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工作必须以科技知识为先导
——用科技理论指导科技实践实现最低成本的科技成果

2019-11-14 01:20林金堵
印制电路信息 2019年11期
关键词:科技知识理论指导红外线

林金堵

本刊名誉主编

工程技术人员的主体(核心)任务是以当今世界形成的、成熟的科学知识(理论)为指导,或以成熟的成套工具和知识系统为依据而进行各种各样(如发明、创造、改革、创新和转型等)的科技开发和实践活动,为人类社会快速提供生产资料与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等,其最终目标是提高和丰富人类生活质量。

工程技术人员为了在这些科技工程和产品中进行开发,创新活动并达到少走弯路、最短时间、高效率和低成本的目标,科技人员必须尽最大努力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已形成或成熟的科技知识,才能在工程技术工作中“多快好省”做出成绩和展现出优秀的才能!

1 知识来于实践又高于实践

知识来于实践又高于实践至少有四个含义:(1)通过实践获得感性认识,感觉到事物的各种性能;(2)通过归纳、分析、总结上升到理性认识,即知识或理论;(3)知识(理论)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4)知识(理论)能够指导新的实践,并使知识(理论)深化和发展、甚至形成新的知识(理论)。这种“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将会永远反复进行下去,这是人类不断认识事物和世界的路径。下面着重谈两点见解。

1.1 感性认识是来于实践的

从本质上来说,人们对于一切事物的认识是人们通过生产活动、生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的实践中获得感觉、经验而认识(知道)的,因此认识是来于实践的。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明确的指出,“人的认识,主要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毛主席又指出,“理性的东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来源于感性,否则理性的东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只是主观自生的靠不住的东西了”。这就是说只有实践才能带来感觉经验的认识,因此“认识开始于经验——这就是认识论的唯物论”。

1.2 理论是高于感性(实践)认识的

知识(理论)是高于感性(实践)认识的,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知识(理论)是感性认识的升级;(2)知识(理论)是可用以指导新实践的。

从感觉经验的认识怎样升级到理论呢?或者说如何把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呢?毛泽东主席在《实践论》中说[1],“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这种根据于实践而科学地改造的理性认识,才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应了事物的本质。这种“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这就是实践、形成感性认识、再提升为理性(理论)认识的过程。

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是来源于实践的整理、分析、提高、总结上升为理性认识,因此这些知识(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其实例比比皆是,如17世纪牛顿从苹果落地等的观察、大量实验、计算、分析、推理等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直到今天,所有天文学的成就都证明了这个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同时,运用万有引力定律的指导性而可预测新的天文学成就,如观察天狼星时,发现其运动轨迹是波浪形的,于是预测出天狼星存在着卫星,后来采用更高倍的天文望远镜真的看到了天狼星存在着伴星,正是这个伴星的振动才影响而导致天狼星形成波浪形运动轨迹。又如,爱因斯坦在大量科学实验和观察等分析计算而提出“广义相对论”并预测有“黑洞”的存在,霍金提出“黑洞是时空的扭曲者”等,近几十年来经科学家的努力和实验证明了存在着“黑洞”,并于近日公布了“黑洞照片”[2],天文学又取得了伟大成就!

2 科技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

科技理论是人类科技实践提升的精华(理性认识)所形成的理论,所以科技理论高于科技实践并可用于指导新的科技实践。同时,由于科技理论来于科技实践而具有指导性,因此,科技人员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科技理论显得极为重要。

2.1 科技理论是能用于指导科技实践的

前面已经评述了科技理论(知识)是来源于科技实践的并高于科技实践的,因此科技理论能够指导科技实践并推动科技发展和深化科技理论(知识)。

2.2 要善于继承前人的科技理知识

我们要继承、应用和发展前人的科技知识,最重要是学习、掌握和灵活运用这些科技知识。一个人要靠自己的科技实践来获得知识是非常少的,绝大部分的知识是从书本、报刊、会议和交流活动中而得到的。我搞了40多年的科技工作,但是所掌握的知识(理论),估计95%以上是学习而得到的,或者说是别人的,而通过自己的实践而掌握的知识,不足5%。同时,还必须强调,一个人学习别人的知识也是有限的,不知道和没有掌握的知识(理论)是非常多的,所以一个科技工作者要终身坚持:努力学习、勇于实践、善于总结,才能继承和发展科技知识(理论),才能谈得上成为称职的科技人员。

