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涛
【摘 要】 培育学校的教育对象是一些智障儿童。培育学校的教育主要是以提升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让他们能够独立生活,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因此,在教学方面则需要用情境教学的方案来提高智障儿童的适应能力,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并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
【关键词】 情境教学 智障儿童 社会适应能力
引言:
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较差,因此,引导他们与这个社会融为一体显得尤为重要。在对他们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兴趣。智障儿童都很单纯、性格也非常纯真,所以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多多关心他们。在教学的时候运用情境教学法可以很好的使孩子们融为一体,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能够使孩子们的身心得到愉悦的体验,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一、开设情境教学内容是提高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基础
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比接受知识更加重要。所谓的社会适应能力是指人为了在社会更好的生存,在心理上、生理上以及行为上做出的各种适应性的改变,是与社会达到和谐状态的一种执行适应能力[1]。而智障儿童在这方面是较为弱化的,因此,提高智障儿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是智障教学的最终目标。
情境教学可以使儿童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境当中,与其进行教学活动更能引起儿童的兴趣,使他们提高认知能力以及启发思维与交流能力,让孩子们能够抒发其自身的情感,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案。
(一)注重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帮助
在对智障儿童进行教学的时候,需适当的引进情境教学,比如,在教授《有礼貌的孩子》这一课时,可以将课文本身的特征与儿童的生活进行相连合,模拟生活场景,让智障儿童向课本当中的小红学习,在上学时向家人道别,运用学校这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能够使儿童学习到在学校该如何和老师以及同学打招呼,并指导儿童要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使儿童可以在情境教学当中能够很好的探索新知,并由此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不断的加强其学习能力,对人物角色的扮演以及具体的一些活动可以使智障儿童对生活有很好的理解,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再比如,有一个小女孩叫王琴,她是中度的智障儿童,她非常胆小不敢和别的孩子交流,非常沉默,对老师对同学都有戒备心,因此,对这类儿童需要解开她的心结,并要了解到她的内心深处,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她主动的和人交流,与人打招呼。在老师的引导下,她慢慢的开始和人交流,也会主动的与她人打招呼。在情境教学的模式下,她的情况比原先的狀况要好的多。由此可见,情景教学对智障儿童的重要性。
(二)运用音乐教学来提高智障儿童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讲,智障儿童对音乐非常的敏感,也非常的热爱,在他们情绪波动较大时,放上一小段音乐,他们会随着音乐的旋律进行舞动。并且,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教学主要是为了弥补其在智力以及行为上的缺陷,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社会。比如在上课开始后,老师为孩子演奏不同的旋律,让孩子进行模仿以及表演,老师演奏小鸟或是大象等其他动物发出的声音,孩子在后面进行模仿。再比如,学习附点四分音符时,指引孩子模仿汽车鸣笛的声音等,在学习前十六音符时让孩子模仿母鸡的叫声等。这样的设计会更加吸引孩子的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经过音乐教学能够让智障儿童在心理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也能够使儿童在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提升。经过音乐教学,还能够逐渐的加强其中枢神经系统对动作的掌控能力与调节能力,可以很好的改善他们的生理缺陷。音乐教学能够培育他们优良的思想品德,纠正不良习惯,培育良好的世界观。在愉悦的音乐教学课堂中,能有效启发智障儿童的智力以及动作协调能力。经过不停的锻炼使儿童可以有效的适应社会,并独立发展,让每个智障儿童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空间。
(三)在现实生活当中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和生活有关的生存技能,提升对社会适应的能力,学校应当展开一些校外的实践活动,比如防灾、消防等安全演练。学校应当将超市、学校以及车站等作为儿童的实践场所,明确活动时间、精心组织,在实践前需制定出细致的安全演练的方案,使儿童可以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当中,让他们掌握必备的逃生技巧,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让教学能够从正式课堂迈向非正式课堂,也能够有效的使教学向多元化、综合性以及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使智障儿童能够很好的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了解自我、感悟他人,并有效的促使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堂内外的结合,让智障儿童不再有被孤立的感觉,可以促使他们主动融入正常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建立了自信心,有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二、结束语
情境教学的实用性以及综合性为实现智障儿童的培育目标而创造了条件,让他们在学到知识以及技能的同时,还可以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为了达到让社会走近教育,让教育融进儿童的目标,为了提升智障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致力于创造出更多合适于智障儿童发展的适应社会能力的教学内容,并采取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案,为他们未来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会适应能力的培育,对于普通儿童来讲,在平常生活中以及社会交往当中是会逐渐习得的,而对于智障儿童来讲,通常是需要老师特意的对其进行教学,为此,老师在教学当中,需要适当的指导儿童,需要付出更多的安心、耐心,从而促进智障儿童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陶素玲.拓宽学科教学,培养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6(7):63-63.
[2] 陈红.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提高智障儿童社会适应能力[J].考试周刊,2016(99):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