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创新发展与传播对策

2019-11-14 20:48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长江丛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校报版面师生

■王 微/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在校园的普及,这让校报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校报作为曾经校园的主流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地位正在弱化。应对新媒体时代,校报必须在采编内容、传播周期、传播形式等方面进行变革,以与时俱进地参与校园的发展。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发展困境

(一)采编周期长,新闻时效性差,内容缺乏吸引力

据我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我国校报总数量超过1300余份,这占全国报刊总数量的1/4。据2017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做出的调查:调研覆盖全国各省市、直辖市的500所高校的校报周期,仅有12.73%的高校校报是周报形式,旬报占比为23.63%,半月报占比为52.46%,月报占比为11.18%。从以上数据看出,当前我国绝大多数校报的出版周期为半月报,即便是出版实效最快的周报,从采稿、编辑、审阅到发行也需要一周的时间,新闻与读者见面时已经成为旧闻。在新媒体时代,媒体讲究的是时效性,特别是目前学生的手机上安装了微博、朋友圈、抖音等形式的APP,学生要求新闻内容的即实现,校报出版周期的缺陷性导致了校报的传播效应差。

(二)版面、内容模式化,读者阅读体验差

校报的读者基本以年轻化的学生群体为主,他们素质高、品位高、对阅读内容的体验要求高,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大众更喜欢阅读手机APP推送的内容,这些内容一般图文、视频、语音的形式出现,对群众的吸引力强。校报的版面形式一般为四版对开大报,第一版是要闻版,多刊载本校或者教育行业的重要新闻,第二版为教研班,主要刊载教学、科研方面的学术动态,第三版为校园生活版,多刊载学生生活、学生课余活动动态;第四版为文艺版,集中刊发师生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受限于校报的版面和内容要求,校报所涵盖的信息量少,内容僵化,对师生的吸引力差,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众多自媒体的发展,这更加剧了校报的竞争压力。

(三)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有限,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媒体发展需求

新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手段和渠道日益多元化,高校校报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来源于传统的纸媒和电视媒体,还来源于校园广播和数以万计的自媒体和各类组织机构的APP,知名的自媒体人罗振宇说: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人就是一个媒体。随着自媒体的发展,报纸失去了原有的竞争力,腾讯做出的调查:在2018年,平均每3位大学生中就有1位大学生的手机中安装了抖音APP,这说明自媒体的竞争力之大,自媒体在传播的时效性和传播渠道上比校报更有竞争力,这得益于数字化媒体技术的发展。而校报受限于出版周期、版面、内容等,传播渠道单一,传播内容单调,这让校报与海量的新媒体内容相比处于劣势,校报要发展,必须考虑结合新媒体,拓宽传播渠道,变革校报内容,让内容更加“接地气”,才能适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需求。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校报的创新发展对传播对策

(一)缩短采编周期,坚持“内容为王”

在新媒体时代,读者对于媒体内容的及时性有着较高诉求,校报必须改变传统的周报、旬报、月报的出版形式,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缩短采编周期,让内容符合新媒体时代的读者对内容要求的实时效特征。很多校报采编周期周期长主要是因为缺乏编辑,针对缩短采编周期需要采编人才的情况,校报可以加强与学校各年级新闻专业、文学专业师生的合作,让这部分师生参与到校报的采编中,这利于为校报提供人力资源,又为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实习平台。如山东大学校报就与该校汉语言文学专业达成合作,校报提供学习平台,让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进行内容的编辑和审核,大大提升了校报的出版效率,从周报提升至一周两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已经在媒体业广泛应用,如“今日头条”的写稿机器人张小明能捕捉即时热点新闻,而且会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自动编辑新闻。校报可以引入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如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就为该校校报开发了自动依据当日热点新闻进行撰稿的机器人,自动发布到该校的校园网,这减少了人力成本,提升了校报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在内容方面校报要采用“内容为王”的发展策略,“媒体需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缺乏过硬的内容,校报无法吸引受众”,简言之,内容质量是校报的核心竞争力,校报要要将提升内容质量作为中心,在内容上多倾向于教育领域的热点关系和师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减少政务类这类学生不感兴趣内容,如武汉大学校报负责人在谈及提升校报质量的思路时,认为校报应该重点关注师生关注话题和社会热点新闻,发挥出校报集合信息的特长,从新闻的背景介绍、新闻述评、专家解读等多方面来深度报道,让师生通过校报能了解校园和社会时事,校报“贴近师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让校报的内容对受众更有吸引力。

(二)变更版式和内容模式,提升读者阅读体验

在新媒体时代,校报要坚持走精品报、差异化发展策略。在版式上变革传统的四版大报版式,第一版可以是时政要闻版和学术版,要重视深度解读时政新闻,可以借助本校师资力量,让本校相关教授发布对于时政热点的解读,用新闻的深度、力度、温度弥补校报时效性差的缺陷。在学术版面要多报道学生感兴趣的学术内容,对于一些内容高深、非专业学生难以理解的学术内容要尽量减少。第二、三版可以是学生学习、生活、课余活动版面,多报道本校学生的学习和活动趣事,用于吸引学生群体对于校报的关注;第四版可以是师生文艺版,依然刊载师生的文艺作品。同时校报第三版、第四版要突破仅限于本校的这个地理空间限制,可以是其他地区学生生活和学习趣事,增加学生对其他学校师生生活的认知和了解。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增加校报版面,扩充内容含量。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校报,北师大的校报为八版,其中第七版、第八版为全国高校学生投稿版面,主要刊载学生中优秀的短小说,这在北京高校具有很高的影响力,每期能收到众多学生投稿的优秀小说作品,很多精品短小说被北师大购买版权改变成电影剧本等形式。在媒体时代,读者更倾向于阅读内容简洁、图片精美的文字,因此校报在排版上要注重文字和图形的编排,形成较好的阅读美化效果,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整合新闻资源,推进报网融合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报网融合是未来报纸发展的必然之路。新媒体时代,校报要发展,必然要走报网融合之路。报网融合,简言之就是让校报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登录网络平台,现在很多报刊类杂志都创建了自身的APP,但是校报具有文字内容原创度高、学术价值高、精品内容多的优势,这是多数网络媒体不具有的优势。当前很多校报因为缺乏运营资金,这类校报可以从在自媒体平台创建公众号着手,如校报可以依托“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百家号”等自媒体平台创建校报自媒体,这样校报利用平台渠道面对的受众群体会大幅度增加;有资金条件的高校可以创建校报APP,让校报以新媒体客户端的形式出现,如福建师范大学开发了“校报”APP,在校园及校园周边推广,目前该APP的安装量已达到15万人次,取得了非常好成绩。另外,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走报网融合之路,能克服传统纸媒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只依靠文字和图片进行表达的单一性,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将视频、声音、图片等多种形式融为一体,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这有助于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三、结语

新时代时代,多元化媒体的存在让校报的发展面临激烈竞争。与此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为校报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校报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读者需求和时代特征,从版式、内容、时效性等方面变革传统的校报模式,走适合新媒体发展的报网融合之路,这样才能实现校报的可持续传播和发展。

猜你喜欢
校报版面师生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借助校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
以书画教育引领师生成长
思政课,师生如何“动起来——因为扣准“问题链”
20年的校报情缘
A Survey of Research on Fine—grained Sentiment Analysis in Chinese
高校校报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对策研究
版面撷英
麻辣师生
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