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民间盬子鸡

2019-11-12 13:49■陶
红岩春秋 2019年3期
关键词:土鸡小孔腊肉

■陶 灵

重庆奉节县民间美食“竹园盬子鸡”的烹制器具很奇巧,初看是一只普通的圆柱体陶瓦罐,中间有些凸,像乐器“鼓”,名叫“盬(gǔ)子”。这种器具,主要由奉节竹园镇的乡间民窑烧制。

盬子鸡的主料是乡下农家土鸡,合着宰成小坨的腊肉,若将腊猪蹄髈加进去,味道再好不过。配料菜为农家腌制的陈年大头菜。大头菜学名芜菁,外形酷似圆萝卜,用盐浸渍后,滗去水,再放进坛子里干贮,称腌菜,民间叫干咸菜。做菜时,在汤里适当加入大头菜、榨菜,可提味增香。

主材和配料菜放进盬子后,并不直接将盬子放到灶上炖煮,而是放在铁锅里掺水蒸。盬子底部的边沿均匀地分布着四个小孔,盬子内壁的上口边沿也相应地有四个小孔,上下小孔之间有四条空心暗槽连通。当铁锅里的水烧开后,蒸汽便从盬子底部的四个小孔纷纷钻入,再从内壁的四个小孔喷出来。盬子里的食材是干放进去的,未掺水,全靠小孔喷出的蒸汽汽熟,时间至少要四个小时,盬子鸡的土名因此叫汽锅鸡。蒸熟的土鸡和腊肉少了许多油腻,其形态仍保持着原样,吃到嘴里却已烂熟。

我们品尝到的盬子鸡有汤有水,而且非常鲜。然而,食材是干放进去的,汤从哪里来?原来蒸煮过程中,盬子里的蒸汽太多,会一个劲儿地从盖缝儿里飘出来。盬子盖上陶制了几厘米高的沿边,成为一只瓦盘盖,瓦盘盖里掺满冷水,并且随时更换,保持一定的凉度。当盬子里的蒸汽上升时,碰到凉的瓦盘盖便凝成蒸馏水,滴在食材里,化汽为汤,合着土鸡的鲜、腊肉的香,特别是混合了陈年大头菜独有的腌味,就有了一锅鲜美的鸡汤。

盬子的“盬”,不仅不是常用字,而且字义与烹制工具也毫不相干。“盬”为古代盐池名,也是“没有经过熬制的盐”,还解释为:不坚固、停止。我想,是不是它本身叫“鼓子”,当地人为了独特,才用了“盬”字?

正疑惑时,一位奉节文化人说,这个“盬”是个错别字,正确的写法是“䀇”字。20世纪80年代中期,这位文化人在竹园镇第一次品尝到“gǔ子鸡”,十分感叹它独特的魅力,便撰文在《四川日报》上作了宣传。“gǔ”字在当地只有读音,乡下小店也没招牌,不知是哪个字,于是,他做了很多比较。如果按陶瓦罐的外形可以叫“鼓子”,但为了彰显个性,他觉得“䀇”字适合命名这个烹制工具,因其字义是“一种周围陡直的深锅”,所以采用了“䀇”字。

殊不知电脑普及后,用拼音和五笔输入法,都无法打出“䀇”字。而文化人当年是用钢笔手写文稿,报纸由铅字排版印刷,现铸一个生僻字也容易。以至于奉节县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时,选择了同音、形似,但义异的“盬”字代替。

“竹园盬子鸡”被正式列入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后,便成了“盬子鸡”,即使现在电脑上可以打出“䀇”字来,大家却习惯将其写为“盬子鸡”。

猜你喜欢
土鸡小孔腊肉
闲话“腊肉”
腊肉和臘肉你肯定搞混了
闲话“腊肉”
树下光斑寻常见小孔成像释成因
“土鸡文化节”贺新春
土鸡饲养方法及防疫对策
火爆的土鸡为何现在“卖不动”
为什么花盆底部要开一个小孔
巧用小孔成像和万有引力定律估测太阳的平均密度
南昌的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