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流浪地球》的文化符号与核心价值观

2019-11-15 13:20曾耀农张梦闪湖南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电影文学 2019年8期
关键词:集体利益流浪地球个人利益

曾耀农 张梦闪 (湖南商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流浪地球》自2月5日上映以来,7天即收获超25亿元的高票房成绩,在全球掀起一阵观影热潮。美国《纽约时报》称“此片代表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独立影评人雷德蒙·周认为“这如同科幻片元年的开启”。影片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在太阳急速衰老的威胁下,人类为避免地球被太阳吞没,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计划。在地球切入木星轨道时,受木星引力增强的影响,地球将于三十六小时四分十二秒后撞击木星。为了避免地木相撞,为35亿人争取一线生机,联合政府动员全球150万救援人员在36小时内重启行星发动机。地下城居民刘启偕妹妹朵朵、姥爷韩子昂机缘巧合地加入救援行动中。最终,在150万救援人员和刘培强等人的顽强拼搏和牺牲下,成功将地球推离木星,在关键时刻拯救了人类。影片以继续“带着地球去流浪”为结局。

这部被颁发001号龙标的科幻片,豆瓣评分一度高达8.5分,猫眼评分更是高达9.3分,在票房和口碑上遥遥领先2019春节电影。作为中国第一部自主拍摄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气势磅礴的场景设置和耳目一新的视觉呈现吸引了全球观众的注意力,成为中国科幻电影的里程碑,成功将中国电影带入“太空时代”。一部优秀的文艺作品离不开它扎根的文化“土壤”,《流浪地球》的成功离不开它内含的文化符号与价值观。因此,本文尝试从“中国梦”、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英雄主义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解读其文化符号与核心价值观。

一、希望和力量的源泉——“中国梦”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关于“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是这样描述的:民族复兴的梦、强军的梦、青年的梦、生态文明的梦、价值追求的梦、奉献世界的梦、和平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华侨华人的梦、不懈奋斗的梦、每个中国人民的梦、中华民族的梦、全面小康的梦、世界的梦、国泰民安的梦、“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梦、全民健康的梦。简言之,“中国梦”就是民族梦、复兴梦,归根结底是人民梦[1]。作为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中国梦”与“世界梦”是息息相通的,《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去流浪”即是“中国梦”的缩影。

(一)契合中国人对家园和土地不离不弃的情感

世界末日是灾难科幻片常刻画的主题,不同于好莱坞大片里放弃地球,移居其他星球的做法,《流浪地球》中“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做法看似荒诞不经,实则是情理之中的。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地球哪有国和家,这与中国人的土地情结是分不开的。从基层上看,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2]。几千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铸就了中国人对“土地”深厚的情感,“左宗庙,右社稷”,人在黄土上生,也在黄土上亡,就像《亮剑》中的楚云飞在逃亡之际仍不忘带走一捧祖国的泥土,《流浪地球》中的人们宁愿用2500年时间“带着地球去流浪”,也不愿意抛弃地球,独自寻找新家园。

(二)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家”文化

北宋关中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吕大钧,曾书“天下为一家,中国为一人赋”。在《流浪地球》中,“家”虽有家庭、国家、回家等多种理解,但又都可以归之为“大家”。“小家”是将刘培强、刘启、韩子昂、韩朵朵联系起来的亲情纽带。“国家”是混血蒂姆奔赴在救援前线的一颗炽热的“中国心”。“大家”即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末日面前,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命运息息相关。影片中多次提到“回家”一词,无论是远在空间站的刘培强、马卡洛夫,还是年幼的韩朵朵、濒临绝望的救援人员,每一个人不分国籍、年龄、性别、种族,渴望回家的心情是无差别的。对“家”的热爱将所有人在危难时凝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坚不可摧的力量。

(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联系世界的桥梁

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才有活下去的机会。在影片开头,老师问韩朵朵:“希望是什么?”从一开始的不相信到最后的坚信,韩朵朵终于明白“希望是我们这个年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希望是我们唯一回家的方向”的真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将所有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股足以推动地球远离木星的力量。“希望”是刘培强有一天带孩子们去贝加尔湖上钓鲑鱼,是马卡洛夫说的去重庆吃火锅,那一天一定会到来的,哪怕要等上2500年,“因为我们还有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有孩子”。从中国传统文化来看,“流浪地球”计划有着和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异曲同工之处,正是这种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敢于梦想敢于拼搏,通过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团结合作,梦想终有一天会成为现实。

二、希望和力量的支柱——集体主义价值观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它是马克思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一书中提出的,通常是指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相对立。

《流浪地球》作为一部中国本土化的电影作品,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等方面呈现出浓厚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通过对影片“集体主义”的进一步探析,有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影片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内核。

