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19-11-14 02:40:10张红霞夏建国杨维柘陈阿林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克罗恩肠腔肠壁

张红霞,夏建国,杨维柘,张 波 ,陈阿林

(泰州市人民医院 影 像科,江苏 泰 州 2 25300)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脏器,生理解剖学特点是相互重叠、迂曲,小肠良好的吸收与消化功能对我们的身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早期、准确诊断和规范治疗对小肠疾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肠疾病发病隐匿,通常早期没有特征性临床症状及体征;传统的小肠成像检查方法如气钡双重造影,其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低,目前临床已很少开展;小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的检查,检查前准备步骤繁琐,患者依重性较差,不同的操作者主观性差异大[1]。胶囊内镜费用较贵,而且不能准确定位、不能活检和定性,还有可能因为存在的肠道病变使胶囊在检查过程中滞留在肠道等。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Enterography,MSCTE)不仅能显示肠腔内及肠黏膜细节,同时可显示小肠肠壁的增厚及增强后强化情况,肠腔狭窄程度及小肠外情况,如小肠周围淋巴结肿大等,检查过程中无痛苦,容易被患者认可,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查方法[2]。

常规平扫和增强检查对小肠疾病的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为在小肠收缩的情况下做检查,对肠腔内及肠壁是否增厚的情况显示效果不佳。本文探讨采用口服2.5%等渗甘露醇MSCT小肠造影增强检查技术在小肠疾病中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以及比较CT小肠造影仰卧位检查与俯卧位检查方法对小肠肠腔充盈的影响。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间行口服2.5%甘露醇MSCTE检查的64例患者,其中25例小肠MSCTE诊断为消化系统肿瘤或炎症;其中肿瘤性病变6例,克罗恩病11例,小肠炎性病变5例,溃疡性结肠炎3例;患者多以腹痛为主要症状就诊。男性15人,女性10人,患者年龄最小16岁,最大72岁,平均47.42岁。

1.2 肠道准备与扫描方法 患者检查前一天半流质饮食;当天上午检查前30~40分钟开始口服2.5%的等渗甘露醇水溶液2000 ml(用静脉滴注袋装250ml的甘露醇兑水稀释2000ml),分4次口服,每隔10 min一次,使胃肠道充分充盈;肠梗

阻的患者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区别对待,如轻度肠梗阻患者可减少甘露醇用量,而症状较重患者则不用喝甘露醇溶液,因为肠梗阻患者本身肠道就已经扩张充气。所有患者采用Siemens 16排CT或GE revolution能谱CT,常规平扫加动态增强时间分别为30s,60s,90s三期扫描。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80~100ml,注射流率为3~4ml/s。部分病例延迟期采用俯卧位扫描,观察小肠充盈情况(由于前期检查中观察到个别患者小肠部分节段充盈稍欠佳,故后期扫描部分充盈不佳患者延迟期做俯卧位检查,观察充盈情况)。

1.3 图像处理分析 静脉期、延迟期图像分别以1mm重建,重建时常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利用多平面重建与仰卧位图像比较小肠肠腔充盈情况;同时观察肠系膜血管有无充盈缺损及走形位置情况。由2名副主任医师共同阅片诊断,与临床出院诊断或病理结果对照比较。

2 结果

25例患者均成功完成CT平扫及三期强化扫描,肠道充盈度基本满意(部分患者结肠亦充盈良好),图像质量满足影像诊断要求。25例患者中消化系统肿瘤6例(小肠间质瘤3例,空肠脂肪瘤1例,胰腺肿瘤2例,其中1例累及十二指肠);克罗恩病11例,影像表现为肠壁分层强化,肠壁增厚不对称,以近肠系膜侧增厚为主,肠系膜血管呈“木梳征”;溃疡性结肠炎3例(结肠充盈良好患者),表现为肠壁黏膜面的息肉和小溃疡,浆膜面光滑。小肠炎性病变5例,其中1例伴多发小肠溃疡,表现为肠壁动脉期增强明显强化,可伴水肿改变,但无分层现象。5例肠炎周围均见轻度肿大淋巴结影。

对部分在常规仰卧位扫描小肠充盈欠佳患者变换体位,行延迟期俯卧位扫描,与仰卧位图像对比分析肠管充盈情况,俯卧位重建显示小肠肠管铺平拉直明显,对小肠显影效果更好。

表1 25例阳性患者的基本资料

3 讨论

在消化系统中由于小肠解剖走行结构较特殊,小肠疾病诊断成为影像学检查中的难点。MSCTE检查扫描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多平面重建等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可以同时观察患者肠壁及肠腔内外的情况;MSCTE作为一种相对简单、非侵袭性检查,目前已经逐步为更多的临床医生认可,作为小肠疾病检查的首选方法或跟其他检查方法互相补充;MSCTE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显著优势。

对比剂的选择对检查结果影响很大;阳性造影剂(钡剂、碘剂等)由于在增强后跟肠壁难以区分,而且由于小肠液分泌,可能会引起阳性对比剂稀释,密度下降,成为软组织密度而出现假肿瘤现象。目前比较公认的方法是采用2.5%等渗甘露醇溶液(阴性造影剂);甘露醇味微甜,饮用方便、价格便宜,非常适用于存在或怀疑有小肠病变的患者[3]。在小肠CT检查前,大量喝入约2000ml等渗透压液体;由于甘露醇在肠道内不容易吸收,同时还能吸收肠壁的水分使其进入肠腔,进一步充盈小肠肠腔,使得肠道能够很好地充盈,克服了此前患者检查中大量饮水但远端小肠充盈不理想的缺陷。

有文献研究报道[4],多层螺旋CTE对小肠疾病的显示特异性97.25%,敏感性90.39%,提示对排除小肠疾病的诊断以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郭海燕等[3]应用MSCT造影增强技术研究发现对小肠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较高,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100%,正确率为93.2%。王海燕等[5]对小肠肿瘤的研究认为,口服甘露醇CT小肠造影对小肠原发性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有助于小肠原发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徐莹等[6]研究发现小肠CT造影在肠结核和克罗恩病的诊断和鉴别上体现了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而在对克罗恩病的活动期和静止期的评价以及对疗效判断治疗的指导上,小肠CT造影也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7]。

目前MSCTE主要应用于:(1)小肠肿瘤性病变,可以判定小肠肿瘤的位置、数目;(2)克罗恩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精确地显示黏膜不对称性增厚,有无瘘管和窦道形成,判定病变是否处于活动期。(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小肠梗阻原因判别以及小肠结核等。

综上所述,MSCT小肠造影增强检查技术操作步骤相对简单、易操作,准备过程相对经济、方便、不复杂,可早期发现病变和更准确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同时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对临床上早期不能确诊的怀疑小肠疾病的患者(如早期肿瘤以及溃疡、克罗恩病等)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对部分患者常规仰卧位扫描左上腹肠管显影欠佳者行延迟期俯卧位扫描,由于腹壁相对柔软,加上重力作用,更能使肠管铺平拉直,对小肠显影效果更好。

猜你喜欢
克罗恩肠腔肠壁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影像学在克罗恩病并发肠腔狭窄诊断及随访中的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克罗恩病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 11:03:52
移植粪便治疗克罗恩病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肠腔隔绝技术在肠空气瘘的应用
小肠克罗恩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