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娜 谢振安
摘 要: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国内有关大学生核心素养(2007年-2018年)的文獻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梳理出国内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热点,结果显示,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自2016年呈快速上升趋势,但相关性不高,研究较为零散;研究作者多为高校的普通教师,缺少专家和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热点领域包含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与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研究、网络素养及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等方面。今后研究的方向是以理论为基础,立足实践,多学科融合,促进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素养;CiteSpace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9-0126-05
一、引言
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树人”乃教育的根本任务,“立什么德”“树什么人”和“如何立德”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点。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明了方向,明确提出“着力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的改革,首位是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并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出发,把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要求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中”[1]。2016年9月13日,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等人受教育部委托历时三年多的时间,公布了包括三大领域六种素养十八个要点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此后,引起教育界对核心素养的极大关注。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高校立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3]。对于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是符合大学生个人发展和社会需求的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本质要求的根本方法所在。
从国际上来看,早在199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启动了素养的界定与遴选(DeSeCo)研究项目,率先定义出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随后,美国、欧盟、日本、我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皆进行核心素养的研究,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提出和研究是符合时代需求的,是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必然产物。
二、现状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采取的是CiteSpace可视化软件,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采用的高级检索,以篇名为检索条件,时间跨度为全部。共检索“核心素养”相关文献862篇,关于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可见于丰园等人2018年发表的《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上海教育科研)、陈培2017年发表的《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核心素养研究综述》(外国中小学教育)、徐洁等人2017年发表的《我国核心素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基于2013-2016年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教育学术月刊),特别是2014年到2018年发文量高达800多篇,大多数都是围绕核心素养的概念、学生核心素养、基础教育学科素养、课程与教学方面的研究,此外立德树人的背景和目标也是研究的高频词和关键词。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相对较少,以篇名模糊检索仅有120篇。
(二)总体分析
表1为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年度分析表,可看出大学生核心素养始于2007年,总体呈上升趋势,从2016年开始受教育政策的影响开始激增,2018年最多,高达56篇。
表2是研究作者分析,对大学生核心素养关注最多的是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王明贤,他在2016年发表了四篇相关文章,基于2016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相关度比较高。其次就是张文海、杨心慰等人,其中还包括戴静等几篇硕士论文。但是发表的期刊基本源于普通的期刊和学报,核心期刊较少。
表3是关键词分析,将得到的120篇研究论文导入CiteSpace,共收录关键词28个,进行重复合并,呈现的关键词共有14个,其中核心素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相关度和出现频次最高的三个关键词,约占90%。其次是网络素养、通识教育、培养路径和思想政治教育。
(三)关键词解析
关键词往往是“一篇学术论文的核心浓缩与提炼,是准确反映研究成果的主题信息特征的词汇或短语”[4]。关键词能反映出当前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热点领域。由图1可看出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词主要有核心素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素养、培育路径等,下面具体进行解析:
1.核心素养: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是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子研究,因此对于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是一个研究的重点,关于核心素养的国内观点最具代表性是林崇德等人历时三年多的研究,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褚宏启则认为核心素养是“21世纪人人都需要具备的关键少数高级行为能力,是知识、技能、态度的统整与融合”[6]。还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不是一个种概念,而是一个类概念,其实质是从学生学习结果界定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形象”[7]。三种观点是从学生个人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定义核心素养,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侧重点,前两位侧重“核心”的解读,而后一位注重综合素养。
2.大学生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研究不同,大学生核心素养并没有直接的内涵研究,大多数还是基于核心素养或者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词提出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价值与意义等。王为民教授基于普通本科院校开学典礼寄语文本分析,绘制出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之图谱: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健康生活(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39个关键描述点[8]。此外还有学者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论述大学生核心素养的价值和地位,认为“核心素养作为人才培养的新指针,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9]。河南大学的臧玲玲基本文本分析的视角提出:“问题解决与创新、语言与沟通、自我管理是各大学关注度最高的三个领域。在未来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教育改革中,大学要始终把握育人本质、注重学生综合性素质的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参”[10]。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高频词,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意义和途径的文章比较多,如周宏菊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素养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从更新培育观念、转变实践育人模式、创新教育载体三个维度进行了现实路径探讨”[11]。高树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地指导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核心素养的形成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对于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培育自己的核心素养有重要的意义”[12]。何鹏则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在机制、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建构[13]。