3 最低成本的科技活动是科技理论指导下的科技实践

采用科技理论指导科技实践是主动而自觉的行为,可以做到:方向明确、路线清晰、资源利用高率、不走或少走弯路、缩短时间,降低成本,从而到达“多、快、好、省”地获得科技成果。

3.1 用科技理论指导科技实践是自觉的和快速而成功的

科技人员能用科技理论指导科技实践是自觉而主动的行为,而没有科技理论指导的科技实践是盲目和被动的实践。例:在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给我国PCB工业带来美好机遇而蓬勃发展起来。当时世界生产的PCB,其表面涂覆已进入的“红外热熔”的时代,为了赶上这个技术的发展,我国PCB业界组团到国外参观学习和开展技术研发,由于仅了解采用红外线加热来熔融电镀的锡-铅合金的肤浅知识,因此做了长时间的大量实验,付出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代价,最后都以失败而告终。后来,通过学习、分析和总结才发现,主要是没有掌握不同物质吸收红外线波长是不一样的基础知识,这才是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通过学习红外线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其性能和特点,从而对PCB中的各种物质进行红外线吸收率的实验,发现:PCB中的有机物或高分子化学物等的最大吸收效率是在中红外线(波长为5 μm~25 μm、特别是9.6 μm和1.6 μm)范围,而锡-铅合金对红外线最大收效率是在近红外线(波长为0.7 μm~3 μm)范围。因此采用近红外线的发射灯管而制造出“红外热熔机”,这时电镀的锡-铅合金将强烈吸收红外线快速温升而熔化,而环氧树脂等材料吸收近红外线少而温升低,使PCB不易发生分层起泡而报废。“红外热熔机”设备很快获得成功应用和推广。

3.2 用科技理论指导科技实践可达“多快好省”的效果

用科技知识指导科技实践使方向、路线、方法和过程明确,做到不走或少走弯路、缩短时间,节省人力、物力,使创新产品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

例一:20世纪90年代某电子产品研究所,采用进口电子组装生产线和工艺、材料(焊膏等)进行PCB组装焊接时,发生大量虚焊,经过长时间反复试验都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后来经过仔细观察(板面存在不少锡珠等)、试验和分析,得出虚焊是由于焊膏中的溶剂在快速红外加热时温升太快而成“爆炸性挥发(液体变成气体,其体积增加了1000多倍)”而造成的。因此,在电子组装生产线前面加入低温烘干(温度和时间由焊膏中溶剂的类型、特性来决定)工序,便快速得到了解决。

例二:采用激光打孔的孔形是上大下小的倒锥形状,并形成表面粗糙的熔融态,给下工序加工难题和影响电信号(特别是高频信号传输时)性能。这种倒锥形状和孔表面粗糙的熔融态是由于激光打孔时“热损伤”而引起的,“热损伤”是由于“热传导”产生的,因此避免产生“热传导(在激光打孔时主要是传导热)”就可以消除目前激光打孔形成的“倒锥形”和“热损伤”问题。如何避免产生“热传导”呢?由于传导热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激光脉冲(光束)打击时间短于热传导时间,或者说在激光脉冲(光束)打击过程中刚要发生热传导时,激光脉冲(光束)打击便停止了,则不产生传导热了[3]。通过激光脉冲打孔试验,发现随着激光脉冲打孔时间的缩短,倒锥形和孔壁粗糙熔融态(热烧伤)可得到改善,当激光脉冲每次打孔时间小到皮秒(×10-12s)时,明显地消除了“倒锥形”和“热烧伤”问题,再小到飞秒(×10-15s)时,便可得到完美的孔形,并可直接进行孔金属化,极大地改善了孔形和信号传输性能,可把PCB产品提高到高质量等级上(如图1)。

从上述两个实例便可理解,学习、掌握和运用科技理论指导科技实践是自觉的、主动的,可避免盲目性,不走或少走弯路,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它是一种可实现最低成本的科技实践,也是实现“多快好省”发展的科研道路!

图1 不同激光脉冲时间打孔得到不同的效果(从左到右分别为连续脉冲激光、纳秒脉冲激光、皮秒脉冲激光和 飞秒脉冲激光的效果图)

猜你喜欢
科技知识理论指导红外线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高端交流平台需要强化国家科技知识资源建设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自建企业科技知识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探索
语言迁移理论指导下的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高中学生新科技知识了解情况调查报告
以机器人活动为引领 提升学校科技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