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肉不欢”的德国人变“素”了

2019-11-07 01:52季娜
瞭望东方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植物性奶制品香肠

季娜

说起德国菜,大部分中国人的第一反应,多半是“德国香肠”和“大肘子”。

确实,德国人是出了名的“无肉不欢”,比同样爱吃肉的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你有幸去过慕尼黑啤酒节,一定会对他们的两种“国民小吃”——Bratwurst(烤香肠) 和Schnitzel(炸肉排)——印象深刻。

但最近几年来,以爱“硬菜”闻名的德国人,正在悄悄变得以“素”为荣。用现在国际餐饮界的流行语来说,就是他们越来越爱吃“植物性食物”。

比如,现在德国大多数的正规餐厅里,菜单上都会有素食选项。德国各大城市里还有专门的素食超市,对于食素者来说特别方便,不需要再仔细查看每种食物的成分标签。

国际调查公司Mintel的数据显示,早在2016年,德国就已经成为世界上素食食物的最大市场之一,其销量占到全球总销量的18%。

这背后,是德国有个不断扩大的素食者群体,据统计目前占到总人口的约7%。而德國的年轻人似乎更爱吃素——16至24岁的年轻人中,素食比例高达14%。

为什么德国人开始变“素”?

主要原因是,他们意识到多吃植物性食物可以降低患癌症和糖尿病的风险,还可以减少因大量饲养动物导致的资源消耗,减轻地球负担。

除此之外,在当今德国,素食也是一种很“酷”的生活方式,意味着对生活质量的重视。

当然,食素并不一定要严格地纯素,而是根据各人体质和喜好,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有人是“蛋奶素”(不吃肉,但吃蛋和奶制品),有人是“蛋素”(不吃肉和奶制品,但吃蛋),有人则是“鱼素”(只吃植物类食物和鱼,不吃肉)。

据我观察,身边更多的德国朋友属于“灵活素”——他们并非不吃肉,而是减少肉食,更多食用植物性食物。与此同时,尽可能吃新鲜自然、少加工的食物。

这个态度,我觉得特别值得爱吃肉也爱健康的中国人借鉴。

各种创新型“植物性食物”,也成为德国的一项大产业。Mintel的数据显示,2017~2018年,德国一个国家就占了全球素食新食品开发量的15%。

其中,用来取代肉食的“超级食物”之一,是大豆。经过加工之后,大豆的油分和气味可以去除,膳食纤维得以保留,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可以解决因为不吃肉而缺少蛋白质的问题。

比如德国有一种流行的麦片,看上去像是麦片,但实际上是“蛋白质有机大豆片”,以阿尔卑斯山脚下农场种植出的有机大豆为原料,适合不吃奶制品的纯素和“蛋素”人群。

中国人发明的豆腐,也深受德国人喜爱。不少德国的素香肠,就是以豆腐为原料,加入多种口味做出来的。

猜你喜欢
植物性奶制品香肠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香肠
人的动物性与植物性
嘿,那个夹香肠的面包
无论好坏,善待便是
无论好坏,善待便是
饮食减少奶制品危害骨骼健康
会跳舞的香肠
下香肠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