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武龙
(咸阳师范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功夫类动作影片是华语电影所独有的视听呈现类型,不同于西方的动作类影片,华语功夫类动作影片中的武术动作元素具备着体育运动特有的线条、肢体和运动的美学呈现。这些体育美学元素往往与视听语言相结合,在视听语言的创作思维模式下,通过与文戏中情感与主题内涵的融合展现出电影艺术的特有魅力。《叶问外传:张天志》作为华语功夫类动作影片,在题材选择、主题表达、叙事风格、人物设置、情节与细节、空间构建、视觉呈现等多个方面都体现出了华语功夫动作片应有的水平,并且在题材与主题呈现、武术动作与电影空间和情节细节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影视艺术构思。
在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动作类影片大致可以分为武侠片和功夫片两个类别。武侠类影片多数讲述了虚构的故事,而功夫类影片则多在中国传统武术的真实背景基础上加以改编创作。中国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神秘而独特的东方色彩,是华语功夫电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21世纪以来,华语功夫类影片逐渐成为华语影片题材选取的热门,不同于之前《卧虎藏龙》(2000)、《英雄》(2002)等国际化华语功夫影片以功夫作为载体的题材选择模式,新世纪的功夫类影片开始直接以中国传统武术本身作为影片的题材。这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莫过于2008年的华语功夫影片《叶问》。《叶问》直接以人物的名字作为片名,讲述了人物叶问将中国武术咏春拳发扬光大的曲折历程。随着影片《叶问》的热映,华语功夫类电影掀起了“咏春拳”的题材选取热潮。这之后,《叶问2》(2010)、《叶问3》(2015)、《一代宗师》(2013)、《师父》(2015)等功夫类影片相继进入观众的视线。这些影片在题材选择上依然围绕着“咏春拳”,同时在国恨家仇的时代背景和故事模式下表现出人物的爱国报国精神和民族家族意识,都获得了不错的票房成绩和观众反响。《叶问2》(2010)、《叶问3》(2015)、《一代宗师》(2013)、《师父》(2015)都选取了线性叙事策略进行故事的讲述和内容的呈现。其中,《叶问2》在叶问南下开设武馆的历程中讲述了“咏春拳”与“洪拳”的功夫门派对比;《叶问3》讲述了“咏春拳”内部的“争斗”;影片《叶问外传:张天志》作为“叶问”系列影片的延续,于2018年上映,虽然也选择了“咏春拳”的武术题材,但是全片却是从全新的人物和视角切入,以一个曾败给叶问的咏春拳武者拒绝使用“咏春拳”的故事,再次延续了“咏春拳”的热潮。可以说,影片《叶问外传:张天志》选取了全新的视角,虽然依然是华语功夫题材影片,但是独特的切入角度、全新的人物设置还是给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观感。
在主题内涵的呈现上,《叶问》(2008)、《叶问2》(2010)、《叶问3》(2015)、《叶问前传》(2010)、《叶问:终极一战》(2013)等“叶问”系列影片的最终归宿都落成了一个“和”字,叙事均以人物叶问为中心,以“咏春拳”线索,以武术的起源、门派发展等为主题进行讲述,中间穿插着国恨家仇、民族意识等情感线索。而《叶问外传:张天志》在主题呈现上较之前序的“叶问”系列影片也有所突破。首先,叶问不再是中心人物,主人公变为了同为“咏春拳”功夫代表的张天志。虽然“咏春拳”依然是影片功夫题材的主要线索,但是在影片的叙事进程中却并未直接体现,而是作为主人公情感脉络的元素起到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民族意识和人性光辉的主题,依然暗合了时代背景的呈现成为影片的主题内涵。“咏春拳”作为中国武术的特有门派类别,在影视上的呈现十分丰富多样,在某种程度上“咏春拳”在功夫类电影中已被“过度消费”,“李小龙”“叶问”自然成为“咏春拳”呈现最广为人知的人物代表。而影片《叶问外传:张天志》对“咏春拳”的代表人物进行了拓展,利用情感为主要线索,在全新的人物和叙事文本中讲述“咏春拳”,可谓是对功夫类影片题材和主题呈现模式的全新构思。
作为功夫类动作影片,武术动作是影片必不可少的元素。提到武术动作,不得不提《叶问外传:张天志》的导演袁和平。袁和平是香港动作电影中最为成功的导演之一,在华语功夫影片领域极具影响力,其父亲是中国电影史上的首位武术指导袁小田,袁和平本人精通武术,也曾参加功夫影片的演出,后作为动作指导与洪金宝、成龙、吴思远、徐克等人均有合作。观众耳熟能详的众多知名华语功夫影片都是由袁和平作为动作指导,如《荡寇滩》(1973)、《奇门遁甲》(1982)、《霍元甲》(1982)、《杀死比尔》两部、《蜀山传》(2001)、《功夫》(2004)、《精武家庭》(2005)、《霍元甲》(2006)等。其执导的《少年黄飞鸿之铁马骝》(1993),获第十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提名,更有《苏乞儿》(1993)、《太极张三丰》(1993)等作品为观众所熟知。《叶问外传:张天志》作为袁和平执导的最新功夫影片,同样具备精妙的武术艺术构思。本部影片获得了第55届台北金马影展最佳动作设计提名和第3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动作设计提名。功夫类影片主要由文戏和武戏两部分构成,武戏的构思与设计是功夫类影片展示影视艺术效果的重要元素。在本部影片中,武术动作设计固然精彩,然而影视效果的艺术构思最为精妙之处,在于武术动作与电影空间和场景的巧妙融合。
