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秀妹
【摘 要】随着我国教学工作的进展,各个阶段的教学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教学中不仅教会了学生基本文化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各项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很多小学教学中其德育教学,有些工作没有很好地落实,导致很多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还存在偏差,与学习的德育知识不符,所以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综合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尤其是在班级管理工作中,一定要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让学生提高对德育的重视[1]。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的方法以及作用。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渗透;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4-0066-01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教育部对各个阶段的教学都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要求老师在班级管理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能够分辨行为的对错,在管理中渗透德育方面的知识,让每个学生不仅有专业的文化知识,还是懂文明、有理想抱负的人,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动力。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的作用
德育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质。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积极作用,最重要的是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和生长,树立正确的三观。近些年,我国社会形势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革,此外,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手机以及电脑都成为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東西,在互联网世界中,有很多诱惑,而且其信息的真实性对孩子们来说,很难去辨别,在不知不觉中就会让孩子深受其害,进而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从近些年的数据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未成年人犯罪率在提高,但是很多孩子在犯错误之后,都没有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主要是因为家长和学校都忽视了孩子的德育教育问题,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能够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自身抵制诱惑的能力[2]。
小学阶段的孩子,年纪比较小,各方面能力发展还不是非常成熟,所以进行德育教学,能够提高孩子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例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优秀的思想,进而让学生成为优秀的爱国主义接班人。此外,在班级管理中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成为“品德兼优,成绩优秀”的孩子,成为健全完整的新人,不负父母的期盼和老师的教导。
二、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教学工作,起步时间较晚,德育教育工作也是,所以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以及文化课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这样就导致很多孩子发展不均衡,例如,很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缺乏对生活中行为的辨别能力,而且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学习中,这样就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学生不利。
2.重理论,轻实践。
在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教学中,很多老师,都会强调德育方面的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所以很多孩子都知道行为的对错,但是在实际行动中,没有按照所学的知识进行实施,这样就降低了教学的意义。例如,很多孩子在放学回家的时候,都会有闯红灯这样的情况,对孩子的安全不利[3]。但是在班级管理以及德育教学时,每个学生都知道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在实践时,却抛之脑后,造成这样的原因主要是在教学活动中,缺乏相应的实践。
3.老师能力较低。
在近些年的教学工作中,很多地方都存在师资力量短缺这样的情况,教师资源的缺乏就会阻碍教学工作的进展,也会影响到老师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校都降低了招聘的标准,这样就会让很多能力较低的老师进入到教学工作中。很多老师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其能力无法满足工作的要求,这样就制约了班级管理工作的进行,对德育教育的教学不利。
三、如何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
1.注重以身作则。
小学阶段的孩子,比较爱模仿别人的做法,在学校喜欢模仿老师,在放学喜欢模仿明星等,所以老师在渗透德育教育内容时,就要借助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以及班级管理中,要树立好榜样,严格要求自己[4],例如服装穿着上,要得体,彰显出自身的风范、行为举止要规范,注重形象等,这样才能积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进而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等方面的能力,此外,老师也可以在班级中,模仿动作来渗透德育方面的知识,多让孩子们做好人好事。
2.创设环境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阶段的孩子,生活经验较差,在遇到各种事件时,就会出现束手无策这样的情况,不知道应该如何去应对。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结合知识点的特点来创设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自身对德育的认识,增强学生的反应能力,例如在班级管理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提高对德育的感悟,收获到更多的知识。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这样的情境:残疾人摔倒了,应该怎么办?老师要鼓励学生及时扶起残疾人,并说出安慰的话语,让残疾人感觉到孩子的热情。通过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懂得如何去关爱他人,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
3.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加快,教育部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率,所以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也要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做到“以人为本”,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进而改变自身的育人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在进行德育教育渗透时,要重视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对学生的德育教学不仅要在思想道德课上,还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生活和社会的体验,告诉学生在点滴之间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借此净化自身的心灵[5]。比如,老师可以让学生帮助父母做做家务、帮助同学解答疑惑、给老人让座等,通过这些小的活动,提高自身的与水平。
4.提高老师的能力。
老师的能力对教学工作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学校就要提高对老师能力的重视程度,在教学活动中,多对老师进行培养,进而提高老师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班级管理工作的要求,在班级管理中更好地进行德育教育,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定,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所以,学校可以公开向社会进行招聘,在招聘中,明确老师的标准以及要求,然后学校进行选拔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提高老师的能力,增强整体的教学水平。此外,学校也要定期对老师进行培训,保证老师的能力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做出调整。当然,提高老师能力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学校根据老师的实际进行选择。
5.做到严爱有加,促进学生的进步。
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要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不能一味地对学生宽容,如果学生犯錯误,就要进行批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进行改正,小学生的年纪小,很容易犯错误,所以老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注意方法,切勿用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更多的是通过爱的感化,然后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6]。例如,有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总是犯错误等,在这时,老师就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并耐心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改正计划。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很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学生的成长和学习也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对此,就需要学校和老师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在班级管理中,多渗透一些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形成良好的正确的三观,增强道德意识。当然,在班级管理中的工作,还非常多,需要班主任以及老师综合分析学生存在的问题,然后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实现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推动教学工作的进展。本文论述结束,希望能够对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以及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邓仕玲.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新课程教学改革(小学),2016(58):101-102.
[2]袁鸿燕.谈德育工作在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渗透[J].教育科学出版社(引文版):2018(35):00215-00215.
[3]漆珍玉.浅谈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J].考试周刊,2018(80):213-213.
[4]陈丽娜.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德育渗透研究[J].华夏教师,2017(26):142-142.
[5]于朝霞.探讨情感教育渗透于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55):124-124.
[6]逄增霞.情感教育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有效运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1(18):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