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治疗中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2019-11-12 09:16查迪
系统医学 2019年18期
关键词:植入术经皮钢板

查迪

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人民医院骨科,江苏南京 211500

近年来,四肢骨折发生率越来越高,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夹板固定、石膏托外固定、钢板螺钉固定等传统固定法,效果并不是非常突出,术后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1]。有学者研究发现[2],有机结合微创治疗技术和骨折治疗技术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尽早康复。为进一步探讨分析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该文对比分析了2016年1月—2019年3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以及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就诊的60例四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经X线片、CT检查确诊,患者及其家属对该次实验研究均自愿参与,排除先天性骨头疾病患者、伴有心血管疾病、心脏疾病或糖尿病患者。现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双色球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30例,实验组中男16例,女14例;患者年龄18~80岁,平均(41.2±7.9)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伤者 4 例,交通事故伤者9例,意外摔伤者12例,其他5例。对照组中男 14例,女 16例;患者年龄 19~80岁,平均(41.6±8.1)岁;骨折原因:高空坠落伤者5例,交通事故伤者8例,意外摔伤者11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发现年龄、性别及受伤原因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医护人员应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区域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麻醉结束后明确骨折部位采用常规操作手法进行切开复位,采用普通钢板妥善固定,术后持续冲洗伤口,常规采用抗生素抗感染。

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协助指导患者取仰卧位,采取全麻处理,完成麻醉后在患者骨折部位近端或远端取一个切口 (2~3 cm左右),确定患者骨折部位完全闭合,利用骨膜剥离器仔细认真分离深筋膜下以及骨膜外间的软组织,使其构成一个软组织隧道。值得注意的是,分离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切勿切开骨膜。完全分离后即可在骨骼表面放置钢板,通过X射线监视将钢板准确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然后在患者骨折部位两端分别植入一枚螺丝钉将钢板妥善固定。采用C臂X射线机检查骨折复位情况,确定骨折复位满意后分别将2~4枚单皮质螺钉植入骨折近远端进行锁定。若患者伴有骨质疏松,应采用双皮质螺钉锁定,确定骨折部位复位满意,钢板位置放置准确,即可将皮肤切口缝合。术后3~5 d可指导患者开始进行关节活动练习,5~7周即可鼓励患者下床拄拐练习。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持续发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

治疗疗效评价标准:优:患者治疗后疼痛完全消失,骨折完全愈合,未发现关节畸形,肢体缩短1 cm以内;良:患者治疗后疼痛基本消失,骨折基本愈合,未发现关节明显畸形,肢体缩短2 cm以内;差:患者治疗后仍伴有明显疼痛,骨折未愈合,关节成角10°以内,肢体缩短3 cm以内。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持续发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持续发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持续发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持续发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对比(±s)

组别手术时间(h)住院时间(d)持续发热时间(h)骨折愈合时间(d)实验组(n=3 0)对照组(n=3 0)t值P值1.5±0.5 2.0±0.8 2.9 0 1<0.0 5 1 5.2±1 5.2 2 4.7±1 6.3 2.3 3 4<0.0 5 8.2±1.0 1 3.5±2.0 1 3.6 4 3<0.0 5 2 9.9±4.1 4 2.3±5.0 1 0.4 0 2<0.0 5

2.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

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29例,对照组患者治疗优良23例,实验组患者治疗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对比对比[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2例出现血肿、泌尿系统感染,对照组8例患者出现钢板松动、血肿、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7%),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3 讨论

骨折是临床骨科较为常见的一种多发性外伤疾病,发病率较高,四肢骨折指的是四肢骨结构出现部分或连续性断裂,一般多见于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或未完全发育的儿童[3-4]。目前,临床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功能锻炼等方式治疗四肢骨折患者,传统内固定法的治疗原则遵循的是机械力学原则,这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切口较大,术中需要广泛剥离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很容易导致切口感染,特别是胫骨下段软组织较薄,手术操作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局部血运,不利于术后骨折愈合,严重的话还可能会导致骨折不愈[5-6]。术后也容易出现关节活动不畅、关节畸形等并发症,这样不仅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还会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7]。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临床对于骨折患者的固定治疗逐渐从传统的机械力学方向转变成生物力学方向,治疗宗旨以不破坏骨折部位血运为基础,尽可能减少骨折端骨膜、软组织剥离。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有机结合了内固定术以及微创技术的优点,可以避免骨折端直接暴露,术中骨折复位以及钢板固定都是在C型臂机监测下进行,可有效确保骨折复位满意,钢板固定准确,有利于保护骨折断端及供血。闭合复位以及功能复位可有效促进骨折部位修复,也有利于促进软组织修复,也不需要对骨折端进行加压,通过钢板桥接功能即可将断骨固定。

该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持续发热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优于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对照组患者(P<0.05)。实验组患者优良率(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6.7%)。实验组出现钢板松动、血肿、泌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26.7%)。这和陈锦富[8]研究报道结果[四肢骨折患者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后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均短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患者(P<0.05),治疗优良率也相对提高了21%,术后关节畸形、钢板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20.8%]基本相符。相对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而言,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的优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不需要剥离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有利于保护骨折端及周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②固定钢板的稳定性较好,固定效果、复位效果更佳,可有效降低由于摩擦造成的骨头缺血坏死发生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③该种手术方式遵循解剖学安全稳定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地保留骨的生物学特性,保护骨折愈合需要的内环境,有助于骨折更好复位,尽早进行康复练习;④可按照骨折解剖结构设计固定钢板,也可锁定螺钉,防止螺钉松动等情况发生。

综上所述,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治疗四肢骨折的临床效果良好,固定效果确切,也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一种效果好、安全性高的手术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植入术经皮钢板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抗抑郁胆碱能机制的探讨
双钢板与锁定钢板在复杂肱骨近端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翼突种植体植入术的研究进展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基于B7A接口的钢板立体仓库控制系统设计
新型L5/S1前路钢板的生物力学测试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伴随疾病心理疏导
不同超乳切口联合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