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策略研究

2019-11-11 12:11周萍薛巍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43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学前教育

周萍 薛巍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成长,师德是灵魂。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孕育着师德文化,从被尊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的“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到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从毛泽东同志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好教师的四个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师德建设贯穿于我国教育体系始终。学前教育是该体系中最基础的环节,幼儿工作者的师德水平对儿童健康发展的影响最直接、最深远。应用型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未来从事学前教育的工作者。学生的师德教育是本科学习期间不可缺少的内容。

关键词:学前教育;师德教育;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0025-02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概述

1.幼儿教师师德教育的含义。幼儿教师师德是指幼儿教师在从事幼教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就应明确幼儿教师师德的内涵,并有意识地去加强自身师德教育,为毕业后能以高水平、高素质服务于幼儿事业的发展奠定思想道德基础。

2.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原则。依据教育部于2017年10月26日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及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应对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要围绕教育理念、师德規范、教育情怀、养成教育方面开展师德教育,使学生能坚持、践行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和终身学习的基本理念。在实施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始终不动摇。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情感的认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不动摇。在“树人”时要坚持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来引导、感化、改变、激励和发展学生。(3)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师德教育不能停留在对道德知识、理念、规范等的理论讲解上,而是要注重把理论学习转化到学生的日常行为,转化到教育实践活动甚至是今后就业岗位上对教育工作、儿童的行动中。(4)坚持他人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的原则。在学校、学院、教师实施师德教育的同时,学生应成为师德教育的主体,应在他人的引导、指导和帮助下,主动通过学习、实践加强自身的道德教育,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的幼儿教师。

二、开展应用型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意义

1.开展师德教育是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迫切需求,不仅要提高入园率,更关键的是要不断提升学前教育质量,而其中的核心便是提升教师队伍质量。高素质、专业化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育和儿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2.落实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目标的需要。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推进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于2017年10月26日正式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实施办法(暂行)》),从指导思想、认证理念、认证原则、认证对象、认证程序、认证标准、认证结果使用等十二个方面指出认证工作的实施思路。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施办法(暂行)》)中围绕师德等教师核心素质处于重要地位。

3.预防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师德缺失。在幼儿园存在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不能平等地对待幼儿;在教学中违背教育原则,不能体现正面教育原则;在工作中带有自身的情绪色彩等折射出幼儿教师师德的缺失,也反映了师德教育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中开展师德教育能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自豪感,为未来从事幼儿教育奠定师德基础。

三、实施师德教育的策略

(一)加强认识,做好师德教育的顶层设计

1.注重学习,及时把握师德教育的时代要求。为加强师德教育,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国家出台相应的师德建设要求,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教师师德十条禁令》(试行)、《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

2.科学规划顶层设计。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教育并非每学期开展一些专题讲座、组织一些课外活动就能达到《实施办法(暂行)》)中提到的“践行师德”的毕业要求。师德教育是系统的工程,需要从高校的师德教育的理念、组织、内容、具体实施、条件保障、成效检测等方面进行统一设计、规划和实施,使得高校的大学精神、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教育教学活动等能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师德教育提供支撑和支持。

(二)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将师德教育融入其中

1.将师德教育融入课程学习,倡导“课程师德”。一方面正确认识师德教育的目的。它是借助多种媒介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熟知、理解并接受师德建设的要求,内化成自觉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意识,并在教育实践中执行。

2.探索建立“2+3”师德教育平台。《实施办法(暂行)》)中提到要加强与幼儿园在人才培养中的合作。“2+3”师德教育平台中的“2”指校内师德教育、校外师德教育,两者要结合。整合校内师德教育资源如大学文化、大学精神、红色传统文化、一批批优秀的国办高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等,实现借力而行。同时邀请合作的幼儿园或第三方机构以内容定制、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参与学生的师德教育,实现与岗位、与未来职业的对接。“3”指学校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以及网络资源,这三者相结合。

(三)打造师德教育团队

1.整合校内外资源,建立学前教育专业师德教育队伍。高校吸纳了许多来自国办高校有教育思想和教育情怀的专家学者,培养了一批批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优秀青年教师,广交了许多愿意为教育贡献力量、在社会有影响力的成功人士。

2.注重师德教育团队建设。包括团队的建设目标、价值观和愿景、人员构成及职责、工作任务等,这需要在实践中重视及时交流、总结和反思,不断调整、完善。

四、结语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的教育对象是儿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处于身心发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的道德言行都会对儿童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且深远影响。因此有必要加强学生在校期间的师德教育,这样能够强化其专业认同感、归属感,为今后从事幼教工作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学前教育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问题分析及策略研究
单一向复合的发展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歌曲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