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娜 罗旭
摘要: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模式改革进行探讨。分析了分散型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对其转型为集中型管理的计算机实训中心提出了解决策略和优化方案。包括对计算机实训中心的功能架构进行规划;对实训硬件设备进行分层管理;结合虚拟化云计算技术进行资源池管理和扩容,实现资源灵活动态配置;构建实训中心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智能化管理水平;对资源整合优化,为培训考证、校企合作、社会服务提供更好的支持,力求建成一流的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中心。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中心;管理模式;分散型;集中型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09-0033-05
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重要场所。不同专业使用的实训基地各不相同,但计算机实训室(俗称“机房”)几乎是各高职院校都有的实训场所,是进行教学、实训和科研的重要基地[1-2]。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分散型和集中型。分散型模式是学校各二级学院(或系)从自身需求出发构建计算机实训室,主要满足各二级学院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要求,规模大小不一,实训资源分散,使用灵活。集中型模式是将全校计算机实训教学资源整合,建设校级实训中心,为各系各专业提供计算机相关实训教学服务,统一排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两种管理模式各有优缺点,分散型管理二级学院主动性强,较为灵活;集中型管理更利于全校资源共享,规范管理。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一直沿用的是分散型管理模式。我校以前开设的专业较少,需要使用计算机进行实训的课程也不多,加上以前计算机价格昂贵,计算机实训室极少,最早是在计算机系建立。随着计算机成本的大幅降低、学校扩招和各专业课程实训的需要,其他各系都独立建立了自己的计算机实训室。现在,我院有60多个机房,2 000多台计算机,分散在两个个校区的9个二级学院。因此,如何对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出更适合我校计算机实训室发展的管理模式,构建一流的校级计算机实训中心,为师生提供更好的实训环境,更好地服务社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分散式管理存在的问题
分散型管理模式,计算机实训室由各二级学院自行分配使用,虽然较为灵活,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学院的快速发展,对实训教学环境的要求逐步提高,实训室构建和管理技术初步提升,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散型管理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现。
(一)资源使用不均衡
在分散式管理中,各二级学院计算机实训室负荷差别较大,使用不均衡。由于各二级学院专业设置的差异,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频率不同,理工科类的计算机实训室使用率较高,而文科类的计算机实训室使用率较低。分部门建设、管理计算机实训室,实训课均由各二级学院独立安排,一般使用本学院实训室,容易造成相互封闭,难以统筹安排,有些二级学院的实训室负荷过重,一天12节课全满,有些则经常空闲,使用不足,实训资源得不到充分高效的使用。
(二)硬件资源使用不合理
计算机实训使用的不同软件对计算机的硬件性能要求是不一样的。大型软件如果安装在硬件性能低的计算机中,运行、操作等过程都比较慢,将严重影响实训教学质量。小型软件对计算机的硬件性能要求不高,较低配置的計算机即可满足,若使用高端计算机运行,则会浪费计算机硬件资源。在各系分散管理时,文科系拥有的计算机实训室不多,无论使用的软件要求如何,都只能安排在仅有的几间计算机实训室,难以实现合理优化使用。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使用的软件不断升级,对硬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硬件配置不断提升才能满足要求,现在计算机学院部分计算机购入时间已过五年,这类计算机运行新版大型软件受限,速度很慢,实训效果打折。
(三)不利于云计算资源的应用和扩展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和成熟,部分二级学院新建的计算机实训室已采用云桌面架构模式,管理灵活,可扩展性强。但由于各二级学院所建的云桌面实训室使用的是不同厂商的云计算技术产品,相互之间不能兼容,也不能更好地进行汇聚建立资源池进行扩展。
(四)不利于规范管理
各二级学院对自己的实训室管理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和要求,包括实训室的规章制度、耗材管理制度、开放使用规定等,难以在全校实现统一。不同二级学院的计算机实训室张贴的实训管理制度的制作风格和内容不尽相同,计算机桌面图片、实训室档案更是五花八门。
(五)不利于开放管理
分散式管理资源比较分散,使用时间被划分得较为零散,难以整合适合的时间和资源供学生开放使用。现在各二级学院的实训室信息基本是闭塞的,除了自己学院的实训室,对其他学院的实训室的数量、设备配置、空闲情况等都难以了解,而且沟通困难,不同学院的资源很少互通开放使用。除了正常实训教学,基本没有对外进行开放,教师教研科研、学生课余使用极不方便。教务处每年的英语AB级考试,也需要去协调各部门的计算机实训室来完成上机考试。
(六)不利于实训室人员管理水平的提升
虽然各二级学院每个计算机实训室都有实验员进行管理,但人员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有一定差距。部分学院的计算机实训室较少,是其他类型专业实训室人员兼管的。各二级学院的实验员之间无法进行人员流动和技术交流,只有靠自学、摸索以提高管理水平。另外,由于各学院自成体系,各实训室所承担的实训任务有较大的差异,容易造成任务不等、忙闲不均的现象。
每个二级学院的实验员必须负责所管辖的计算机实训室的全部,包括实训室软件的安装更新维护、硬件的保养维修、实训室课程管理、实训室新建、固定资产管理、设备报废、耗材采购,还要负责环境清洁卫生、安全管理等。工作任务多而杂,不利于每项工作质量的提升。
