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一 赵伟峰 李波 周焯家 郭涛 简月奎
(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贵州 贵阳 550002)
现阶段,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骨质疏松引发的椎体压缩性骨折患病率呈现明显上升态势,且高龄人群易因剧烈咳嗽、弯腰、摔倒等意外情况诱发该疾病,将对其日常生活能力与生活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2〕。保守治疗无法帮助患者明显缓解症状;而全麻手术对高龄患者自身条件要求较高,术后需长期卧床,进而易引发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为现阶段治疗该疾病的有效手段,可改善椎体形态,提高手术成功率,控制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骨折愈合速度相对缓慢;阿仑膦酸钠等抗骨质疏松药物可从根本上提高患者骨强度与骨量,减少预后风险〔3,4〕。本研究拟探讨早期PKP与阿仑膦酸钠联合治疗对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腰背痛情况及骨密度的改善效果。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接受早期PKP治疗,30例)与观察组(接受早期PKP+阿仑膦酸钠治疗,3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71~85岁,平均(78.35±3.96)岁;体重指数(BMI)18.9~25.1 kg/m2,平均(22.13±1.58)kg/m2;病程1~12 d,平均(7.86±0.99)d;损伤部位:腰椎(L)1节段15例,L2节段10例,L3节段3例,L4节段2例。观察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72~85岁,平均(78.63±3.79)岁;BMI 18.7~25.2 kg/m2,平均(21.96±1.63)kg/m2;病程2~12 d,平均(7.94±1.13)d;损伤部位:L1节段14例,L2节段10例,L3节段3例,L4节段3例。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程、损伤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 ①与《外科学》〔5〕相关诊断标准符合者;②经磁共振成像(MRI)、CT、X线等检查显示为L1~L4单节段椎体压缩骨折;③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完整者;④对麻醉药物、阿仑膦酸钠无过敏史者;⑤经骨密度检查明确为骨质疏松,且骨密度≤-2.5标准差(SD);⑥入院时视觉模拟评分(VAS)〔6〕≥5分;⑦年龄≥70岁者。
1.2.2排除标准 ①有下肢神经症状;②凝血功能障碍;③病理性骨折;④有椎体转移性肿瘤病史;⑤先天性心脏病;⑥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⑦椎管狭窄;⑧严重器官衰竭;⑨既往存在爆裂性椎体骨折史;⑩表达障碍或精神疾病;骨折块脱入椎管内;过敏体质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均在受伤14 d内接受PKP手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通过骨折手术床对患者骨折断端给予体位复位,也可以将患者下肢垫高,以缓解骨折伤椎内及后凸畸形存在的压力,然后在C型臂X线机(新泰洪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透视下定位椎弓根,待局麻生效后,经穿刺点将穿刺导针穿刺至椎弓根内,根据术前制定的穿刺路径,酌情调整穿刺针方向及角度,继续穿刺,直至穿刺针越过椎体后缘约2 mm处。经C型臂X线机持续透视,以避免相关操作将椎弓根内侧壁刺破。将穿刺套管针内的针芯取出,沿套管使用细钻向前逐渐钻至椎体前缘,尽可能避免穿破前侧骨皮质。将细钻取出,置入球囊,将碘化醇注入球囊内,控制球囊压力为190~280 psi,待压缩椎体恢复高度后,将球囊取出,然后注入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期间需经X线透视查看骨水泥扩散与填充情况,满意后,将其拔出工作通道。术后平卧12~24 h,术后第1天停止使用镇痛药物。观察组在PKP术后24 h,口服阿仑膦酸钠〔Merck Sharp&Dohme(Australia)Pty.Ltd,批准文号H20130241〕,70 mg/次,1次/d,连续服用3个月。
1.4评价指标 ①术前、术后14、28、42 d与术后3个月,通过VAS对两组围术期腰背痛情况给予评估,VAS范围0~10分,评分越高提示入选者疼痛表现越明显。②术前与术后3个月,采用华科A3100型X线骨密度仪测量两组L3~L4节段及股骨颈骨密度。③术前与术后3个月,通过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7〕中的躯体健康总评(PCS)及精神健康总评(MCS)对入选者生活质量给予评估,PCS包括生理功能、总体健康、生理职能与躯体疼痛4个维度,MCS包括活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与情感职能4个维度,各维度标准化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提示该入选者生活质量越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用配对样本t检验。
2.1两组腰背痛情况 术前与术后3个月,两组VAS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28、42 d,观察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L3~L4节段及股骨颈骨密度比较 术前,两组L3~L4节段及股骨颈骨密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L3~L4节段及股骨颈骨密度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L3~L4节段及股骨颈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生活质量 术前,两组PCS及M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PCS及MC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PCS及M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1 两组腰背痛VAS对比分,n=30)
与同组术前对比:1)P<0.05
表2 两组L3~L4节段及股骨颈骨密度对比
表3 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分,n=30)
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量减低等,导致其极易发生骨折,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为常见的一种骨骼系统退行性改变疾病,可引发椎体前半部压缩性骨折,使患者出现活动受限、腰背疼痛、脊髓塌陷等表现,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8~10〕。因此,探求有效治疗手段帮助患者缓解不适症状、改善预后极为重要。
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常见方案中,非手术治疗方法包括长时间卧床休息、止痛药物与抗骨质疏松联合治疗,但长期卧床可导致患者体内骨量进一步丢失,促使骨质疏松程度加重,增加预后风险,故不利于患者接受;手术为临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手段,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具有止痛效果佳、安全性良好、创伤小等多重优势,现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其中PKP是在PVP基础上发展及衍生出来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膨胀器或球囊于椎体内扩张,进一步帮助恢复伤椎高度,调整椎体压缩前的排列,控制额外的屈曲力矩,矫正后凸畸形,提高椎间盘分散与均衡负荷的能力〔11~14〕。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术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骨量减少、骨微管结构退化等问题,导致患者术后存在早发骨折及复位丢失等风险,影响手术效果〔15〕。
抗骨质疏松药物可通过促进骨形成及抑制骨吸收以帮助提高骨质量与骨量,进而降低骨折风险。阿仑膦酸钠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抗骨质疏松药物,属于第三代双膦酸盐,可有效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利于缓解骨痛,增加骨量,降低骨折发生率与骨转化指标,现已被广泛用于骨质疏松、佝偻病等骨病的治疗〔16〕。有文献指出,阿仑膦酸钠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体内骨保护蛋白水平,利于增加骨量与骨密度〔17〕。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早期PKP与阿仑膦酸钠联合治疗,具有缓解腰背疼痛程度、调节骨密度、提高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究其原因为,PKP可有效增加椎体稳定性;术后服用阿仑膦酸钠可增加钙质吸收、改善骨代谢平衡、增加骨强度、避免骨量丢失,进而增加骨密度。此外,有研究指出,阿仑膦酸钠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素、乳酸等炎性机制释放,进而减轻功能障碍,缓解疼痛症状〔18〕。但本研究收集样本数量相对较小,来源较为单一,随访时间相对较短,同时未给予远期疗效分析。今后拟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延长随访时间,以证实该联合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