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循环规律的图形变化类型、旋转规律的图形变化类型、相似比例规律的图形变化类型、跨学科规律的图形变化类型四方面,通过例题详解,得出解决这类问题的直接方法是根据各自特点,分析总结由图形的变化所带来的数据变化的规律,总结出通项公式,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图形变化; 规律问题;求解策略
作者简介:刘恩举(1969-),男,甘肃酒泉人,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数学教学.
1 按循环规律的图形变化类型
例1 如图1,Rt△OA1C1,Rt△OA2C2,Rt△OA3C3,Rt△OA4C4……斜边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的坐标轴上∠A1OC1=∠A2OC2=∠A3OC3=∠A4OC4=…=30°,OA1=OC2,OA2=OC3,OA3=OC4…,依此规律变化,若已知A1(3,0),则点A2014的纵坐标为( ).
A. (2 3)2014B.-3×2 332013
C.0D.3×2 332013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在Rt△OA2C2中,OC2= OA1=3,∠A2OC2=30°,所以OA2=23OC2=3×2 33.
同理Rt△OA3C3,OC3= OA2=3×2 33.
所以OA3=23OC3=3×(2 33)2.
同理Rt△OA4C4,OC4= OA3=3×(2 33)2.
所以OA4=23OC4=3×(2 33)3.
所以OA2014=23OC2014=3×(2 33)2013.
根据2014=4×503+2,可判定A2014在y轴的正半轴上,A2014的纵坐标为3×(2 33)2013,选D.
评注 本题图形的变化是循环变化的,抓住含30度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总结出An的纵坐标的变化规律,就能得到方法,解决问题.
2 按旋转规律的图形变化类型
例2 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关于点B1作边长为2的等边△OA1B1的中心对称图形△B2A2B1,再关于点B2作△B2A2B1的中心對称图形△B2A3B3,如此反复作下去,n是正整数,A2n+1是△B2nA2n+1B2n+1的顶点,由此可知A2n+1的坐标( ).
A.(2n-1,3)B.(4n-1,3)
C.(4n+1,3)D.(2n+1,3)
解析 根据题意,由等边△OA1B1的边长为2,可知A1(1, 3),B1(2, 0).
△B2A2B1是△OA1B1关于点B1的中心对称图形,点A2是点A1关于点B1的中心对称点,所以2×2-1=3,2×0-3=-3,因此点A2(3, -3).
同理,△B2A3B3是△B2A2B1关于点B2的中心对称图形,点A3是点A2关于点B2的中心对称点,所以2×4-3=5,2×0-(-3)=3,因此点A3(5, 3).
同理,△B3A4B4是△B2A3B3关于点B3的中心对称图形,点A4是点A3关于点B2的中心对称点,所以2×6-5=7,2×0-3=-3,因此点A4(7, -3).
由以上推理总结:1=2×1-1,3=2×2-1,5=2×3-1,7=2×3-1,….
可得An的横坐标是2n-1,A2n+1的横坐标就可知是2(2n+1)-1=4n+1.
从以上分析,n为奇数时,An的纵坐标是3;n为偶数时,An的纵坐标是-3.
由于2n+1是奇数,由此可知顶点A2n+1的纵坐标是3.因此△B2nA2n+1B2n+1(n是正整数)的顶点A2n+1(4n+1,3),答案为C.
评注 本题中图形的变化是不断作等边三角形右侧顶点的对称图形,实际是关于右侧顶点旋转所得,因此抓住旋转之后坐标的联系,写出另外两个顶点的坐标,观察规律,总结出通项表达式,就会使问题突破.
3 按相似比例规律的图形变化类型
例3 如图3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直线y=2x,过x轴上的点A1,A2,A3,…,An,A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n,Bn+1,已知OA1=A1A2=A2A3=…=AnAn+1=1,连接A1B2,B1A2,B2A3,…,AnBn+1,BnAn+1,相互之间依次相交于点P1,P2,P3,…,Pn,形成的△A1B1P1,△A2B2P2,…,△AnBnPn…,它们的面积依次记为S1,S2,S3,…,Sn,则Sn为( ).
A. n3n-1 B.n+12n+1
C.n22n-1 D.n22n+1
解析 根据题意,过x轴上的点A1,A2,A3,…,An,An+1作x轴的垂线交直线y=2x于点B1,B2,B3,…,Bn,Bn+1,知OA1=A1A2=A2A3=…=AnAn+1=1.
由此可知点B1的横坐标为1,点B1是直线y=2x上的点,将x=1代入y=2x可得点B1的纵坐标为2,即B1(1,2).
同理可知点B2的横坐标为2,点B2的纵坐标为4,即B2(2,4).
类推可知,B3(3,6),…,Bn(n,2n).
因为A1B1//A2B2,所以ΔA1B1P1∽ΔA2B2P1.
所以A1B1A2B2=12.
所以△A1B1P1与△A2B2P1对应高的比为1∶2.
因为两高之和为A1A2=1,所以△A1B1P1在A1B1边上的高为13,所以△A1B1P1的面积S1=12×2×13=13=122×1+1.
同理,因为A2B2A3B3=46=23,所以△A2B2P2与△A3B3P2对应高的比为2∶3.
因为两高之和为A2A3=1,所以△A2B2P2在A2B2边上的高为25,△A2B2P2的面积S2=12×4×25=45=222×2+1.
依次类推,S3=97=322×3+1,…,Sn=n22n+1,选D.
评注 图形按相似变化发展,要灵活运用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将横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可得直线上点的纵坐标,得出所求三角形的面积,根据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总结出面积的通项表达式,即可求解.
4 按跨学科规律的图形变化类型
例4 如图4所示,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有一矩形,动点P从(0,3)开始沿直线所示方向出发,运动过程中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遵循类似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规律,即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问点P与矩形的边第2013次相碰时,点P的坐标为( ).
A.(5,0)B.(6,4)C.(1,4)D.(8,3)
解析 运动过程中每当碰到矩形的边时反弹,反弹时遵循类似于光的反射定律的规律,即反弹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而且相碰前与碰后运动轨迹分居在法线的两侧,根据这一规律作出图形.从图5可知,运动过程具有周期性,每6次反弹为一个循环周期,即经过6次反弹动点回到出点(0,3). 2013÷6=335…3,即动点P从开始经过2013次相碰时,经过了335次循环周期,从出发点又到第3次反弹的位置,由图5可知,此时点P的坐标为(8,3), 选D.
评注 本题中动点运动时沿直线运动,相碰时遵循反射定律,根据反射定律作图,分析总结运动中出现的周期性,按周期性特点,找到一个周期变化情况,分析整个过程中有多少个周期再余多少次,就可分析得知.跨学科的图形变化问题,关键是按其它学科的规律画图或总结规律,分析综合数学知识与方法,就会使问题得以解决.
参考文献:
[1]葛培福.动态问题中扇形面积求解策略分析[J].数理化学习(初中版),2017(05):20-21.
[2] 徐中华.“阴影面积问题”求解策略 [J].中学数学,2008(18):34-36.
(收稿日期: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