4.网络素养: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网络素养和媒体素养亦是研究的关注点。如上海交通大学的叶宝剑“分析了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紧迫性,阐明了大学生网络素养应由网络安全意识、网络技术、网络守法自律、网絡道德以及引领大家共同参与网络建设的能力等核心构成,并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14]。方楠在对福州市五所省属重点建设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网络素养五个方面,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解析,提出培育大学生网络素养的有效路径[15]。刘伟则提出“新媒体环境给予了大学生更广泛的交流,研究以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态度及其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德育态度进行分析”[16]。
5.思想政治教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素养的结合,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核心素养之间的融合教育研究,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重庆师范大学的戴静,她在《核心素养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一文和硕士论文《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对核心素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她在硕士论文中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结合调查分析,从夯实文化基础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坚持自主发展促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善、推动社会参与促进思政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三大方面,融入六大素养的要求,研究提出具体的对策,以此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17]。此外,许永继等人也提出,“目前对此的探究大多聚焦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文化环境功能,对于详细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功能的研究,比较弱化。应在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上,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我国高校的环境背景下,使对其的研究更为深入”[18]。
6.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是研究的难点问题,亦是我们研究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归宿和落脚点。主要代表性的研究有:杨明慰、王明贤等人专门针对河北省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发表了一系列的成果,特别是路径研究,“从开发核心课程、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师素质、改革评价体制等方面探索了河北省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19](3)何艳等人提出:“吸收朱熹关于格物致知、自由学习和躬行践履等思想来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核心素养”[20]。何柏略以社会学习理论为视角,他认为:“社会学习理论通过观察学习、交互决定论、自我效能感等观点方法,阐明了个体学习的发生机制与发展过程,为探寻核心素养教育路径提供了一种重要借鉴。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可以从选择针对性的榜样示范、加强校园文化正向的影响熏陶、探索核心素养教育的实践模式以及强化大学生自我效能感等方面着手,提升教育针对性、系统性与实效性”[21]。湖南科技大学的谭建平在“互联网+”背景下:“科学剖析其培育产生认知触发、理性认知、践行动力、主体自觉的内化过程;着力探寻网站搭建、生态调控、正面宣传、深化实践的外化途径,最大限度地实现大学生核心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2]
三、问题与展望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国内核心素养的研究是近几年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核心素养的研究内容大多集中在基础教育和学科素养培养方面,这是因为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素质教育课程改革,多年来取得一些成效,但是仍有不够具体化和落实不到位的弊端,而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是对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聚焦“关键、必备”素养。而涉及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仅有120篇。相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和零散。2014年,教育部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亦明确了各级各类学校皆要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因此,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虽在年年上升,但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机构与人员方面,简要概括如下。
(1)研究内容方面,相对于核心素养的基础内涵研究,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研究缺乏较为系统的探讨,大多数研究者都是从核心素养或者学生核心素养出发来界定,或者直接避而不谈,“大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生核心素养”及“学科核心素养”到底有何区别和联系,有没有相关的理论支撑,这是首先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2)研究方法方面,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方法多为文献法和比较法,调查法较少,仅有少数学者针对省市的工科大学生进行调查,理论支撑较少,推广应用性也不强,校本化的小范围研究较多,缺乏权威系统的实证研究。
(3)研究人员和机构方面,通过文献的可视化分析,发现关于核心素养的权威性研究较多,发表的期刊多为《教育研究》《全球教育展望》《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海教育科研》等核心期刊,研究人员亦多为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的泰斗人物,研究质量很高;而关于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人员多为高校一线的普通教师或者研究生,发表的期刊亦多为普通的学术期刊,核心期刊较少且发表的论文数量不多,多为个人反思性成果,研究质量参差不齐。
(二)未来研究展望