(七)不利于专业群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双一流”建设的核心是优质高职院校建设和一流专业群建设。专业群内各专业分属不同二级学院,跨院管理限制了资源的合理调配与流动,不利于专业群内资源的集中与共享。实训资源是教师落实专业群课程内容的场所与载体,加强专业群实训资源建设,整合专业群内相同或相近的实训项目,建设共享型实训室,才能实现专业群内实训资源的集约化利用。
(八)不利于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
“产教融合,服务社会”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在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如果所有设备都全部新建,将花费大量的经费,而且申报、采购、建设的流程时间长、效率低。我校虽然计算机实训资源丰富,但因为过于分散,难以形成合力。通过计算机实训中心对现有实训资源进行整合,使优质、适合的实训资源与企业进行对接共建,将推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步伐。
我校利用实训资源为社会服务还比较欠缺。对我校计算机实训资源进行整合,还是可以对外提供服务的,特别是假期、周六日设备闲置率比较高的时段。与社会接洽需要一个窗口,计算机实训中心能更好地作为学校对外沟通协调的窗口,为社会提供服务。
二、集中式管理的优势及实施策略
分散型管理模式存在的众多问题在转换为集中型管理后将有效改善,但在转换过程中面临很多的问题。如实训室地点的分布、实训室设备的整合、管理人员的调整、组织功能架构的重构等,还涉及各部门的权益。只有积极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管理模式的转变得以顺利进行。
为了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实训中心集中管理的优势,对其可承担的主要职能进行了汇总[3],见图1。
(一)硬件资源的整合
建立集中管理的计算机实训中心有利于实现人、财、物的统一调配,对实训基地重新统筹规划,对现有硬件资源进行整合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率,支撑专业群的实训基地建设。
1.实训场所的逐步整合
由于分散型管理中各计算机实训室是由各二级学院自行管理,其地点较为分散,建立计算机实训中心后,实训室的地点分布要逐步集中,便于维护管理的同时,更能展示学院丰富的实训资源。
2.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分层整合
集中式管理后,计算机实训中心管理的计算机较多,这些计算机都是不同时期购入的,硬件配置各不相同,需对其进行分层管理,根据配置分为高端、中端、低端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档次软件的需要,充分发挥计算机设备的潜能。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和更新换代非常快,计算机类专业的实训对计算机硬件的配置要求较高,所以每年应按计划购入一定量的新计算机,才能满足专业大型软件的需求。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实训室可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各类实验教学的需要,在发挥其最大效率的同时,更能保证学生有最优的实训环境,达到优化使用。不同层次计算机安装的软件和承担的课程分类如表1所示。
3.运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构建资源池
随着云计算技术和网络基础建设的发展成熟,云计算机实训室将成为未来计算机实训室构建的主流模式,它能有效解决传统计算机实训室存在的各种问题[4]。提供云储存功能,避免使用U盘感染病毒的风险;学生可拥有独属的个性化实训环境,保存数据和进行连续性实验;提供开放性的资源与实训环境,在校园网内可访问实训资源。云计算机房是使用服务器+瘦客户端的结构,其维护和扩展都集中在服务器上,只需维护好云服务器即可。
现在,我校已有多个二级学院建设了云计算机房,但因为使用的云计算平台不一样,服务器资源匯聚共享存在一定的困难。如由计算机实训中心统一管理,可减少新计算机的购置,增加对云服务器资源池的扩充,不断形成更大的资源池,更好地进行调配。将实训中心低端电脑作为瘦客户端连入云计算平台继续使用,发挥其最大价值。学生也可使用自己的计算机接入云计算资源池获取实训资源。当服务器资源丰富充足时,可加大对教师、学生的开放,教师、学生申请需使用的硬件配置要求、操作系统平台、软件,实训中心使用虚拟化技术为其准备个性化的实训环境,并提供实训平台接口,最终实现教师、学生在校园网内随时随地可获取计算机实训资源的一流水平[5]。
除了构建云计算硬件资源池,还可建立云端的实训教学资源库,包括实训项目课件、素材、视频、实训软件等,为学生提供云存储空间。
(二)规范管理
建立计算机实训中心有利于统一制定和实施各种规章制度,按6S标准进行管理,实现管理的科学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1.专项管理
建立计算机实训中心后,实验室管理维护人员需进行重新调整,挑选计算机专业出身、计算机水平较好的人员进入计算机实训中心,保障设备的良好运行。同时可将计算机实训中心常规事务进行分项,各自负责统筹某项工作,如固定资产管理、考试考证管理、实训室档案管理、耗材管理等,其他人员配合完成。
2.日常管理
(1)设备维护管理。对实训室软硬件设备的日常维护是实训中心的主要工作,建立以实验员主为、学生参与的管理维护模式。各实验员平时分工负责多个实训室的日常维护,有专项任务(如实训室新建、考试、系统升级等)时共同协助完成。日常维护包括硬件故障处理、网络问题处理、软件安装、软件系统维护等。因计算机实训中心集中了全校计算机的维护管理,维护量较大,可让计算机协会等学生社团参与维护管理,既减轻实训中心的维护工作量,又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
(2)开关门安全检查。由于在从分散式管理过渡到集中式管理的过程中,一开始地点是比较分散的,对于个别位置零散孤立的实训室,其开关门的管理工作可归由楼层管理员负责。其他位置集中的实训室由实验员负责、学生协助。要求在使用实训室的较师、学生离开时做好安全检查,关好门窗,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作为实训室使用守则之一。
(3)卫生保洁。因实训室数量较多,且使用率高,实验员难以承担完成卫生保洁工作。在严格要求使用实训室的学生保持卫生清洁的同时,定期的卫生清洁工作可由勤工俭学的同学负责或定期组织学生清扫,可由义务劳动站负责组织,参与的学生可计入义务劳动时间。