影片中有六场可圈可点的动作桥段。其中一对多打斗和一对一打斗各占三场,都表现出了极佳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效果。第一场是开篇的街上打斗戏,这场戏虽不算长,但作为开篇的首场动作戏,巧妙地将人物与极具时代特色的街景相融合,在影片开端激起观众的观影热情。接下来,主人公张天志家被人纵火烧毁,他被人追杀,此处张天志与多人间的动作戏是影片的一处精彩之作。影片将打斗的场景放置在极具地域特色的半空广告牌匾之间,通过人物在多彩的广告牌匾间的移动与动作招式的变换,表现出人物间的矛盾关系与紧张状态。另一场精彩的一对多动作戏是张天志与酒吧街老赵在天乐君姐房间中的戏。在房间中,屏风将空间分隔成两个场景,一边是多人打斗的激烈场面,另一边是天乐两姐弟的静中对峙。屏风两侧一动一静、一明一暗、一表象一内心的多重冲突,将影片的矛盾与紧张氛围不断升级,打造出独特的武戏与文戏相融合的艺术效果。
在三场一对一的单打独斗片段中,武术动作更是融合在场景中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如在酒吧中,张天志与天乐君姐在桌面上互斗酒杯的一场戏,仅仅一只酒杯两只手,即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在这一段戏中,观众的观影焦点集中在酒杯中的酒上,不管两人手上的动作多么激烈,杯中酒始终未洒出半滴,叫人忍不住拍手称绝,展现出中国功夫的精妙之余,也在酒杯的极限运动中展现出肢体美感和暴力美学的体现。而在屋顶天台,张天志与酒吧老板老赵间的戏,虽然具备一些幽默元素,却也巧妙利用了室外的光线和高低错落的屋顶,从侧面表现出中国功夫的细致与深刻内涵。最后一场一对一的片段,是张天志在西餐厅中与最大的反派戴维森的对决。在这场戏中,张天志第一次使用了“咏春拳”。在这场真正涉及国恨家仇、民族意志的对决中使用出作为影片题材主线的“咏春拳”,构思的精巧令人称绝,做到了将武术动作与主题升华的完美融合。
道具等物品在影片中的应用往往能够推动影片剧情的发展和转折。在《叶问外传:张天志》中,影片巧妙运用了道具物品的呈现,起到了承载与衔接剧情转折和人物情感变化的作用。这里列举三处重要的道具细节进行简要分析。
一处是张天志送给儿子张峰的生日礼物──蝙蝠侠音乐盒。张天志作为影片的核心人物,在影片伊始即退出武术界,设置了悬念。他送给儿子的蝙蝠侠音乐盒作为情感的承载体贯穿整部影片。影片开场八分钟,蝙蝠侠音乐盒即作为生日礼物出场,同时作为导火索引出了张天志的第一场功夫戏。整部影片矛盾的起点由此引出,张天志和他的儿子卷入了复杂的纷争之中。随后,失去音乐功能的蝙蝠侠音乐盒在大火中得以幸存,再次被赋予了影片中人物情感寄托载体的属性与功能。在最后张天志到西餐厅与西餐厅老板戴维森对决的动作戏中,女主与张天志的儿子张峰在家中修理蝙蝠侠音乐盒,此时的音乐盒不仅仅起到承载人物情感和烘托紧张气氛的作用,更充当沟通衔接两个不同的电影空间的桥梁,将西餐厅内的对决空间与家庭空间相衔接,在一动一静、一紧一松中加深了影视艺术效果的呈现,更连通了两个空间中人物的心理空间,暗合着贯穿影片始终的情感线索。
另一处是张天志的练武木人桩。前述的蝙蝠侠音乐盒仅在最后一场动作戏中起到沟通电影空间的作用,而张天志的木人桩通片都在连通不同的电影空间,并且是核心人物张天志的内部心理空间。影片中张天志的回忆性叙事片段多数由木人桩所触发。在不同的电影空间中,木人桩的功能发生了转变。在回忆性叙事中,木人桩是武术“咏春拳”的训练工具,承载了中国武术的动作精髓,表现的是传统武术动作的精细、神秘与练武的人对武术的执着。而在主线剧情片段,木人桩的功能转变为房间中挂衣服的衣架,失去原本职能的木人桩在功能上的残缺映射出人物对“咏春拳”的复杂情感。木人桩所寄托的是张天志对“咏春拳”独特而又矛盾的情感,同时,也是连接本部影片与“叶问”系列影片的暗线,让《叶问外传:张天志》在极少数“咏春拳”动作招式的情节设置下,迎合当前功夫类电影的热门话题。
最后一处是西餐厅老板戴维森佩戴的蝙蝠侠手环。手环虽然只出现了两次。但是起到将影片推向最终矛盾高潮的作用。此处也体现出影片细节设计的细致。蝙蝠侠手环与蝙蝠侠音乐盒在形态上的关联,暗中与最终的中西人物对决关联,引出中西方武术的精彩对决。
华语电影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国际电影市场的重视和青睐,具备中国元素和讲述中国故事是华语电影走向世界的首要战略。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成为华语电影创作的重要题材。然而因为功夫类电影对武戏中武术动作的侧重,往往容易忽略文戏中的情感表达和整体影视艺术效果的呈现。进入21世纪后,在“叶问”系列电影和“咏春拳”题材影片掀起功夫类影片创作热潮的同时,华语动作片更加注重文戏与武戏的融合,更加注重影片中社会情感的参与、主题内涵的表达、电影视听语言的控制和影视艺术效果的呈现。在《叶问外传:张天志》中,以上元素均得到提升,对文戏与武戏的平衡与控制增强了功夫类影片的艺术表现力,在武术动作的肢体美学观感中融合了人物的深层情感和民族意识,让我们能够看到功夫类华语电影在主题呈现和艺术表达上取得的进步与未来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