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时代高职院校“微思政”创新研究

2019-11-14 18:46杨旭娇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26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高职

■杨旭娇 贾 迅 杨 泽/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一定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机会和挑战,“微思政”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一、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学生的参与度不足

课堂评价有个重要的指标就是学习者在课堂中的主体参与度学生主体参与程度高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一堂课的高质量教学效果。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课后调查、教学评价等形式来测量学生主体参与度。我们随机在江苏省内选择了3所高职院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其中在调查问题“在你喜欢的课程教学课堂上,你会主动和同学们、老师交流分享你的学习观点和问题吗?”中,有63.2%的学生表示有过主动的经历,而在相对立的问题中“在你不喜欢的课程教学课堂上,你会主动和同学们、老师交流分享你的学习观点和问题?”的调查中,仅有20.3%的学生表示有过主动的经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堂学生喜欢的课,必然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比较充分的且是落实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在调查问题中“对于思政课,你的喜爱程度如何?”,有55%的学生给出了喜爱程度一般的回答,只有25%的同学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思政课的学生参与度明显不足。

(二)教学内容枯燥

在全媒体时代,信息能够迅速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播,这就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环境不相符,课堂上老师教授的内容学生可能早已知道,而学生当前热议、关心的话题却没有得到及时反馈。另外,信息的多元化和交互性也大大降低了传统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吸引力,而丰富多样的网络信息满足了学生多元化的知识需求,学生的参与度也不断提升。另外,信息在网络世界的传播过程中,很容易充斥着一些低俗不雅的内容、非主流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也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力。因此,多元化、开放化的信息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传播更具有便捷性、即时性,而传统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的吸引力、影响力逐渐减弱,这也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教学形式呆板

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型媒体大大降低了传统载体的魅力。因此,新媒体不仅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通道,也成为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学生借助新媒体发送语音和表情包、文字评论、转发图片和视频、点赞等多种形式传递信息,这就使得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个别谈话、典型宣传及主题班会等形式的吸引力减弱。现在的大学生可以通过微信、QQ转发有意思的文章、图片、也可以在朋友圈进行点赞和评论,甚至可以在直播软件、抖音短视频、音乐软件、视频弹幕网站等网络平台进行实时交流,他们学习、工作、娱乐的地点也不再局限于空间概念,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也不再限制于学校的学习时间,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新媒体打破了传统思政教育教学的时间和地点,新媒体的灵活性明显高于传统载体,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因地适宜地接收新信息。

(四)评价方式单一

对于思政课评价的内容主要还是侧重考察书本上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的评价涉及的很少;评价的方式上还是用传统的成绩来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一般为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的综合性评价;评价的主体还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很少,大大影响到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评价教学过程的机会太少,一般以网络评教为主,学生评教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做选择题,很少通过谈话或者其他形式对教学过程进行综合性评定,这样单一的评价方式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思政课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采用“微思政”的优势

当前研究“微思政”的学者们认为“微思政”是一种隐性教育模式,指的是“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手段,渗透教育于日常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中,最终达到‘潜移默化’和‘润物于无声’的教育效果。教育者把教育目的隐蔽起来,做到含而不露,以受教者朋友或知心人的身份,对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及其根源进行深入了解,并指导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1]微思政是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自由组成一个个微团队,利用微载体创造自己的微课程,借助微平台来创建和丰富教育教学的微语境,从而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微思政”的优势主要有:

(一)便捷短小,时效性强

“微思政”的教育模式是在已有的网络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型网络交互式的教育模式,跟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比较而言,在表达、传播方式上具有明显优势。一方面“微思政”的表达方式通俗简洁,用当前大学生喜闻乐见且短小精炼的语言代替冗长晦涩的说教语言,既简明扼要地传达了正确的教育理念,而且效果明显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另一方面“微思政”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载体,能够通过网络快速将消息发送给每位学生,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传播的有效性,能够更方便快捷、有效地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时效性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二)内容丰富,吸引学生

考量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学生的注意力能否集中到教学内容上,而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这方面所达到的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其中教育教学内容的枯燥、上课形式的单一就是很明显的不足。而“微思政”能够有效地弥补这些不足,它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网络平台来承载和传播思政教育课程的内容,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佳效果。从当代的思政教育教学角度来说,“微思政”真正地做到了将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内容与时代相融合,不仅做到了内容包罗万象、生动灵活、常讲常新,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吸引学生的眼球,促进大学生能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知识,能够自主自愿地合作探究学习,给思政教育营造出一种灵动、积极、和谐的氛围。

(三)操作简单,参与性强

当今社会,大学生人人手持手机,到哪都带着手机,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思政教学课堂上用手机来进行教育教学,很方便,学生也会在课堂上觉得轻松活泼。在“互联网+ ”的时代,世界已经可以用一部手机将学生连接起来了,传统的课堂,已经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了。微载体的出现正好给学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参与感,让学生真正体验了一把学习的主人翁。自己选择教学内容,自己选择教学形式,自己选择合作伙伴,用最简单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三、“微思政”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隐患

