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贞杰,杨芳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100)
肱骨外上髁炎,是肱骨外上髁处伸肌腱附着点附近的一种慢性损伤性炎症,常见于前臂的旋转、肘关节的牵拉等动作频繁的职业。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涉及中药、针灸、康复理疗、西药、手术等多个领域,治疗的效果也各不相同,部分治疗手段短期效果较好,但大多数治疗的远期复发率高,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因此寻找一种远期疗效较好的方法,对于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采用不同浓度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观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2016 年8 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64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A 组33 例和B 组31 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基线相当,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肘关节外侧疼痛,疼痛呈持续进行性加重,可向前臂外侧放射。检查见肘关节外侧压痛,握掌、伸腕及旋转动作可引起肱骨外上髁处疼痛加重,前臂抗阻力旋后试验(Mills 试验)阳性。X 线检查一般无异常变化,有时可见钙化阴影、肱骨外上髁粗糙、骨膜反应等。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病程1 个月以上;③年龄18~60 岁,性别不限;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①患者年龄<18 岁或>60 岁;②近期接受过肱骨外上髁处手术治疗的患者;③心、肝、肾功能不良者;④凝血功能障碍者;⑤严重心理障碍者;⑥月经期、哺乳期患者;⑦已明确为过敏体质者。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疼痛剧烈时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洛芬待因缓释片)和康复训练[2]。康复训练包括①握拳,可用橡皮球等物品,训练时间5 min,每日 3 次;②伸肌牵拉,伸肘屈腕牵拉,在最大程度维持 5 s,重复 10 次为 1 组,每日 3 组,每日 3 次;③旋前练习,手握 0.5~1.0 kg 重物,逆时针旋转前臂,每次3 min,每日3 次;④旋后练习,手握0.5~1.0 kg 重物,顺时针旋转前臂,每次3 min,每日3 次。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浓度为20 mg/L 的臭氧水穴位注射。采用臭氧治疗仪(济南三氧科技有限公司、SYZ80 型)制备臭氧水。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选取注射部位曲池、手三里、阿是穴,局部严格消毒后,用10 mL 注射器抽取10 mL 臭氧水,用7 号针头,刺入穴位回抽无血即可注射,每穴1~2 mL,每周治疗2 次,共治疗4 周。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浓度为10 mg/L 的臭氧水穴位注射。具体操作及疗程同A 组。
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3],该评分包括4 方面,疼痛45 分,关节活动度20 分,关节稳定性10 分,日常生活功能25 分,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说明肘关节功能越好。
根据外上髁的疼痛缓解程度,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握力情况分为优、良、可、差4 个等级。
优:外上髁疼痛完全解除,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没有感到握力下降,腕关节背伸时不诱发疼痛。
良:外上髁疼痛偶尔发生,用力活动以后出现疼痛,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没有或感到握力上有轻微下降,腕关节背伸时不诱发疼痛。
可:用力活动后外上髁感到不舒服,但是与治疗以前相比要好的多,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或中等满意,感到握力轻度或中度下降,腕关节背伸时诱发轻度或中度疼痛。
差:外上髁疼痛没有减轻,患者对治疗结果不满意,感觉握力明显下降。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A 组总有效率为84.9%,B 组总有效率为6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4.2 两组治疗前后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后 Mayo 肘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及总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患者Mayo 肘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及总分高于B 组(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B 组比较2)P<0.05
组别 例数 时间 疼痛 关节活动度 关节稳定性 日常生活功能 总分A 组 33 治疗前 17.27±10.01 15.61±5.12 7.88±2.51 16.06±6.09 56.81±20.26治疗后 33.18±10.441)2) 16.82±3.71 8.33±2.39 17.42±5.88 75.76±18.711)2)B 组 31 治疗前 13.55±8.96 15.97±4.90 8.23±2.43 15.81±5.79 53.55±18.08治疗后 25.16±11.221) 16.13±4.95 8.23±2.43 16.13±6.02 65.65±19.221)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4 例,其中A 组33 例,B 组31例,所有患者均依从性良好,未发生病例脱落事件。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为“网球肘”,属中医学“筋伤”“肘劳”等范畴。由外感风寒湿邪、肘部劳损等原因致使局部气血凝滞,脉络痹阻,不通则痛[5-8]。其基本治疗原则为疏通经络、活血止痛。本研究选用穴位注射作为治疗手段。穴位注射是在辨证论治的指导下,将药物注射到特定腧穴,综合针刺、穴位、经络、药物等的协同作用治疗疾病的方法[9-12]。侯湘[13]认为穴位注射存在三重穴位治疗效应,即时效应、慢效应、后作用,三种效应在不同的时间段发生,相辅相成共同发挥止痛作用。穴位注射的治疗原理[14]包括三方面,其一增加穴效及药效,减小毒副作用,选择适当的穴位注射,可放大药效,因此可减少药量取得相应的治疗效果,从而达到减毒减副的作用;其二穴位特效性与药物药效性的整合,选取与药效相同的穴位进行穴位注射治疗可产生协同作用;其三不同穴位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穴位的配伍使用可产生协同或拮抗作用。姚劲松等[15]研究发现,经络的结构体系才是穴位注射药物信息传递的主要途径。穴位上注射药物,除产生一般的神经刺激信号,还可以被组织液带动,循细胞间隙和胶原纤维多孔结构,流向远处,而不进入血液循环。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它的氧化能力仅次于氟,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抗炎作用,通过拮抗炎症反应中的免疫因子释放以扩张血管,改善静脉回流,减轻组织水肿,从而达到抗炎镇痛目的;镇痛作用,臭氧能刺激抗氧化酶的过度表达,通过清除氧自由基镇痛,同时能刺激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脑啡肽等物质,达到镇痛目的[16-17]。臭氧的作用与其浓度成正比,但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18-20]。一般认为医用臭氧浓度为 30~70 mg/L时可导致组织结构破坏,临床治疗应用的臭氧浓度应为20 mg/L 左右[21]。臭氧水极其不稳定,受水质、温度、pH 值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尽可能随制随用[22];臭氧水制备过程中,应随时检测臭氧水浓度,避免因浓度变化造成的误差;臭氧水的制备必须在专门场所,并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呼吸道损伤[23]。
本研究选用浓度20 mg/L 的臭氧水与10 mg/L 的臭氧水穴位注射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治疗4 周后,采用Verhaar 网球肘疗效评分和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治疗后Mayo 肘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及总分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 组患者 Mayo 肘关节功能疼痛评分及总分高于 B 组(P<0.05),两组治疗后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臭氧水在改善患者疼痛方面却有疗效,且浓度20 mg/L的臭氧水效果更加明显。
总之,臭氧水确有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疗效,此外,臭氧在发挥氧化作用后的产物是氧气,可以对局部组织产生供氧作用,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是一种环保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由于时间及经费原因,本研究仅观察了近期疗效,今后将增加远期疗效观察及空白对照组,以期获得更加可靠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