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楠 金利珍
摘 要:项目式教学——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工程或事件,设计出一个项目教学方案,不仅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而且涵盖问题解决能力、接纳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以及与人协作的能力等多个方面。文章作者通过两年多的实际授课,发现PBL教学模式十分切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特点与学科特色,能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些核心素养。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核心素养;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7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9-0107-02
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信息社会责任这四个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这些核心素养时,笔者通过两年多的实际授课,发现项目式教学十分切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特点与学科特色。
PBL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它可以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真实可操作的项目,构建阶梯合理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与实践;帮助学生参与到信息技术支持的沟通、共享、合作与协商中,体验知识的社会性建构,培养信息意识,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生活和学习的影响,提高他们信息社会参与的责任感与行为能力,帮助学生为逐渐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公民而努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在教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给学生,将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融入项目的每个环节,帮学生亲身经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等全过程,学生通过项目,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其实项目式教学模式大家都不是很陌生了,也有很多相关书籍,笔者通过两年课堂教学,将自己在实际课堂中推进项目式教学模式时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结合学情巧选题
1.选题方式一定要结合学情
在教学伊始,教师就要让学生先思考选题,以便尽快推进项目式教学。在我的课堂上,选题是我指定项目问题后让学生进行后续研究,但此类问题全是我自己思考的,没有从学生角度考虑,在后续研究时,学生对此类问题通常兴趣缺失,推进困难。
在不经意间,我听取了市级骨干教师的关于研究性学习的一节课。这节课上教师将选题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后自己确定主题,整节课下来学生最终提出的问题不仅好而且学生自己也十分有兴趣研究,这个方式给我了很大启发。回到自己的课堂,我也进行了模仿尝试,但结果是整整浪费了一节课,我的学生在这一节课中完全没有确定主题,甚至再给一节课能确定主题的也就一两组,这是为什么?后来我意识到,我没有从自己学生的学情出发,只是一味模仿,所以结果完全不同。
在选题上,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空间,一味指定,学生肯定会兴趣缺失,但也不能“放羊”,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学情而定。最后我在学生选题上参考了市级骨干教师的方式又结合了自己学生的学情,通过教师引导,学生选择、讨论、研究的方式开展教学。我在前期调研了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给了学生几个选题方向,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研究问题。这既照顾到了学生的兴趣,又提升了确定选题的效率。
2.选题要“小、近、实”
在学生进行选題研究时,我会先告知学生选题要求,那就是“小、近、实”,确定选题时要“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抽象到具体”。学生在确定选题时经常会把问题选得很大,但这类问题完全没有研究的可能,必须提示学生要把大问题做小;而过于耗时也不一定能出结果的过“远”的问题则没有研究时间,基本上三月左右要能结题并展示得出结论,过“远”的问题就不能选择;最后过于抽象的问题没有可研究性,一定要落到实处,落到我们平时生活、学习当中来,让问题“摸得到、可研究”,把问题做具体,才能持续推进。
二、以生为主巧分组
小组合作,即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即把学生分为3~6人的小组进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开发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教学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项目式教学必备的一项,因为每个项目问题都是以小组形式完成。但我们的小组合作总是那么高效吗?在实际教学中,总有学生游离于合作学习之外,不积极参与讨论,也不参与小组活动,有时小组合作却沦为一人工作,其他人聊天、观看的情况。
1.分组方法出现的问题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是指定哪几个人为一组,可能我们更多的是按照学习成绩指定,每组有学习成绩优秀的,也有成绩待提升的,甚至有时的分组就是班级小组前几个、后几个。这样的分组并不是学生自己的意愿,甚至有的学生会抵触小组讨论与活动,更多的学生会全部交给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做,自己却游离在小组之外,甚至和别的组员聊天。这样的小组合作只是流于形式。
2.重新规划小组,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
新学期伊始,在第一节课中,我会利用5~10分钟开展“寻找……样的人”游戏,来重新分组。游戏是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寻找他心目中适合的人员,把名字填写在里面(可写两个)。比如,你认为班级学习成绩较优秀的人;对待事情认真负责的人;对综合实践有很多认知的人;动手能力强的人;和你有共同爱好的人等(具体使用哪些问题依据学情,不会超过5个),让学生在5分钟内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分享、介绍自己来填好里面的名字。然后公布分组原则:如必须有一个学习成绩较好的人、有一个对事情认真负责的人等来自由结合分组,最后教师再微调来确定本学期的分组形式。
这样做既可以避免学生“放羊”式的自由结合,又能兼顾一定的教师分组原则,最重要的是让学生认可自己的分组,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
三、教师引导勤督促
项目式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索,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不断地根据“项目”的需求来学习,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寻求知识,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观,由“学会”到“会学”。
在项目式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主体作用。每节课教师都要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这个必须落实到位,教师不能越位,只有这样才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会学”。例如,在教学初一Excel时,其中的过程包括:确定主题、设计问卷、发布问卷、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组织数据、公式计算、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呈现数据、撰写报告、发布报告,我在授课时会根据项目来将书本知识进行渗透或启发,但学生会的,可以自学会的绝对不讲,部分有困难的知识有选择地进行讲解。但教师也绝对不是纯“放羊”式教学,还是会时刻关注学生的项目进程,时刻督促学生按照进度完成任务,这样才能最终完成项目式教学。
四、评价展示小创新
1.评价人多样化
教师不是唯一的评价者,其他同学、外部专家、家长、社区成员等都可以是评价者,这种让学生听到不同角度反馈的方式更加有效。在实践中,条件允许的话,我会邀请部分家长、班主任、年级组长等作为“特约观察员”一起参与评价过程。这样还会让学生更加重视,并投入更多精力。
2.改变小组展示方法,让学生真正融入小组
“展示”这一环节既可以检查学生综合实践的最终结果,又可以检查各小组的合作互助情况,同时也给学生的素质发展提供了一个锻炼展示的平台。其实我们有很多很好的展示规则,如规定时间、要认真聆听、多样化展示等,但我们恰恰忽略了展示人的选择。项目式教学的展示多为小组展示,组长主讲,其他人介绍自己承担的部分。但这样恰恰让有的学生游離于小组合作之外,“反正也是他总结,我记住这两句话就行了”,甚至整个项目是什么,有的学生都不知道,只明白自己承担的那小部分或那小部分也是组长干完给予的。
为了让全部成员都融入小组合作中来,全部成员都要了解这个项目的内容与研究过程,在展示主讲人上,我采取了“抽签”制,也就是不确定小组里哪个成员是主讲人。这样就让所有组员虽然分工不同,但本组的项目要全部知晓,别人承担的部分也要明晰,这提高了全员参与度,让小组合作更有意义。
上述就是我在实行一年多PBL教学时出现的问题与一些心得体会,也再一次让我明白了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多听多看固然有必要,但也要根据学情去细心设计,这样才能得到好的结果,让学生在项目式教学中去锻炼自己,最终达到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为学生以后成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美)汤姆·马卡姆.PBL项目学习[M].董艳,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
[2]黄光雄,蔡清田.核心素养:课程发展与设计新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葛楠(1983—),男,北京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小组合作、PBL教学模式与大数据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