(一)使用效率低

在全媒体时代,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了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从传统的书本上获取转向互联网获取。经过调查,高职院校大多已经开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QQ、抖音短视频等平台进行思政信息的传播,但实际情况是学校为了得到更多学生的关注度,强制学生要求学生关注,这让学生心理产生了很大的抵触情绪。学生即使关注了相关平台,但是实际参与度的积极性一般,根据调查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学生对于公众号上推送的文章关注度不高也并不了解,点击率和转发量也比较少

(二)内容吸引性不够

经过调查,高职院校的“微思政”通过微载体、微平台给学生带去的内容有部分还是新瓶装旧酒,思政的内容还是原来书本上的老旧知识,并没有结合时代特点、学生情况进行更新,学生看了一部分内容后,发现没有吸引点也就逐步放弃参与其中了。“微思政”内容的开发者应该是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探讨研究共同研发,这样既可以保证内容的正确性、引导性,也能够吸引学生同时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

(三)教育教学针对性不强

传统的思政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多媒体设备、传统的媒体开展进行,根据其可控性的特点,教师可以进行有目的传播积极、正面的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而网络却不会受到教育者的控制,其达到的教育效果,可能和教育者预期的大相径庭,从而造成部分学生思想产生混乱。因此当大学生遇到思想困惑的时候,教育者无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容易导致学生不懂得如何正确地处理问题。在过去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一言一行,来洞察他们想法,从而教师可以因地适宜地采取针对性的疏导来帮助学生。但如今的互联网社会当中,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来表达内心的所思所想所感,这就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让教师们在教育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网络虚拟的状态,多数人不会使用真实的身份,所以思政工作难以主动开展,针对性也就大大降低了。网络的这种难以靠近性的特征,使“微”阵地建设过程变得复杂困难化。[3]

(四)网络互动效果不明确

现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很多老师都会运用网络微视频、微电影穿插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在课上课后都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来进行学习,但是学习的效果、后续的互动、评价很多都不太具体,没有明确的标准来衡量教育教学效果。针对这些现象,思政老师开始尝试将现代元素融入到课堂教育教学中,紧跟当前时尚热门话题,甚至出现了将音乐、脱口秀、动画、游戏等娱乐形式来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在课堂上通过活泼多元化的方式从某种程度是吸引了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暂时将他们从网络世界拉回现实的课堂中,但是并不能从根本上让学生真正关心课堂的教育教学内容,容易存在本末倒置的情况。当然我们不可否认现代网络对思政课堂存在着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此以往容易造成学生学习主体性、教师的主导作用都会下降,过于多样化、网络化、娱乐化的教学形式会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混乱,影响大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力。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微思政”的设计和实施路径

(一)开启微思政,设计微学程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注册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账号,开启“微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将微媒体与传统媒体相结合,积极开展相关课程研发,把学生的兴趣与微学程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加入微学程的设计中,让学生学中做,做中学,学中思,思中长。从而实现微思政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内容,可以让学生加入教师团队,在线下组织一些有教育意义生动活泼的活动,让学生记录下来,拍成微电影、微视频,编辑成微短文,这样就形成了思政课堂上的微学程,可以在广大的学生团体中,使微思政获得很好的群众基础。

(二)组建微团队,丰富微语境

微团队是开展微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的教师、班主任、辅导员、行政人员都是思政教育队伍的一份子,所以微团队的建立,必须要从思想和技能上着手。针对学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加强教师们培训,明确职责,改变思维方式,养成用新媒体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意识。与此同时加强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可以邀请“网红教师”走进校园,贴近学生;组建微团队进行研发课程等等。当然微团队的成员也少不了学生党员、班团学生干部,他们是思政团队中最年轻且充满活力的群体,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力量。微思政之所以受到大学生的喜爱,是因为通过了活泼、接地气、有温度的表达。当然为了学生们能够在微语境中茁壮成长,也需要网络监察员对于微语境的内容进行定期监察,学校应该建立网络思政教育制度,组建网络志愿者服务队伍,防止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侵蚀大学生的思想,守护健康的思政微语境。

(三)融合微载体,构建微平台

在“互联网+”的时代,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走天下了,手机、电脑、平板已经悄无声息地扎进了课堂。想要在课堂上留住学生,那就要从带走学生的这些载体入手,教师们深入研究如何在课上课下充分利用各种载体打造个人自媒体,开设微课堂,提供及时咨询解决学生问题,与学生实时互动,开展各项活动。教师通过微平台传播自己的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和教育理念,不仅能够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还能够提升教育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打造高质量的微平台,实时发出学校的声音,及时听取学生的声音,传播正能量,弘扬时代精神。同时也可以在微平台中开辟出思政专栏,进行专题的讲解,建立名著书籍相关政策的网络学习库,帮助大学生不断学习,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全方位的为大学生成才服务。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思政课“需求侧”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卑女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