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019-11-04 01:35孔令凯
关键词:求知欲广度拓展阅读

孔令凯

摘   要: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建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每个单元都设计了课外拓展阅读的内容。这一全新的设计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创举。拓展阅读可以同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敏捷度、增强学生阅读的深度、提高学生阅读教学的效率,从而最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阅读;求知欲;广度;深度;敏捷度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20/23-0034-03

长期以来,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面狭窄、阅读量不足、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效果不理想,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痼疾。《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重视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为了纠正目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建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每个单元都增加了向课外阅读拓展延伸的设计。这一创造性的设计,是语文教材编写的重大变化,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要把握部编本教材的这一特点,将其应用在教学实践中,以提高参读教学的效率。

一、拓展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课本上的文章再新颖、有趣,学生学过了就不会再感到新鲜有趣了。如果只是反复讲解分析课本上有限的精读文章,只进行机械重复训练,学生会感到索然寡味,好奇心与求知欲也会大打折扣。而拓展阅读的文章学生没有读过,学习的兴趣会油然而生。

如笔者在教学林嗣环的《口技》时,补充了另外两篇与口技这一表演艺术相关的文章《郭猫儿》和蒲松龄的《口技》,这两篇文章趣味性强,学生很喜欢阅读。这样通过学习一篇课文,却附带阅读了两篇参读文章。学习欧阳修的《卖油翁》时,笔者补充了《卖蒜叟》作为参读材料,学生兴味盎然;学习郑振铎的《猫》时,可以参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鲁彦的《父亲的玳瑁》和梁实秋的《白猫王子》。让学生思考这些文章中的“猫”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这些作品,会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学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可以参读她的《好一朵木槿花》《燕园树寻》《二十四番花信》等文章,这些都是写景状物的散文,这些文章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在阅读后也会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學了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可以参读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这几篇回忆母亲的文章,提示学生阅读思考所写的母亲形象有什么不同、文章的语言风格有什么共同点等。

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笔者编写了《中学生文言文读本》一书,此书选取了197篇生动有趣的文言小故事,学生对这本书爱不释手。虽然这本书中所选文章不是文言课文的参读文章,但对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增加文言文阅读量、丰富文言语感、积累文言词语,还是大有裨益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拓展阅读的资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拓展阅读可以增强思维的广度

课本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凭证。但因课本受篇幅所限,若只关注课本,学生的所得也会非常有限。故在学好课本的基础上,参读相关文章和书籍,就为学生开辟了广阔的阅读领域。

叶圣陶先生指出:“精读文字,每学年至多不过六七十篇。初中三年,所读仅有两百篇光景,再加上高中三年,也只有四百篇罢了。倘若死守住这几百篇文字,不用旁的文字来比勘、印证,就难免化不开来与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弊病。所以,精读文字,只能把它认作例子与出发点;既已熟悉了例子,占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参读相关文字。”“把精读文字作为出发点,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那么,精读了一篇文字,就可以带读许多书,知解与领会的范围将扩张到多么大啊?学问家的广博与精深差不多都从这个途径得来;中学生虽不一定要成学问家,但有利的途径总该让他们去走的。”这两段话是叶老读书的经验之谈,是非常重要的见解,值得我们借鉴。学生在参读文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综合,诸种思维能力均可得到有效训练,这就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提升了思维品质。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一篇《狼三则》,讲述了有关狼的三个故事。课文选取的是其中的第二则,还可把另外两则也印发给学生阅读,并提出问题:这三则短文有何异同?你更喜欢哪一则?请说出理由。学生阅读三篇短文,经过思考作答。这就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再如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课本选取了其中第四篇《小石潭记》,学习这篇课文后,可让学生阅读其余的几篇作品,把这些文章作为一个小专题来学习,体会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这样学生思维的广度也大大增加了。

三、拓展阅读可以增强思维的深度

所谓思维的深度指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间的本质联系。如何把阅读理解引向深入,有时光靠阅读课文本身是无济于事的,还要参读相关的文章。

