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规律

2019-11-04 06:44莫秀春
广西教育·A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社会交往听障学生语言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把握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特征和规律的策略:把握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一般特征,建立客观的语言发展评价体系;遵循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指导听障学生语言科学发展;在社会交往中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听障学生的沟通能力。

【关键词】听障学生 语言发展 把握特征 遵循规律 社会交往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8A-0108-02

最近一段时期,在我国以听障学生为对象的特教界,提出了怎样科学有效地指导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课题。我国许多长期从事听障学生语言教学的专业人士认为,在“以双语教学为主”的方针指导下,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暴露了一个长期困扰行家的问题,那就是听障学生经过九年或更多的语言训练,却仍然不能很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许多听障学生表达时词不达意、颠三倒四,前后语句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不能很好地使用规范的汉语表达。特别是用书面语与健听人交流时,更是让健听人感到难以理解与接受。笔者认为,把握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特征,对他们的语言发展确立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教师也就明确了学生语言发展的指导方向。在此基础上遵循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规律,就能有效促进他们的语言发展。

一、把握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一般特征,建立客观的语言发展评价体系

把握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一般特征是指教师应清楚地了解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基本特征,从而根据这些特征指导和评价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受手语表达等因素的影响,听障学生的表达具有简单扼要、突出主体、直观形象的特征。

听障人群心理学研究表明,听障人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他们通过眼睛接受信息,然后用最直观形象的手語表达出具体事物的特性,这种原始初级的表达方式是听障人所共有的,是无师自通的。所以听障人手语是听障人在已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依照听障人的理解、按他们的思维习惯表达出来的自然手语,它不但有丰富的面部表情,还有直观形象的肢体动作,它与按现代汉语语法规范表达出来的汉语手语有很大的区别,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实际情况表明,用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手语(即所谓的规范手语)交流的效果不理想,表现在听障学生嫌它麻烦、不直观而不愿用这种方式交流。

在现实生活中,政府为关心听障人群,特意在播出电视新闻时配备手语翻译,以帮助他们了解时事。但实际情况表明,很多听障人反映大部分手语看不懂,原因是电视中的手语是汉语手语而不是听障人手语,它是依照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来表达的,而并没有按照听障人的语法规范和听障人的语言特征来表达,不符合听障人语言直观形象、突出主体的思维特征,没有从听障人的实际需要出发。

而事实证明,即便是一个独自生活几十年、文化知识水平低的听障人,他也可与周围的听障人群交流得很流畅,不存在交流障碍。从以上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证明,听障人的语言表达直接且极大地受到听障人手语的影响。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以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评价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用健全人的要求去衡量评价听障学生的表达,这种评价与衡量过于苛刻,对于听障学生来说不够公正,因为两个不同的群体是不能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比如,现代汉语中类似于“让某个人把电视机搬到桌子上”的表达是“请你把电视机搬到桌子上”,而听障人却常这样表达:“电视机你搬桌子放。”再如普通人用现代汉语这样表达:“我已吃过饭了。”而听障人却常这样表达:“我吃,完了。”从以上两个例子中不难看出听障学生的表达与其手语是一致的,它突出了施事的对象与主体,说明了听障学生手语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表达语序,他们的语言表达是直观形象的,他们的语言发展也是从最低级、原始的层次开始的。

在清醒地看到这一点后,特教教师在评价听障学生语言发展时,应建立客观的评价体系,不应该用现代汉语的语法体系来评价,而是要把握他们语言发展的特征,建立起客观的语言发展评价体系。

二、遵循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指导听障学生语言能力科学发展

遵循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规律是指教师应在把握特征的基础上,遵循听障学生语言发展从低级、简单向高级、丰富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他们的语言有序、科学发展。

听障学生由于听力缺损,从小失去了语言发展的黄金期,从八岁左右进入学校以后才开始接受规范的语言训练,语言发展才开始起步,所以他们的语言发展严重滞后,处于萌芽、起始状态。由于听力缺损,从小没有语言基础,语音、语素一片空白,所以他们虽然会用手语表达,但表达的语言处于原始、低级、简单的状态,词汇量狭窄,量词、助词等虚词使用率很低,经常出现为强调施事对象而倒装、省略宾语,名词作动词等语法现象,极似古代汉语中的倒装句、省略句。

虽然听障学生语言表达原始、简单,但他们还是能把大脑中的信息表达出来的,这在听障学生平时的作文中就能得到很好的证明。下面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这些例子都是平时学生作文中的真实片段):

