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玲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融入家国情怀的培养就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帮助他们建立民族信心、从而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基于教材文本深入挖掘家国情怀的教育元素,并在新课标的改革背景下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落实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对学生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与培养。
家国情怀顾名思义是指个体对家、对国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家国情怀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稀世珍宝,从古代时期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到现代时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些激昂的陈词,实际上都在深深体现着家国情怀的价值和内涵。可见,家国情怀已经成为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也是今天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同样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和培养时,需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帮助学生建立追求家国富强、家庭幸福的思想观念;②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家与国之间的内在关系并增强其爱国的情感;③通过家国情怀的培养,使得学生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国家自豪感;在新课改和核心素养的引导下,高中学生应该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对我国伟大的民族精神进行大力的弘扬和传承,最终产生强烈的民族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其中,民族责任感是通过居安思危的意识层面对学生进行培养,而民族自豪感是通过国荣一体层面对学生进行的意识培养,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历史教师需要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进行重点地培养。
2.1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融入国家情怀的教育,对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了很强的促进性作用,比如从古代的岳飞到近代的邓世昌等人物,他们不仅拥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具有端正的道德品质。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家国情怀的教育目的也是一致的,所以把家国情怀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就可以让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国家民族自豪感得到有效地培养,这对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唯物史观
把家国情怀的教育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过程当中,就可以让学生对古代历史、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拥有一个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比如西周的宗法制度就是家国情怀制度当中的重要内容,宗法制度就是把“国”和“家”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重要制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宗法制度的形成原因和内容,还要理解这种制度对维护西周的统治秩序产生的重要作用,从而联系到对现代社会所产生的重要影响。可见,把家国情怀教育融入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民族精神,从而达到强化他们爱国意识的目的。
2.3 可以促进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
我国新课程自从改革以来一直都在强调,在教育教学当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高中历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就可以基于道德教育的视角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三观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并提高其心理素质。从课堂教学角度来看待,家国情怀教育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可以培养学生的家庭道德理念,让他们可以学会尊敬长辈、孝敬自己的父母,增强对家庭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1 教师改变教学理念,进行自我提升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素养得到有效地提高,首先教师自己就要给学生起好示范性的作用,因为只有教师立身为正,才能够引领学生走向更好地发展。第二、高中历史教师需要建立终身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处理好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要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其三,教师要注重并满足学生内心的学习需要,让他们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内涵价值,可以透过历史的学习继承优秀的中华血脉。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要通过自己渊博的学识、专业的教学能力以及具有感染力的教学风格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教育,使得学生可以成为一名具有较强责任感和敢于担当的有用人才。
3.2 深入挖掘教学素材
高中的历史教材具有科学性、思想性、系统化、指导性以及时代性的特点,高中历史教学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元素,达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举个例子,教师在讲到《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给学生讲一讲古代时期中国的教育情况,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古代时期一般接受良好教育的群体都是社会的上层,而像一些家境贫困的孩子读书机会很少,例如春秋时期的私学兴盛、夏商周的学在官府等等都体现了古代教育资源的匮乏以及对下层人士的不公。
其次,历史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新时期的复兴史实、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教育体系、发展历程以及现代教育史的基本规律进行全面地梳理和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認识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构建现代化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再比如教师讲到《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时还可以结合林觉民的《与妻书》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培养,《与妻书》这封信不仅表达了林觉民对妻子坚贞不渝的情感,也体现了林觉民对国家遇难时的深感忧愁,体现出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心赤胆。林觉民实际上是把个人的幸福转向了全人民的幸福,为了战争革命的需要他不惜牺牲自己的个人幸福,换来整个国家民族的自由和幸福,可见这样的英雄人物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也是培养他们家国情怀的最好素材。
3.3 深入分析古代的英雄人物,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一种内嵌于中华人民心中的执着理想信念,它会成为一个人行为思想发展过程中的道德导向。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名人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对英雄故事进行全面地解析,使得他们可以深深感受到英雄的魅力,从而更好地了解家国情怀的概念意义,以及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家国情怀。比如辛亥革命虽然很多学生都比较熟悉,也都知道孙中山是开启辛亥革命的创始者,但是他们并不清楚孙中山为了辛亥革命到底付出了多少心血,以及他具体做出了哪些伟大贡献等等。所以教师就需要充分挖掘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所做出的具体事件,并在家国情怀的培养过程中可以包括这样几点:
①通过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家国情怀本身就建立于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和精神追求上,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时要引导他们去分析,这些具有家国情怀的人物都具有怎样的品质和精神。比如辛亥革命就是孙中山一生的理想,他一直都在为理想而努力奋斗,所以教师需要通过孙中山的精神品质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付出行动。②关注历史人物发生的具体事件,历史教师可以根据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所做出的具体事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使得学生可以明白家国情怀是对我们精神的指引,它可以推动我们走往正确的道路,而自己也要把家国情怀融入到具体的实践行动当中;③孙中山作为辛亥革命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和行动无疑会影响到其他革命者,而教师需要让学生感受到英雄人物的魅力和影响力,使得他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这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提供了丰富的参考对象。
3.4 创新历史教学方法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多媒体教学模式在各科教育教学当中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建一个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家国情怀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讲到《伟大的抗日战争》时就可以结合图片、音乐文字、视频片段等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真实的历史学习情境,让他们对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全过程有一个更加直观的了解。也可以给他们播放一些抗日的代表作品使学生受到思想和心灵上的抨击,从而更好地激发出他们的爱国情感。再比如教师讲到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相关内容时,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思考从近代到现代,中华民族是如何在这个世界舞台慢慢站稳脚跟的,如何从被动的服从到现在的敢于主动发声,如何从以前的被剥削权利到现如今的主动捍卫权利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祖国慢慢变强的过程,从而增强他们的家国情怀。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做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也要努力实现自我的知识提升和教学能力的改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利用各种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拓宽自身的教学思路,在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之上,也能有效实现家国情怀的升华。最后,教师也要通过历史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东营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