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
摘要: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的新矛盾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与网络道德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道德供给之间的矛盾。分析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的新矛盾的主要表现和理论特质,希望能把握好新时代的新矛盾,推动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发展。
关键词: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新矛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76—02
时代在发展,新的矛盾也在变化。放眼当下道德建设大局,新时代将道德建设推向新的环境,道德教育由此进入互联网快速发展时代。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的新矛盾表现在:需求的多样性与网络道德教育供给内容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需求的自主选择性和网络道德教育的主导性之间的矛盾;需求的发展性与供给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把握好新时代的新矛盾,以新时代的新要求推动网络道德教育的新发展。
一、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矛盾的变化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的冲击,世界多极化的变革,让道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道德教育应用网络化在实际工作上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一)网络道德教育矛盾的变化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相适应
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包含的内容和层次更加深入。人们需要不单单是物质内容的极大丰富,还有像民主、法治、公平、环境等更多内容的“软性需求”。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网络道德教育一直关注网络空间中人们的精神生活。从网络开始普及到新时代网络生活智能化,网络道德教育一直贴近人民的精神生活,一直随着网民关注的焦点而发展转变,努力让人们享受好的道德教育资源。网络道德教育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树立网络道德榜样,在大的舆论氛围下纠正网络不良现象,引导人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二)网络道德教育矛盾的变化是与网络信息技术进步相适应
传统道德教育的主战场是学校,主体是广大青少年。但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让道德教育改变了这种方式,使得道德教育与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拓阔了道德教育的路径,丰富了其方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亦是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以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为特征的网络技术使得人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网络成为人获取道德教育资源的主要场所。同时人工智能化让道德教育网络化,更有学者提出人工智能的道德判断及其伦理建议的观点。这都是网络道德教育矛盾的变化与网络信息技术相适应的结果。
二、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矛盾的理论特质
新时代新要求,面对网络信息技术与道德教育的结合,认清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的矛盾,是更好地发展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矛盾的基本内涵
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的基本矛盾简单来说就是需求和供给之间的矛盾,换句话说,就是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精神需要与网络道德教育不平衡不充分的道德供给之间的矛盾。其实质是建立在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础之上,人们在网络领域对精神产品需要的更高要求。主要体现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要求是全方位、立体化,既要有物质层面的要求,也要有精神层面的要求。从1978年到2019年,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产能力,人民的物质文明需要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为美好生活奠定了足够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精神文明的建设与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相比,显得捉襟见肘,人们的精神生活不容乐观,“扶不扶”“诚信”等简单的道德问题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底线。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这就能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二)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矛盾的基本内容
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网络道德教育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需求的多样性与网络道德教育供给内容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二是人们需求的自主选择性和网络道德教育的主导性之间的矛盾;三是需求的发展性与供给滞后性之间的矛盾。
1.需求的多样性与供给内容的稀缺性
进入新时代,在网络道德教育领域,简单的内容供给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在精神层面的需要。当前网络信息化、海量化很容易让人们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这极大地刺激人民的精神需要,也提高了人们的精神需要标准。这种刺激和提高不是单纯的供给量的增加,更重要的是供给质的提高。这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新的挑战。面对精神需要的多样性,当前网络道德教育的资源供给内容比较稀缺,讲故事的本领不强,与人民心理需要存在很大差距。
习近平总书记所曾经说过:“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所以我们也要讲好网络道德教育的故事,创作出让人民满意的道德教育资源。
2.需求的自主性和供给的主导性
网络道德教育建设,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由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等一系列的内容组成,因此,网络道德教育有其特定的表达主题,宣传的目的,突出特点是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供给具有主导型。但网络选择的高度的自由化、内容的海量化使得人民精神需要高度自由化,最明显的表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精神文化资源,以此来满足自己的精神产品需要。鲜明的主导性与鲜明的自由化选择往往会产生一些碰撞,导致人民面对网络道德教育时出现排斥心理,很难达到网络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面对新时代人们精神需要的发展,在充分理解尊重人们精神需求自主性的基础上,要处理好网络道德教育的信息供给,不断强化隐性教育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3.需求的发展性与供給滞后性
人具有发展性,人的精神需要也呈现递增的特点。人们精神需要的发展性是指随着人们审美能力的提高,对文化精神需要的要求和期待也会越高。表现在网络道德教育层面就是对各种道德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希望能受到更好的道德教育的熏陶。但是,从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网络道德教育缺乏创新能力,还是老样子、老方法、老思路,没有让人们感到耳目一新,不爱听、不爱看问题比较突出,时效性、针对性不强。人们精神需求不断发展,道德建设的内容供给却相对滞后,以往简单的信息加工很难满足广大网民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要,网络道德教育需求的发展性与供给滞后性的矛盾让网络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
三、结语
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是现阶段党和国家开展道德教育的新阵地,是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出现的。要仔细研究新时代网络道德教育矛盾的具体内容,紧紧抓住,坚持问题导向意识,咬定青山不放松,要正确地处理和发展网络道德在新时代的运行轨迹。做实做细网络道德教育工作,这是时代的考验,也是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5):95—97.
[2]李晓晨.青少年网络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30(8):239—240.
[3]赵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引领作用[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8,30(6):44—50.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39.
[5]王银春.人工智能的道德判断及其伦理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9—36.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