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燕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医院心血管内科 226300
国内心血管疾病中,慢性心力衰竭(CHF)较为常见,好发于老年患者,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1]。大多数心脏病患者随着病情进展,会引起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不能维持身体代谢,动脉系统不能有效供血,静脉系统发生淤血,进而呈现出一系列临床综合病症[2]。CHF以左心衰为主,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起病急,发病率高,病情不断加重,病死率高。CHF诱发因素较多,必须给予及时治疗,否则极易造成患者死亡。临床实践显示[3],CHF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可以对心肌肥厚与重构给予有效预防甚至逆转,阻断病情发展,如果配合抗醛固酮类药物(如螺内酯)可以很好地弥补单独使用ACEI导致的“醛固酮逃逸现象”。为此,本组特选取收治的68例CHF患者并进行分组对比,探讨贝那普利和螺内酯的联合治疗效果,现将治疗过程详细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组为前瞻性临床对照试验,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68例CHF患者,所有患者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检查确诊,符合2007年 《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4]中有关于CHF的诊断标准。根据数字表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6例;年龄55~80岁,平均年龄(65.29±3.17) 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10例,Ⅳ级9例;原发疾病均为冠心病。对照组中,男17例,女17例;年龄56~78岁,平均年龄(64.97±2.82) 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6例,Ⅲ级9例,Ⅳ级9例;原发疾病均为冠心病。两组患者年龄、心功能分级、原发疾病等基本资料均衡性均较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组研究目的、用药方法在研究开展前均被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知情同意书均已签署,所有患者均能充分配合相关检查。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均不公开,充分保证其隐私性。纳入标准:符合CHF的临床诊断标准[4];入组前的1个月内未使用ACEI类药物及抗醛固酮类药物;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的分级标准,所有患者心功能在Ⅱ~Ⅳ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在45%及以上;符合相关药品使用适应证;无其他严重基础疾病。排除标准:肝肾功能不全;心动过缓严重;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恶液质;酸中毒;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在入组前的1个月内有手术史、外伤或心肺复苏;存在干扰研究结果的相关疾病;不能配合研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并实施常规吸氧,基础疾病给予对应药物祛除病因,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应给予抗心衰和利尿治疗,相关药物包括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等,在治疗过程中要保证患者卧床休息,饮食清淡、低盐、低脂肪,保证患者在最近半个月内未给予排钾、保钾利尿药物。除此之外,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贝那普利(信达怡,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71,规格:5mg×28片)口服,初始剂量2.5mg,第一次服用时需要对血压进行监测,并根据患者不同血压情况对剂量进行逐步调整,剂量维持在5.0~10.0mg/次,最大剂量不能超过40mg,如果患者有血钾偏低情况需要适量补充钾,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片(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077,规格:20mg×100s)口服,1次/d,1片/次,在用药期间不能给予其他对血钾有影响的药物。两组连续治疗半年,在治疗过程中要对患者电解质及血钾情况给予密切监测,如果患者有不良反应发生要及时进行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博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短轴缩短率(FS)。(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心功能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LVEDd、LVESd和治疗前比明显较低,LVEF、SV、CO、FS和治疗前比明显较高,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对比 两组治疗前的血压和心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治疗前比明显较低,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和心率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bP<0.05。1mmHg=0.133kPa。
CHF在心血管内科中较为常见,全球发病患者中,发展中国家略高于发达国家。国内相关资料显示[5],CHF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数为中老年人群,患者以往如有心脏病史则更容易发生CHF。CHF发病原因众多,包括心肌炎、心肌梗死等原发基础疾病,还包括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CHF发生后患者心肌间质受损,破坏了心肌舒缩平衡,进而出现呼吸困难、胸闷等一系列临床症状[6]。国内由于人口逐渐老龄化,CHF病理机制极其复杂,心脏功能是如何在心肌损伤后进入失代偿状态的,到目前为止仍未明确。CHF死亡率高,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治疗,对预后效果影响严重,会导致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相关调查显示[7],治疗CHF应先修复患者心脏,缓解心衰症状,降低CHF发生率。
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配合运动疗法治疗CHF,因此如何选择治疗药物是关键环节。CHF患者心肌发生超负荷,心肌发生重塑,因此,在治疗上要先清除氧自由基,防止心肌重塑,CHF治疗药物众多,临床上多数采用联合治疗方案[8]。医学研究显示[9],CHF疾病发展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重要作用。贝那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适用于全部类型的CHF,对伴有肾功能不全的CHF尤为适合;服用贝那普利后,贝那普利便被水解成活性形式,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血药浓度23d达到稳定,具有双通道排泄功能,其药代动力学不受外界因素影响[10]。贝那普利减少醛固酮生成,扩张血管,促进心室重构,缓解水钠潴留,同时起到保钾作用。螺内酯属于特异性醛固酮拮抗剂,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发挥作用,能激活交感神经,对醛固酮的功能进行干扰,促进钠离子、水增加排泄,钾离子和镁离子减少排泄,对钾、镁具有保护作用,利尿效果良好,可减轻心脏前负荷,抑制心肌细胞内钙超负荷,防止心肌肥厚和心肌纤维化[11-12]。螺内酯药物起效较慢,平均半衰期19h,3d左右血药浓度达到稳定,发挥药效作用较长,用药2周后保钾效果达到高峰,药物主要从肾脏和胆道排泄出去[13]。虽然贝那普利和螺内酯均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具有抑制作用,但贝那普利单独长期使用会发生醛固酮逃逸现象,为此,将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使用,可以弥补长期单用贝那普利发生的醛固酮逃逸现象,对神经内分泌系统进行有效干预,改善CHF临床症状,提高心脏及血管顺应性,降低病死率[14-15]。LVEDd、LVESd、LVEF、SV、CO、FS是评估CHF患者心功能的重要指标,重点反映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血压和心率可以反映心脏和血管顺应性,预示临床疗效。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LVEDd、LVESd LVEF、SV、CO、FS、心率、血压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贝那普利和螺内酯联合治疗比贝那普利单独治疗能发挥更好的临床疗效。
总之,采用贝那普利联合螺内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明显改善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改善不良症状,临床效果较好,建议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