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库塔的文化密码

2019-11-12 13:49■马
红岩春秋 2019年3期
关键词:字库高大挺拔文字

■马 卫

字库塔,又叫“字库”或“惜字宫”,有的地方也叫“敬字亭”“惜字塔”“焚字炉”等。我居住的重庆万州,城市北郊的关口就有一座。

相传这座字库塔建于晚清,由举人陈馨德捐修。塔为五级阁楼式,宝瓶顶,塔体呈四方形,高9米,第五层刻有“字库”两字,并镌刻对联“笔立起文峰,石藏珍墨宝”。

在以平房建筑为主的年代,字库塔显得高大挺拔。虽经历了“破四旧”,但关口字库塔并没有受到丝毫破坏。十多年前,字库塔周围还可以步行,如今,附近的农户迁走了,那儿的路已荒芜,长满了藤蔓和杂树,根本插不了脚。加上树桠上吊着马蜂包,我也不太敢接近。塔在风雨剥蚀下,显得灰暗、陈旧,很多地方也有了裂缝。虽然被列入了文物保护名单,但因乡村的文物保护经费欠缺,除了塔体上有块牌子外,几乎没有其他保护措施。

据史料记载,字库塔始建于宋代,到元明清时已经普及。

为何古时人们喜欢修建字库塔?原来在我国民间,人们深受传统文化中“惜字如金”“敬天惜字”观念的影响,那时文化落后,乡村受教育的人极少,因此对文化知识极为看重。哪怕是写废的纸,他们也不能随便焚烧,而是放到特定的地方才行,于是修了专门焚烧废纸的字库塔。

民间有种说法,糟蹋字纸会生疮害病、瞎眼睛,并祸及子孙读书,不能中举等等。所有用过的字纸或废书,都要统一收集起来,放到一个地方集中焚化或存放。

焚烧废纸时非常郑重,不但有专人负责,还有专门的礼仪。过去有些地方的百姓还组织有“惜字会”,人们义务上街收集字纸;有的地方则由当地政府、大富人家或祠庙宫观出资雇专人收集。书籍在他们的心目中是极其神圣的。所有用过的经史子集,磨损残破之后,不得随意丢弃,要先供奉在字库塔内十年八载,然后择良辰吉日行礼祭奠之后,再点火焚化。

流沙河先生在其《故乡异人录》中讲:家有良田百亩的何老太爷患有眼疾,视物模糊,每日背着写有“敬惜字纸”的竹篓,提着铁柄火钳,沿街拾字纸于篓中,再背到南街字库焚化,以此期盼能早日重见光明。

何老太爷的眼疾好没好,不知结果,但是他的行为体现了古人对文字的珍惜、尊重和对文化的向往。

古时字库塔兴旺,还有一个原因,即科举制度。那时,“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老百姓崇拜文化,尊重读书人,进而演变为对文字的崇拜,字库塔自然成为了文字和文化的载体,人们因而顶礼膜拜,祈求金榜题名。

特别是乡绅,他们希望后人好好读书,能中举当官。因此,乡村的字库塔,多为地方上的地主财主捐修。修建关口字库塔的陈家,就是当地大地主。

随着教育的普及,文化不再被少数人垄断,字库塔在人们心中,也就不再高大挺拔,只是旧时代的一个纪念。但那时候人们对文字的崇敬,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猜你喜欢
字库高大挺拔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梦中的文字
新年贺词
对蒙古文字研究与信息发布互动平台网站建设的探讨
那些国旗上的植物,你知道几个?
字库在设计中的局限性——以食品包装为例
字库字体侵权系列案例分析研究
液晶显示模块(LCM)的中文字库显示简化探讨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