教师教学可借鉴教学参考书,教师阅读相关文章后,形成自己的理解感悟,然后再讲给学生。教师不妨把有关阅读材料直接印发给学生,让学生自行参互阅读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莫怀戚的散文名篇《散步》,这篇课文虽然不足600字,文字也不艰深,但要把握其写作意图,并不容易。如果参读本文作者所写的《〈散步〉写作的契机》《二十年后谈〈散步〉》两篇文章,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明白了这篇课文的写作契机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再深入文本加以印证,对文本的理解就不是浮在表面的浅层次理解,会深刻很多。如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这篇课文篇幅短小,表面上看来不难理解,但要理解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复杂心境需要做深入的探讨。如果给学生提供一篇适合的名家鉴赏文章,学生就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学习这篇课文时,笔者给学生印发了吴战垒的赏析文章《一首清冷的月光曲》,结合这篇文章的阅读,同时给学生补充了虞世龙的《与宋比玉书》这篇精美的短文,供学生比较阅读,通过比较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再如学习闻一多的《最后一次讲演》,可以参读《闻一多先生殉难始末》和吴晗的《哭一多》,通过这些佐证材料,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拓展阅读可以增强思维的敏捷度

叶圣陶先生指出:“课内精读文章是用细磨细琢的工夫来研讨的;而阅读的练习,不但求其理解明确,还须求其下手敏捷,老是这样细磨细琢,一篇文章研讨到三四个钟头是不行的。参读相关文章就可以在敏捷上历练……文字既与精读文字相关,怎样剖析,怎样处理,已经在课内受到了训练,阅读求其敏捷当然是可能的。”日常教学中,绝大多数都是细磨细琢的精读,似乎哪篇课文讲不到位都不放心。曾有某中学的教学校长给笔者打电话,说其学校的文言文教学耗时太多,课文讲三四个课时,问有没有办法解决,并指定了文言课文《张衡传》,请笔者上一节示范课。笔者了解后得知,平时其学校教师讲这篇课文要用三课时,字字落实、句句翻译,还要分析讲解文章内容,耗费了大量时间。通过分析文章特点,笔者确定这是篇人物传记,而人物传记的学习能大致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传主的事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是教学重点。在语言学习方面,能结合课下注释,积累常见文言词语,就可以了。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用一课时就完成了教学任务。如果教师把时间都花费在课本文章的细磨细琢上,哪还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呢?

部编本语文教材减少了课文数量,区分了“教读”“自读”两种课型,这就为课外阅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生根据从“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再来参读相关的课外文章,阅读速度会大大提高。如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学习的重点是用略读的方法,筛选关键语句,快速把握文章内容。学完这篇课文,笔者又补充了陈恒舒发表在2019年第2期《中国教师》上的一篇文章《老师教我三件事》。学生运用这篇课文的阅读方法,不到20分钟就读完了这篇3500多字的文章,而且大多数学生都能准确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如果再给学生推荐若干篇相关的文章,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学生的思维敏捷度就会大大提高。如果只是精讲《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一篇课文,不进行参读训练,即使讲得再透彻到位,也无法使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得到增强。

五、拓展阅读可以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目前虽然阅读效率不高的问题普遍存在,但有效地利用拓展阅读可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拓展阅读文章是依据课文特点编选的,这些文章与课文都有某种联系,或类比、或对比、或补充、或佐证。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部编本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拓展阅读的教学设计,并提供了课外阅读的篇目,这就极大地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部编本课外拓展阅读的设计只给出了阅读的篇目,并没有提供具体的文章,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搜索,这种语文学习渠道恰好落实了“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的目标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除语文课本之外,部编本教材还配备了一套《自读课本》,这也是很好的参读学习资源。我们强调课外拓展阅读的重要性,并不是否定语文课本的重要地位。恰恰相反,阅读课外参读文章是为了举一反三,更好地巩固深化教科书上的学习内容。

当然,参读文章阅读多少合适、什么时间引入、学习到什么程度,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如果不适当地引入参读文章,舍本逐末,非但不会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反而会适得其反,这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

猜你喜欢
求知欲广度拓展阅读
中学编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追求思考的深度与广度
求知欲——学习的叩门砖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策略与延伸有效路径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把听众研究透:做好电台少儿节目的秘诀
浅析小学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政治课堂提问技巧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