通过让学生在不同层面参与到实训基地的维护管理中,可有效解决人手不足问题,给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又让实验员从繁琐的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以更多的精力学习研究新的设备和技术,提高实训教学环境,提升实训中心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6]。
(三)加强信息化建设
现在,我校计算机实训室还基本停留在手工管理阶段。但随着学院的发展,计算机实训室的数量不断增加,承担的教学任务越来越重,管理日趋复杂,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才能更好地达到一流管理服务水平[7]。
建立“实训中心信息管理系统”对实训中心进行管理,实现实训室信息管理、开放预约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耗材管理、设备借用管理、日常维修管理等功能,其功能模块结构如图2所示。通过该系统,教师实现实训室网上调课、约课。学院管理者可随时了解实训中心的运行管理情况,统计获得各项数据,指导决策。信息管理系统将提高实训中心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服务师生。
信息化管理还可使用智能IC卡、指纹识别技术、人脸识别系统、网络考勤等进行管理,统计教师学生使用计算机实训的情况,为进行学分制改革提供条件。完善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等,提高实训室的安全管理系数。
(四)做好开放管理
构建计算机实训中心,能更好地对学院计算机资源进行整合和调配,有利于在完成正常实训任务的基础上在空闲时间向教师、学生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入到各个实训室进行实训操作训练或创新制作,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操作技能水平有重要作用。同时为教师科研提供重要场所[8-9]。要做好实训中心的开放使用,必须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使学生、教师能在系统上了解各开放实训室的基本情况、开放时间、实训项目等,并进行预约使用。
(五)建立培训考证管理中心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将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要做好相关的考证服务,推动该制度更好地實施,可建立培训考证管理中心对各种考证进行管理和对接。对现在的英语AB级上机考试、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全国性大型考试也能更好地进行组织和管理。
可调配计算机实训资源,对计算机相关的考证提供培训,提升学生的能力,帮助学生获取证书。如全国计算机等级二级MS OFFIC模块证书,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水平是很好的体现,也是无论从事哪个行业都必需具备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虽然该模块报考的学生较多,但通过率却较低,仅为20%左右,可开设相关的培训班帮助学生提升水平。
(六)建立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管理中心
建立计算机实训中心,可对计算机资源重新进行整合,积极吸收优质和适合的实训资源,让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深化产教融合。
建立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可更好地与企业进行对接,为社会提供服务,使实训中心成为一个资源共享,集实训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计算机实训中心集中式管理相比二级学院分散式管理更能整合资源,优化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更好地运用信息化管理和云计算等先进技术,为培训考证、企业合作、社会服务提供管理和服务。实训中心如何更合理有效地进行架构和管理,需要在实际运作中不断实践和探索,各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对实训中心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力求达到一流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振锋.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4):251-254.
[2]韦崇顺.计算机实训基地一体化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5(17):177-178.
[3]张银歌.新建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与标准化管理体系研究与示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1):15-17.
[4]梁树杰.教学资源共享服务中心云平台的构建与应用[J].衡水学院学报,2018(20):1-3.
[5]梁慧娜,周劲桦,洪文圳.分层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实训云平台[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8(1):128-132.
[6]黄丽芬,刘道敬.基于物联网的高职智慧实训室管理中心建设[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4):40-44.
[7]聂昌腾,何志英.“互联网+”创新创业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创新研究[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2):76-80.
[8]王瞡瑶,金炳尧.实验室开放运行体系的建构及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8):147-149.
[9]李双玥.一体化:应用型大学实训室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8):46-51.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