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

2019-11-11 12:20刘骁斌
卷宗 2019年28期
关键词:构建大数据

刘骁斌

摘 要:随着越来越多的科学技术成果在图书馆发展中进行应用,不仅对图书馆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能够满足图书馆的建设,在大数据分析以及信息挖掘,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体验,促进图书馆的服务效果得到全面提升。

关键词:大数据;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构建

1 大数据对图书馆服务管理的影响

1.1 馆藏资源分配

为了能够满足各类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作为培养和教育高级知识分子的重要传播地,本身拥有着海量的纸质文献资源,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图书馆开始注重对电子资源的引进,如电子期刊、电子报刊、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的免费获取等等已大量地涌入到图书馆中。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数字学习的大量普及已经打破了空间限制,读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获取。面对海量数据,图书馆必须分析和挖掘文献数据、读者的阅读数据、日志数据、各类移动终端使用记录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挖掘潜在的科学数据,进而改善服务战略,提高馆藏资源分配的合理性,以追求“优质服务”、“卓越服务”乃至“智慧服务”的终极目标。

1.2 用户群体行为的引导

随着近些年科技水平的提高,各地区对图书馆的发展越来越重视,为了能够更加便捷地为各类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大了资金的投入。各类图书馆购置了自助借还机、自助扫描仪、自助打印机、自助报刊机、自助检索机、自助电子图书报刊机,这些自助设备的购买大大提高了读者获取图书馆资源的效率。图书馆通过对自助设备利用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用户群体的行为习惯、用户的阅读层次、阅读兴趣和需求,根据数据分析,按照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为用户推荐各类感兴趣的知识资源。

1.3 读者流失情况

大数据能够清晰反映读者流失的情况,图书馆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数据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依托,实现图书馆各方面服务建设,可谓我国数字文化服务传播的重要枢纽。在文化繁荣、数字化先进的时代,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文献信息传播和查找效率,但是由于网络数字资源的免费获取,加之网络社交服务平台的大量普及,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文献检索课程服务以及学科导航服务并不占很大优势,这使得图书馆的实际价值往往被读者忽视,造成了大量读者流失,图书馆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图书馆可以凭借大数据技术挖掘自身各项业务数据,包含图书馆采访、参考咨询、自动化等各项业务数据以及图书馆馆员、馆藏等日常统计管理数据,深入探索读者的各项需求,进而为读者提供特色化的智慧服务。

2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构建策略

2.1 强化图书馆智慧服务数据挖掘

对于图书馆来说,在“互联网+”的时代,必须要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的支撑性建设,通过各种监控设备传感器服务器来实现数据资源共享,也应该利用第三方的服务平台对图书馆的大数据进行全面的收集与整理。根据大数据服务器对服务系统进行优化,通过科学构建适合本图书馆的读者管理体系,运营效率体系,实施风险评估体系,满足图书馆日常经营管理的需求。在大数据收集采集的过程中,还应该对智慧服务来判断管理数据的生命周期对于不同层次的对象数据要进行融合,提高数据的价值量,还应该对传感器产生的用户数据行为进行全面的分析,保证大数据平台安全可靠长时间运行。

2.2 提升互联网环境下数据采集和分析

在互联网环境下,由于图书馆在数据提取的过程中必须要利用传感器设备,移动终端对数据进行挖掘,数据信息具有海量多样化的特征。为此必须要保证数据处理的高价值和高效率,通过根据自身获取数据特征的结构来满足数据服务的效果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图书馆也可以充分运用传感器设备,对读者传感器设备服务器形成一个动态化的管理平台,按照读者的个性化需求来调整图书馆的业务,充分发挥出大数据在数据处理中的优势。图书馆在数据采集传输分析与挖掘的过程中,由于监控节点非常多,会导致自身的管理成本提高,必须要加强对于非技术人员的培训保证图书馆智慧服务,更加的安全可靠。

2.3 图书馆场景化知识推荐智慧服务

图书馆场景化的知识推荐服务,能够根据不同的用户来推荐不同的知识,通过运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特殊场景进行标定,使得“互联网+”图书馆能够随时随地的接入到智慧服务网络之中,也能够根据用户所处的场景完成互动,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信息挖掘,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同的场景之时,也能够实现对性的推送保证大数据营销的效果和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2.4 兼顾刚柔管理的有效结合

刚性管理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章程、规定和规则,采取强制的方式与手段使馆员遵守和执行,进而使图书馆管理更加规范化、有序化、制度化。刚性管理制定一些强制性的规章制度,来使整个图书馆工作有条不紊,各司其职。柔性管理则相对刚性管理而言,其理论支撑是“以人为本”,实践意义是建设“和谐文明社会”。在大数据时代,要想真正实现智慧服务,就要拥有本能的智慧感知能力、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些能力的发挥要求“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疏导人”“用好人”,而这些特征正是柔性管理的核心要求,以引导、发展个人能力为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馆员自身价值,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向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因此,图书馆必须将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有效结合,才能更有效地为读者提供智慧服务,促进图书馆的科学决策和长远发展。

3 结束语

图书馆智慧服务,就是在传统服务基础上,利用云存储、云计算、物联网平台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满足读者的需求,改善图书馆自身的整体服务质量。图书馆智慧服务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趨势,通过对传统的图书馆进行改造与升级,让图书馆的管理更加的现代化,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对不同类型的图书馆资源进行创新发展,促进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构建。

参考文献

[1]陈笑玲.智慧图书馆个性化推荐服务体系及模式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134-135.

[2]胡朝君,王颖纯,刘燕权.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图书馆智慧互动服务模式现状实证调研[J].图书馆学研究,2018(16):71-78.

[3]李春蕾.大数据时代图书馆个性化智慧服务体系建设[J].经贸实践,2018(15):202.

猜你喜欢
构建大数据
动车组检修基地与动车检修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