例1:“星期二的早晨,我和阿姨乘货运车去扶绥拿电视机、VCD和空调。阿姨抓紧拿搬东西放在货运车,我问阿姨安排好放在货运车。”这段表达中,按现代汉语“货运车”应是“运货车”,而听障学生在这里的思维及表达强调的是受事对象,因而出现了倒装;而这一段中最具有听障学生语言表达特点的是“阿姨抓紧拿搬东西放在货运车,我问阿姨安排好放在货运车”,他要表达的意思是:“阿姨抓紧时间把东西搬到运货车上,我对阿姨说要把东西放好。”但是听障学生语言中一般没有“把什么东西放在哪里”的句式,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搬东西放”这样的连续动词的使用;这段话中“问阿姨”不是现代汉语中表示“由于不清楚而问谁什么问题”的意思,而是“对谁说或告诉谁”的意思,但这样的意思听障人却用“问谁”的方式来表达,这反映了听障人语言表达原始、简单的特点。

例2:“天气越来越热了,已经升33度啊!我脱了上衣穿着背心和短裤,还打开着自动电风扇,坐在八仙桌椅子上做篆刻。我用了四十多分钟来完成,有一点弯度,没有直,不管这样,就把篆刻上面的字贴在红色水泥上,再贴在报纸上看,比较可以吧!总算完成篆刻考试了!”这段话中的“把篆刻上面的字贴在红色水泥上,再贴在报纸上看”表达的意思是“把雕好的图章粘了红色的印泥,然后印在报纸上”,而这名学生的表达中出现了“红色水泥”“贴在”等词语,这是由于他缺乏“红色的印泥”“印在报纸上”等词汇和短语,导致这名学生自己创造出一些直观形象的合乎听障人手语特点的新词语来弥补表达的困难。这就证明了听障人词汇量狭窄,语言发展受到词汇的牵制,导致表达捉襟见肘,让常人难以理解。

除了以上两例,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还经常见到以下表达:“我最奇怪事就是……”“我走进家里第一做事就是……”,很明显句子中缺少了助词“的”,应该是“最奇怪的事”“做的第一件事”,而这证明了听障人的语言表达中是不习惯使用助词的。另外,“第一做事”应该是“做的第一件事”,表达中颠倒且缺少了量词“件”,类似不用量词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也经常遇到,比如“一条鱼”“一块砖”“一根扁担”等,听障学生常表达为“鱼一”“砖一”“扁担一”,这与古代汉语中“多少东西”的表达是一致的,这样的“颠倒且不习惯于运用助词和量词”的表达是听障人语言表达的一大特点,这就很好地说明了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是低级、原始的,他们的语言发展处于萌芽、起始状态。

但教师应该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事物都是不斷发展的,听障学生的语言发展也是如此。当九年义务教育结束,这些学生的语言有了一定基础,在进入高一级学校后,随着社会交往的不断增多、阅历的不断增加,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也必将得到不断发展。从笔者教过的毕业生及升入高一级学校的学生所反馈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地接触新事物,不断地学习、交流,在融入主流社会中大量地与健听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迫使自己不断地向健听人学习,不断地用眼睛接受周围的一切信息,这些都为他们的语言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他们在融入主流社会的过程中,自身的各方面素质逐步提高,逐步缩小与健听人之间的语言差距。这在我校九年级学生及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中就能明显地体现出来,语言发展好的学生甚至与同龄的健听人处于同一水平,我校九年级的一名学生在南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并荣获初中组金奖,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教师应该看到听障学生在语言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潜力。

三、在社会交往中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听障学生的沟通能力

提高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而又迫切的工作。说通顺是语言表达的首要要求。因此我们要鼓励听障学生努力把自己的意愿说清楚、说通顺。其次,要说得体。听障学生对自己的认识往往存在偏差,或自视甚高,或妄自菲薄,对自己的评价欠准确。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能注意交往的对象和场合,学会在各种交往情境中把握好自己的角色,让自己的语言表达更加得体。再次,要增强“说”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注意表情和语气,利用句式的变化、修辞的使用、字词的斟酌,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沟通能力。最后,要提高应变能力。在交流过程中,学会根据交往的变化和具体的需要,灵活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变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广大语文教师只有正确把握了听障学生语言发展的特征,遵循他们语言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科学地指导听障学生进行顺畅的语言表达,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有效发展,为他们融入主流社会、自立于社会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作者简介:莫秀春(1980— ),女,壮族,小学高级教师,崇左市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听障教育。

(责编 秦越霞)

猜你喜欢
社会交往听障学生语言发展
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及其专业设置情况
学前儿童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及教育策略探讨
网络化时代的技术赋权
听障学生自残行为的成因与对策
聋人教育中的手语与文字结合模式的研究
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绘本阅读原则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三重意蕴