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调查显示近年来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公共卫生问题[1]。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虽能明显缓解病人临床症状,但并不能阻止病情加重,因此大多数病人预后较差。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近年来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新型方法,能够改善病人心功能,提高生存率[2]。但有研究显示33%的病人不能从CRT治疗中获益,预后不佳[3],因此寻找影响CRT治疗后病人预后因素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主要课题。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CRT治疗的心力衰竭病人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观察,探究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旨在为心力衰竭病人CRT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力衰竭病人15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1例,女48例;年龄35~83(57.23±10.35)岁;纽约(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91例,Ⅳ级68例;缺血性心肌病37例,扩张型心肌病1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1例。所有病人心电图均提示窦性心律,QRS时限≥120 ms,103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21例室性心动过速伴晕厥,23例心室颤动伴晕厥,12例有阵发性房性心律失常。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4];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 / American Heart Disease Association,ACC/AHA)治疗适应证[5];经过心力衰竭药物治疗但效果不佳,需进行CRT治疗;病人、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急性心力衰竭、心脏瓣膜疾病以及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全身感染疾病以及合并恶性肿瘤者;败血病、出血性疾病;不能坚持进行治疗或进行复查者;临床资料缺失或失访者。
1.3 方法
1.3.1 常规药物治疗方法 病人在进行CRT治疗前后给予100 mg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56,规格:100 mg),1次/日;12.5 mg美托洛尔(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018,规格:25 mg),2次/日;12.5 mg卡托普利(浙江南洋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3021469,规格:25 mg),2次/日;40 mg替米沙坦,(浙江金立源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252,规格:20 mg),2次/日。
1.3.2 CRT治疗方法 采取局部麻醉后从左锁骨下静脉进行穿刺,置入左心室导管(美敦力Medtronic公司,Mode 6216型号)以及左心室电极导线(美敦力Medtronic公司,2187型号,4189型号),为了解心脏静脉走向,将左室电极置入理想靶静脉,需进行冠状静脉窦逆行造影,根据造影结果,尽可能将左室电极送入左室侧后静脉或左室侧支静脉,随后对起搏阈值、阻抗等参数进行测定,待5 V起搏时不引发膈肌跳动则说明电极定位成功。随后将右心房电极导线置入右心耳,右心室电极导线置入右心室间隔部位或心尖部位,将造影管撤出,其间注意不要移动左室电极导线,最后将脉冲发生器连接导线后埋入左胸前皮下囊袋,将切口缝合。
1.4 资料收集及随访方法 收集病人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心力衰竭史、心脏超声指标、合并症类型等,其中合并症主要包括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入院时实验室检测指标包括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尿素氮(BUN)等。所有病人均进行3年随访,随访终点为病人发生死亡或者截止随访时间2017年5月。
2.1 病人术中、术后电生理参数变化情况 病人术中及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起搏参数阈电压、阻抗、P/V波振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病人术中、术后起搏参数对比(±s)
2.2 病人术前、术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与术前、术后1周相比,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QRS时限、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房内径(LAD)、心胸比例均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病人术前术后心功能指标对比(±s)
与术后6个月比较,1)P<0.05
2.3 随访情况 病人均随访3年,平均随访时间(29.64±6.63)个月,22例死亡,其中14例因心力衰竭加重死亡,6例发生心源性猝死,2例发生非心源性死亡;25例再住院,其中22例因心力衰竭加重住院,3例因心脏移植再入院。共47例病人出现不良预后(发生组),未发生不良预后(未发生组)病人112例,发生率为29.56%。