一直以来,教育界始终都有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之争,即教育究竟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是符合社会需求?还是个人发展?两者是可以协调统一,互相促进的。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首先就是考虑到人的发展,教育要以促进学生身心素质或素养的形成与完善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和最终目的,而不仅仅是“知识本位论”,素养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直接相关的影响。一旦形成,便具有稳定性,并且和人的生活、工作等密不可分,特别是当今大学生,面临复杂的社会竞争,素养教育是必不可少且极其重要的。针对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将来的研究应立足于现有的研究,将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分为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一是理论方面,首先还是要关注到底何为大学生核心素养,“大学生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区别和联系,同时应批判性地借鉴西方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结合教育学、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融合,加大研究的理论建构,以大学生核心素养为中心进行基础理论研究;二是实践方面,无论是核心素养的内涵还是核心素养的培育和评价,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多种研究方法并存,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能使项目的研究更加科学化,因此大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应立足实践,多注重调查和跟踪研究,确保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落脚点是落实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及路径研究。
四、结语
本文通过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和文献法,结合具体的定性分析,通过年度分布、研究作者、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等方面的分析,并根据前述所呈现的图表分析得出国内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热点领域为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意义与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网络素养及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路径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为更好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指明了方向和实践对策,未来大学生核心素养仍有很大研究空间,希冀更多学者关注大学生核心素养,为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和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懈奋斗。
——————————
参考文献:
〔1〕成尚荣.核心素养:开启素质教育新阶段[N].中国教育报,2016-05-18.
〔2〕〔5〕林崇德.构建中国化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66.
〔3〕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4〕于丰园,胡慧闵.国内核心素养研究现状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18,(01):49.
〔6〕褚宏启.核心素养的国际视野与中国立场[J].教育研究.2016,(11):8.
〔7〕崔允漷.追问“核心素养”[J].全球教育展望,2016,(05):3.
〔8〕王为民,赵国祥.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基于普通本科院校开学典礼寄语文本分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8,(07):20-26.
〔9〕张琴.论全面发展视域下的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J].江苏高教,2017,(09):79-80.
〔10〕臧玲玲.国际视野下大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基本文本分析的视角[J].现代教育管理,2017,(12):102.
〔11〕周宏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素养体系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8):32.
〔12〕高树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02):189.
〔13〕何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大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9):40-41.
〔14〕叶宝剑.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7,(01):97.
〔15〕方楠.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及化育路径研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坐标[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15.
〔16〕刘伟.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核心素养的提升[J].高校学刊,2018,(11):194.
〔17〕戴静.基于核心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8.108.
〔18〕许永继,张强.大学生核心素养与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8,(09):38.
〔19〕杨心慰,王明贤.河北省工科大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0):3.
〔20〕何艳,程保锐,崔晓楠.朱熹教育思想对培养大学生核心素養的启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9):566.
〔21〕何柏略.大学生核心素养教育路径探讨——以社会学习理论为视角[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8,(03):20.
〔22〕谭建平,王卓.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机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09):5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Study of Current Trends and Issues of
China College Students'Key Competence Field
ZHANG Na, XIE Zhen-an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Huainan 232001, China)
Abstract: By Chinese net database to collect the domestic college students literacy (2007-2018) as the data source of literature, with the aid of CiteSpace visualization software, teasing out the college students'key competence literacy development and hot spo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llege students'key competence showed a trend of rapid rise since 2016, but the correlation is not high, the research is relatively fragmented; Most of the authors are ordinary teachers in colleges , but lack of experts and high-quality research results. The hot areas of the 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key competence in China include the connotation, significance and value of college students'key competence,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core literacy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network literacy and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key competence. 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is based on theory, based on practice, mu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key competence, and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Key Competence; Citesp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