(一)坚持集体主义,反对个人主义

集体主义原则反对并谴责把个人利益凌驾在国家、集体利益之上,更不允许用个人利益否定国家和集体利益。《流浪地球》以“世界末日”为主题,面对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组成的联合政府在全球建立了一万座行星发动机和地下城,作为地球抵达新家园之前人类唯一的庇护所。然而,有限的容纳量使人类不得不以“随机抽签”的方式决定命运,35亿人大规模地下迁徙的事实说明,在关乎人类生存和文明延续的危急关头,所有人都应以“人类”利益为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最大化地维护集体利益。在影片另一处,韩子昂带刘启、朵朵和蒂姆返回地下城途中,车辆被王磊带领的救援队紧急征用,由于需要专业驾驶人员,四个人“被动”加入救援队。作为普通的地下城居民,他们是被保护的对象,并非一定要参加救援,但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毫不犹豫地将个人安危置于集体利益之后。

(二)坚持集体主义,重视个人利益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本质上社会成员之间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因此,社会或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当接到救援指令后,王磊救援队便立刻运送“火石”到杭州地下城,这不仅是作为救援人员的职责所在,也是救助包括他家人在内30万人的重要举措。这一刻,王磊的个人利益和30万人的集体利益是一致的,但是他并没有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而是将个人利益化为内生动力,激励自己克服艰难险阻。与此同时,在刘启和150万救援人员共同协作下,距离引爆区域还差五千公里,在众人束手无策之际,刘培强毅然决然地利用空间站上的30万吨燃料冲击发动机火焰,这不仅是为了让儿子活下去,也是让所有幸存人员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刘培强以牺牲自己来达成最后的五千公里,也是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人类利益一致的表现。

(三)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是最高利益

集体主义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话“众人拾柴火焰高”“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形象地诠释了集体主义的重要性。一是联合政府对集体利益的重视。当领航员空间站监测到全球4771座行星发动机出现停机故障,科学家预测地球将会撞击木星时,联合政府为了避免地木相撞,紧急动员全球战备力量不惜一切代价重启行星发动机。二是救援人员对集体利益的重视。全球150万救援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刻分散到邻近的救援点上,前赴后继地在全球开展饱和式救援。为了地球这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以中国救援队为代表的各国救援队共同赶赴印尼的苏拉威西指挥中心完成最后的救援任务。这表明,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永远是最高利益。

三、希望和力量的化身——集体英雄主义价值观

《辞海》对 “英雄主义”的解释:主动为完成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而表现出来的英勇、顽强和自我牺牲气概和行为[3]。科幻电影代表着电影工业的最高水准,如何“让人物活起来”是科幻电影不易达到的目的。

(一)让普通人成为英雄

与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好莱坞大片不同的是,《流浪地球》中没有“超级英雄”,有的只是150多万普通的救援人员,你可能不知道他们是谁,但却知道他们是“为了谁”。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救援行动中,每一个救援人员都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看起来无关紧要,实则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成功将“火石” 送到目的地而牺牲的人,如韩子昂、刚子等;为了执行任务,因飞机失重而掉落的救援人员;为了争取一线生机,而牺牲的刘培强、何连科等;在同伴出现危险时,挺身而出的马卡洛夫、王磊、周倩、蒂姆等;以及为完成救援任务奋不顾身的刘启、韩朵朵、李一一等,那些叫得出名字的和叫不上名字的人,都在为这场救援行动拼搏着,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

孟子的“四端”是指: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流浪地球》中的人物极富“仁义礼智”四种情感。“仁”即要有一颗恻隐之心。刘启在带朵朵、韩子昂逃离即将坍塌的监狱时,听到蒂姆呼喊救命的声音,于是返回将其救出,表现出刘启对他人遭遇不幸的同情。“义”即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因外公去世而备受打击的刘启,带朵朵回家途中,听到王磊救援队的求救信息,遂将个人恩怨置于脑后,义无反顾地返回协助救援。“礼”即礼让。刚子为了拉住韩子昂而牺牲,周倩为了护住李一一和韩朵朵而受伤,王磊为了救朵朵而牺牲等,他们都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将生的权利让给同伴。“智”即懂得区分对错。刘培强将莫斯放弃地球,转移空间站的行为称为“叛逃”,以及对联合政府“火种”计划表示反对,正是种种非理性行为体现出刘培强正确的是非观,知道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

四、结 语

《流浪地球》自上映以来,受到国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其文化符号和价值观也深深影响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作为第一部中国本土制作的科幻片,虽然还存在诸多不足和不完善,但其勇于探索的精神就值得大家称道。它的出现起到“行业标杆”的作用,弥补了中国电影市场上科幻片的空白,成功将中国电影带向世界。未来,无论是科幻电影或是其他类型电影,在创作过程中都应立足于中国本土,深挖中国文化内涵,彰显出中国特色。

猜你喜欢
集体利益流浪地球个人利益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刘慈欣科幻小说《流浪地球》的悲剧内核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大鱼海棠》个人与集体利益的价值冲突
社会质量理论视角下乡村社区治理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漫画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