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华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脑外科,江苏江阴 214400
近年来随着意外事故的频发使得颅脑外伤发病率明显上升。临床对颅脑外伤的治疗主要以手术疗法为主。在为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患者往往需要进行控制性降压处理,等溶血液稀释属于新型血液保护方法,该治疗方法的应用可有效减少循环负荷,且扩容效率高,应用价值显著[1-2],但对于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的疗效仍然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分析。此次研究将在2014年1月—2019年1月间入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择150例参与此次调查,以此分析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在入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患者中选择150例参与此次研究分析,依据患者的入院顺序实施分组,各75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脑损伤;②均符合手术治疗指征;③均接受开颅血肿完全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③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分。排除标准:①既往存在颅脑手术史;②受伤至入院疝>6 h;③既往存在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④无法配合完成研究。对照组:男性44例,女性31例。 患者年龄 23~65 岁,平均年龄为(45.4±2.1)岁。 致伤原因:64例为车祸伤、6例为高处坠落、5例为暴力打击。观察组:男性42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21~68 岁,平均年龄为(45.5±2.7)岁。致伤原因:61 例为车祸伤、7例为高处坠落、7例为暴力打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行。患者或家属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开展。
两组患者均接受开颅血肿完全清除、去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照组仅为患者实施控制性降压治疗。
等容血液稀释:在手术开始前30 min为患者使用阿托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1020766)以及咪达唑仑(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037),用药量分别为0.5 mg、2 mg,采取肌内注射的给药形式。入室后为患者进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为患者输注复方乳脂钠注射液,用药量为8~10 mL/kg。之后为患者使用芬太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宇H20054171)、丙泊酚(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282)、罗库溴铵(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186)进行麻醉诱导,用药量分别为5 μg/kg、2 mg/kg、0.9 mg/kg。为患者进行气管插管,之后连接麻醉机。在切皮之前对患者进行采血,采血量为400~600 mL。同时为患者使用浓度为6%的羟乙基淀粉溶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50015)来补充采血量。之后为患者输注浓度为6%的羟乙基淀粉溶液以及复方乳酸钠等药物进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剂量为10 mL/kg,输注速度为30 mL/min。治疗后30 min则可为患者进行红细胞比容进行检测,若检测结果<25%应输入异体血至红细胞比容超过25%。
控制性降压:使用瑞芬太尼(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197)以及异氟醚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9911),监测患者的平均动脉压水平并依据调查结果合理调整瑞芬太尼剂量,至患者达到目标血压后维持30 min。期间维持异氟醚呼气末浓度,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的用量为0.15 μg/(kg·min),依据具体情况合理调整,每次降压时间应控制在30 min以内。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全麻插管后等溶血液稀释前(T0)、等溶血液稀释后控制降压前(T1)、控制性降压 30 min(T2)、血肿清除后(T3)、术毕(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脑组织氧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比不同时刻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脑组织氧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T0时刻所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刻的对比结果显示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如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率(CERO2)、颈内静脉血氧分压(PjvO2)的对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等指标检验结果的对比则显示观察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颅脑外伤多因外力作用于头部导致颅脑、脑组织等出现机械性改变,继发脑血管以及神经组织损伤[3-4]。对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多采取手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控制降压,以便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改善患者预后康复效果[5-7]。目前临床控制性降压多以药物为主,如瑞芬太尼、尼卡地平等。但单纯使用药物长时间控制性降压极易引起脑供血不足或脑缺氧,对血流动力学造成较大影响,影响患者康复效果[8-10]。
