主会场,还需要在海南岛各个市县依据地方文化资源与特色设立分会场,设计具有不同艺术特性的单元会场。一是设立以注重创新为主的竞赛单元,突出艺术创造性、开创性地运用电影语言和电影叙事技巧为竞赛的标准。二是以小成本电影为主竞赛单元,突出低成本大创意的电影创作,满足一批因为资金因素无法实现艺术创作的目标群体。三是网络短片电影单元,注重网络电影的互动性、体验性和点击率,满足网络视频创造爱好者。四是特殊性电影单元,主要面对非主流的个性电影。这些电影满足小众群体的需求,属于非竞赛单元,只提供新导演展示的舞台。五是艺术性电影竞赛单元,提供导演艺术家交流的舞台,促进艺术电影的发展,让更多的观众支持艺术电影。六是民族与歌舞电影竞赛单元,包括长片和短片。鼓励歌舞电影的发展,提倡歌舞与电影艺术的融合发展。多元文化的展示与集聚会锁定各个目标受众群体积极参与,提高海南岛电影节品牌知名度,也凸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对文化、艺术创作的包容与支持,对文化贸易全球化的促进与推动。

(二)地域多样化与文化特色化

优秀文化节庆活动的成功一定离不开举办场所的文化特质。例如“海南亲水运动季”活动便是依据不同城市的文化底蕴和体育运动精神来设计分会场。如文昌市培养众多排球苗子,具有“排球之乡”的称号,因此国际沙滩排球邀请赛设立在文昌市。天池五项挑战赛更适合在乐东的尖峰岭热带雨林中举办,沙滩半程马拉松赛选择具有11公里超长沙滩的陵水清水湾。风筝帆板比赛更适合海口的西海岸假日海滩。“海南亲水运动季”活动在地域分布上选择在海口、三亚、文昌、琼海、万宁、陵水、五指山和乐东八个城市分别举办,不仅有沙滩和大海,还有热带雨林、山川河流,各显特色。

香港国际电影节注重影片放映场地的文化选择,选择地都是香港特有的文化符号,如“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理工大学赛马会综艺馆、香港文化中心、香港艺术中心古天乐电影院、大馆赛马会立方、香港大会堂、Festival Grand Cinema、星影汇、the sky、香港科学馆演讲厅、MCL德福戏院、PREMIERE Elements”。[5]特色的文化空间提供观影人集体的文化体验与文化想象氛围,增加跨文化传播的感知力。香港国际电影节一直致力于推动亚洲电影、中国电影与香港电影在国际传播的新认知,因此电影节的成功举办也造就了香港电影特有的文化符号,武侠片、功夫片、警匪片、黑帮片已经是香港电影的代名词。香港电影创作的内容也大多都源自本土的视角,反映的主要问题也是当代香港人共同面临的社会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观众群体的情绪宣泄,缓解了社会矛盾的激烈化,激发人们对社会的美好构想。因此,特殊的土壤培育了特色文化,香港国际电影节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本土特色的文化支撑。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同样需要找出海南各地域特色结合电影节竞赛单元的文化精神,进行电影与城市、文化旅游的紧密结合。三亚市拥有优质的自然资源,四季温暖,阳光、沙滩、大海和山川,使其成为国际旅游度假休闲地。三亚为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的总会场。海口是省会城市,是海南省的商业和文化中心,更适合电影产业的交易、合作、项目开发、拍摄制作,适合做后期影视剪辑与特效制作的会场。因此,设在海口市的电影节竞赛单元更适合注重电影商业元素、营销与推广的商业电影展映与竞赛单元。文昌是海南闽南文化发源地,具有中国“九乡”之美誉,是中国椰子之乡、文化之乡、书法之乡、华侨之乡、排球之乡、航天之乡、国母之乡、将军之乡和长寿之乡。因此,文昌市是具有多元文化的特性,艺术性电影竞赛单元贴合文昌市的文化内涵。琼海市博鳌镇是海南著名的文化名镇,是博鳌亚洲论坛永久性会址所在地。世界知名的亚洲经济论坛,配合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网络电影竞赛单元的举办,会把博鳌文化艺术功能发挥到极致。五指山市的热带雨林文化和少数民族的特色文化适合发展电影节的民族与歌舞影片竞赛单元的设立,促进世界民族电影的发展。

(三)共享共赢的产业化

“电影节是电影工业的缩影,是世界认识本土电影的途径,同时也是本土电影走向世界的桥梁。”[6]香港国际电影节自1977年创办以来,在全球电影产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投资、生产、发行和推广过程中准确地连接了目标受众群体,把利益相关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分享市场空间与市场成果,不仅是亚洲享负盛名的电影发布和交流平台,也是香港极其重要的大型文化活动。在活动推广中考虑不同的目标受众群体,每年除了在3、4月举办两项旗舰活动,包括香港国际电影节、香港亚洲电影投资会,8月还举办以年轻观众为主的夏日国际电影节和电影节发烧友节目。[7]通过电影节的电影市场和配套活动推动国际电影产业的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刺激本地电影市场供需调节,带动相关产业联动发展赢得丰厚的经济收益。

海南岛电影节是中国文化的窗口,是世界文化的宝藏,全产业链定位注定海南岛电影节的产业特色与众不同。一是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应该以产业化的思维去发展,以公司化的方式去运营与管理,以全岛屿的战略去空间布局,以国际化的视野去开拓市场,以国家的战略高度去传播中国形象。二是电影节公司注重中国故事IP的开发与储备,特别是电影节中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既要发展与提供交流与交易平台,还要做好本岛内容创意版权开发与知识产权的保护。三是与国内外的文化产业机构共同合作开发电影的衍生产品,统一塑造海南岛文娱集团品牌形象,打造电影产业链衍生出的“电影+吃、住、行、游、乐、娱”的电影欢乐王国,例如电影主题酒店、电影咖啡吧、电影主题公园、电影主题餐饮、电影环岛高铁、电影博物馆、电影天然摄影棚、电影免税商城等。四是做好全岛露天与室内影院建设的密度与质量。从城市到乡村的全覆盖。电影节全年展映的定位,既要展示传播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还要提高海南岛的电影票房的整体收入。

四、结 语

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承担着传播国家改革开放新形象与讲好中国故事的使命,它向全世界敞开胸怀,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人、企业、组织、游客、记者和影迷。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既是传播国家改革开放的新媒介,也是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创新的实验基地,更是世界电影人用文化来沟通与表达的重要交流平台。在中国最南边热带岛屿上的人们对电影的热爱与热情伴随着全年在全岛展映电影的新方式,吸引了更多人的瞩目。诞生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海南岛国际电影节积极探索用电影连接世界,用中国故事打动世界,用创新电影产业促进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塑造中国改革开放新形象,丰富我国对外传播的新形式与新内容。

猜你喜欢
海南岛文化
文化与人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谁远谁近?
海南岛上石風流
宝藏(2017年4期)2017-05-17 03:33:57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文化之间的摇摆
雕塑(2000年1期)2000-06-21 15:13:24
关于海南岛战役作战方针的考察
军事历史(1994年6期)1994-08-15 08:56:38
回忆海南岛渡海登陆战役
军事历史(1987年2期)1987-08-20 06: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