2.4 两组临床参数比较 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NYHA分级高,LAD、LVEDD增大,左室电极位于前壁者较多,位于后壁者较少,血清Scr、BUN、hs-CRP、NT-proBN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5 影响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Cox回归分析 单因素分析显示,NYHA分级、LAD、左室电极后壁及侧壁位置、Scr、BUN、hs-CRP、NT-proBNP与CRT病人不良预后发生有关。进一步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室电极位于左室后壁、Scr、hs-CRP、NT-proBNP是影响心力衰竭病人CRT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详见表4。
心力衰竭是因心脏的收缩或舒张功能出现障碍,不能充分将静脉回心血量排出心脏,造成静脉血液淤积、血液灌注不足而引发的心脏循环障碍疾病。目前心力衰竭是心脑血管疾病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以及醛固酮药物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广泛应用,病人预后得到一定改善,但仍有一部分病人治疗效果不佳[6]。此外,心脏移植手术虽然是心力衰竭病人晚期治疗的替代措施,但由于价格昂贵,病人术后出现心脏收缩功能低下以及心脏扩大,因此临床推广受限[7]。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CRT能够明显改善心力衰竭病人临床症状,通过增加左心室起搏,按照房室间期顺序刺激、恢复心房传导,进而改善心脏不协调运动,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但也有部分研究报道一部分病人经过CRT治疗后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长期预后不佳[8],因此CRT治疗前进行预后预测,对于心力衰竭病人治疗、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心力衰竭病人在接受CRT治疗时将电极分别置入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在电极启动后能够按顺序激动心室,进而使左心室完全收缩,利于心脏功能的恢复,此外还能够使两心室同时起搏,降低室间运动频率,改善心脏功能。Skali等[9]研究显示,CRT治疗除能够恢复左右两侧心室起搏的同步,还能够纠正心室的舒张功能障碍,逆转左室重构,改善心脏功能。本研究通过对比术中病人左心室起搏器参数变化,结果显示病人术中、术后6个月、12个月起搏参数阈电压、阻抗、P/V波振幅并无明显变化,说明CRT治疗电极稳定性较好,安全性高。有文献显示,心室失同步收缩在心力衰竭病人中发生率较高可达50%,大部分病人存在房室、心房间传导异常,为QRS时限变宽[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6个月病人QRS时限变窄,说明心力衰竭病人心室失同步现象得到明显缓解。Cleland等[11]通过对NYHAⅢ级、Ⅳ级病人随机对照研究显示,经过CRT治疗后6个月病人心功能平均改善1级,说明CRT能够明显改善病人心功能。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6个月病人LVEDD、LAD、心胸比例均降低,LVEF升高,说明CRT治疗能够增加心力衰竭病人心肌收缩力,抑制左心房重构,与国外短期、中期研究结果一致[12]。
表3 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临床参数对比
注:RVEDD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表4 影响心力衰竭病人CRT治疗预后的Cox回归分析结果
心力衰竭病人经过CRT治疗后能够明显改善心脏功能,但对于该治疗后存在并发症以及死亡危险的因素仍旧存在不确定性。本研究通过对病人进行3年随访结果显示,随访期间22例死亡,25例再住院,不良预后发生率为29.56%。与未发生组相比,发生组NYHA分级高、LAD、LVEDD明显增大,左室电极位于前壁者较多,位于后壁者较少,血清Scr、BUN、hs-CRP、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而进一步经过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室电极位于左室后壁、Scr、hs-CRP、NT-proBNP是影响心力衰竭病人CRT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有研究显示左室电极放置后壁是心力衰竭病人CRT治疗后的保护因素,而位于左心室前壁病人较容易发生死亡[13]。分析原因可能为左室激动时延迟主要发生在后壁或侧壁,位于心室前壁或心尖部位则会加重后壁、侧壁心肌收缩延迟现象。大量研究均证实hs-CRP在心功能衰退病人血清中水平升高,常作为心力衰竭病人不良事件的预测因子[14]。Kamioka等[15]通过对CRT病人术前hs-CRP水平进行评估,结果显示CRT治疗前病人血清hs-CRP是预测病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当其水平超过3 mg/L时病人预后不良,本研究结果与之相符合。分析原因可能为CRT治疗前病人血清中hs-CRP升高,表明病人心肌细胞功能逐渐降低,因此影响CRT术后疗效。NT-proBNP水平是影响心力衰竭病人的预后因素,在进行CRT手术治疗后病人心功能有所降低,但血清中NT-proBNP水平下降,且与病人心功能相关性较好[16]。本研究COX多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是影响CRT治疗心力衰竭病人的独立预后因素,与上述研究相符合,推测NT-proBNP可作为临床疗效评定的重要指标。以往研究显示肾功能不全也是影响心力衰竭病人预后的不良因素[17],本研究显示CRT治疗前Scr水平升高是影响心力衰竭病人CRT治疗的独立预后因素,说明病人术前肾功能减退与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推测血清Scr水平可作为心力衰竭病人CRT治疗的预测指标。
综上所述,CRT治疗后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左室电极位于左室后壁、Scr、hs-CRP、NT-proBNP是心力衰竭病人CRT治疗后不良预后的预测因素。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入选的样本量小,且存在选择性偏移,使统计学分析受限;本研究结果还受本院医疗技术的影响,提供的数据有限,因此有待于后续扩大规模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