等容血液稀释是近年来在临床手术中推广应用的一种新型血液保护方法,有相关研究[11]发现该方法可提高心排血量,降低全身血管阻力,增加心脏前负荷。陆斌等人[12]的研究发现联合组患者 T1、T2、T3、T4 时刻的 MAP(92.7±6.9)mmHg、(66.2±7.5)mmHg、(67.0±6.4)mmHg、(85.1±7.2)mmHg。CVP 分别为(8.3±1.2)cmH2O、(8.1±1.0)cmH2O、(8.1±1.2)cmH2O、(8.1±1.1)cmH2O。HR 分别为(79.6±9.2)次/min、(83.1±9.5)次/min、(82.8±8.5)次/min、(83.0±8.0)次/min,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12]认为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增加血流动力学稳定性。该次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患者T1时刻MAP为(92.8±3.4)mmHg、T2 时刻为(66.3±3.8)mmHg、T3 时刻为(67.1±2.5)mmHg、T4 时刻为(85.2±7.2)mmHg;T1时刻 CVP 为(8.4±1.1)cmH2O、T2 时刻为(8.1±0.7)cmH2O、T3 时刻为(8.1±0.9)cmH2O、T4 时刻为(8.1±0.6)cmH2O;T1 时刻 HR 为(79.9±3.8)次/min、T2 为(83.1±2.9)次/min、T3 为(82.3±4.2)次/min、T4 为(83.1±1.7)次/min,观察组 T1~T4时刻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等指标检验结果的对比则显示比对照组更优(P<0.05)。该项研究结果表明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更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这是因为血液稀释后可以让Hct下调,患者的血液黏度降低,并增加机体循环血量储备,从而进一步地减轻围术期循环功能紊乱情况,保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脑组织氧代谢指标是评价机体氧供需平衡的重要指标,SjvO2与PjvO2可反映脑血流、脑氧耗的关系,而CERO2则可用于评价脑组织血流量与氧耗量是否匹配。此次研究中对比发现两组患者在各个时刻的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明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虽增加脑血流,降低脑氧耗,但不会影响脑氧供需平衡,应用效果较为理想。此次研究结果也表明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可发挥协同作用,改善患者情况。
表1 不同时刻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表1 不同时刻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脑组织氧代谢指标变化情况比较(±s)
组别指标T 0 T 1 T 2 T 3 T 4观察组(n=7 5)对照组(n=7 5)H R(次/m i n)M A P(m m H g)C V P(c m H 2 O)S j v O 2(%)P j v O 2(m m H g)C E R O 2(%)H R(次/m i n)M A P(m m H g)C V P(c m H 2 O)S j v O 2(%)P j v O 2(m m H g)C E R O 2(%)8 2.3±7.5 8 5.5±6.1 6.7±1.3 6 7.4±4.4 3 8.2±8.6 3 2.7±1.1 8 2.4±3.9 8 4.4±6.2 7.1±1.2 6 9.1±5.2 3 7.2±6.3 3 1.8±4.4 7 9.9±3.8 9 2.8±3.4 8.4±1.1 6 6.3±5.2 3 8.0±4.8 3 3.5±3.8 8 5.3±3.7 8 8.3±3.9 6.9±1.9 6 8.2±3.7 3 8.6±3.8 3 2.8±6.5 8 3.1±2.9 6 6.3±3.8 8.1±0.7 7 6.6±4.1 4 0.3±5.1 1 8.5±1.3 1 0 8.1±1.7 6 2.1±4.7 5.8±1.3 7 8.2±1.9 4 2.1±6.9 1 6.8±5.4 8 2.3±4.2 6 7.1±2.5 8.1±0.9 7 8.2±3.5 4 1.2±5.1 1 8.1±1.8 1 0 3.4±2.5 6 1.4±2.9 5.7±0.8 7 9.1±4.1 4 2.4±7.1 1 7.2±6.9 8 3.1±1.7 8 5.2±7.2 8.1±0.6 7 8.9±2.4 4 0.9±1.9 1 9.3±1.5 9 2.4±3.8 8 1.3±3.3 4.9±0.7 7 9.3±1.5 4 1.5±5.9 1 7.6±5.8
综上所述,等容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在颅脑外伤手术治疗中的效果较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术中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增加脑组织氧代谢量,更利于手术治疗的顺利开展,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